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如果你帶女朋友回家,爸媽會如何迎接?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是一臉笑意滿眼是她。每天變著花的做好吃的,親戚朋友送來的禮物把她淹沒...


中國的大齡晚婚人群一直在逐漸增高,父輩們由早早的焦慮變成了過分的熱情。東方的感情有著獨特的地方,含蓄、內斂,不直接。


雖然中國現在越來越開放,但在亞洲的其他地方,還保留著純粹東方的一角,其中之一就是越南。


最近,越南一部新片出了中文資源,剛一上線豆瓣就穩定在了8分,很多看過的網友都說:越南要麼不出手,要麼出手就精品。今天,就推薦這部最新的片。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再見,媽媽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好的電影似乎有個可捕捉的規律,永遠都是由平平無奇的小缺口展開,爆發大能量。這種爆發,在歐美的審美和價值取向裡,多數都是激烈的,但在亞洲的文化裡,潤物細無聲的爆發也很有力量,更甚的是長遠和耐人尋味。


以下涉及劇透。


電影一開始,在美國生活很久的家中長孫因為父親遷墓而回到了家鄉,同行的還有一個“朋友”。一路都是純粹的越南景色,房屋、熱帶樹木、越式庭院、家居擺設、服裝、家族...像極了我們的宗祠文化。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家族出現重大事件,重要的人一定要出現。這不,長孫回來了。一開始,我們看不到雙方的需求,但隨著長孫與媽媽聊天之後,其實,他們的父輩和我們的父輩一樣,不希望子女遠遊,我們有些選擇也必須要告訴父輩。


奶奶在第一次見到闊別已久的長孫時,認錯了人。看完之後才發現,其實這裡下了一個伏筆。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電影的女二沒有像我們這邊偶像劇裡要麼白富美,要麼為達目的不惜一切的人設一樣,她就是個鄰家女孩。在見到帥氣的新的“朋友”時,少女的小鹿亂撞和主動示好都是很自然的反映。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但這裡的人物關係設定,與臺灣的《男朋友,女朋友》像也不像。


像的是,女孩喜歡一個男孩,但這個男孩只是把她當成普通朋友。


不像的是,《男朋友,女朋友》把這條線作為主線,而《再見,媽媽》只是把這個環節當成了一個渲染長孫和“朋友”關係呈現遞進的推動因素。


認錯的隱喻


說回奶奶的環節,長孫回來後奶奶十分憐愛,連睡午覺都要長孫陪著一起,只不過奶奶患有阿爾茨海默病(AD),抓著不放的還是長孫的“朋友”。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媽媽在家裡第一次見到他們的時候,首先也把他的“朋友”當成了自己的兒子,隨後才發現不是,引得場面略微尷尬。


劇情在開篇不到30分鐘的時間裡,設置了兩次“認錯人”是有原因的,這就是想要告訴大家的伏筆。


當兩個人在一起時間足夠長時,所謂的“夫妻相”就出現了,無論是相貌、行為舉止等等方面都越來越具有同化性。


更何況,這兩個人都是典型的奶狗臉,身高、樣貌、動作習慣,連口音都已是不太純正的越南腔。


借用最熟悉的家人兩次認錯自己的孩子,想說明什麼?


長孫和“朋友”,關係一定不一般。


在母子之間睡前的聊天中,因為紋身又引起了一次“認錯”梗。


母親擔心年級到了會和奶奶一樣健忘認錯人,而調侃兒子紋身是為了讓自己以後辨識。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言外之意,你和“朋友”關係好的就像一個人了,感情再好的兄弟都不會如此。媽媽也在提醒兒子不要在選擇上“人辨錯誤”,一段普遍大眾接受的健康關係的感情會收到所有人的祝福,而他選擇另外的路,其實除了愛人能給予陪伴,其他的所有層面都會感到不被認可而孤獨。


越式的含蓄


回到家後,長孫的媽媽因為一句“先休息一下”或許觸發了女性強烈的第六感,她欲言又止,似乎隱約發現了什麼,但出於東方女性的傳統選擇觀和內斂的性格,以及兒子在現場的緣故,並沒有接著聊什麼。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吃飯的時候,因為吃魚也能看出媽媽越式的含蓄梗,只不過說著有意,聽者無心,但又全部正中媽媽下懷。


這魚不錯(長孫“朋友”不錯)


是不錯,但好小,我擔心魚骨頭(他是不錯,但畢竟是男的,我擔心有問題)


有什麼好擔心的?大家都會挑出來(有什麼好擔心的,大家都會反對的)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一邊是把擔心的藉口魚說給別人聽,另一邊在親戚以質疑式的口吻問他們“住一起”的問題表現出比較明顯的不正常語氣外,媽媽卻又意外的不加言語。


巨大的信息差導致基本算是兩個國度的人,是不太容易在一個平行空間裡交流同一話題的,至少價值認同上一定會出現障礙。


《再見,媽媽》與2017年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在表達戀人之間的關係上是類似的。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最後一個鏡頭,小男孩在得知自己的戀人即將結婚的消息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喊自己的名字來呼喚對方,這是他們之間的愛情契約。


一個男生給另一個男生夾菜,媽媽從低頭到抬頭,也是什麼都沒說。但在他們戀人的關係面前,這些早已成為潛意識的不自覺習慣。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春光乍洩》隨處可見的肢體佔有慾

暗號式的表達感情的方式在《再見,媽媽》裡被白話甚至有些開車了,沒有那麼的含蓄,至少與墨鏡王的《春光乍洩》相比。


這床太硬,你不會習慣。

但如果你想要,我今晚可以下面哦。

你說得對,很硬了。


這裡每個小孩的名字都帶個咕字(棕色意思)。

但你那兒不是棕色的。


更含蓄的還要,比如在一起去燒製瓷磚的過程中,仔細看瓷磚的圖畫,相信一定會能看出點什麼,比如兩個尖尖的黑色圖樣集中對準在一個點上。旁人還評價瓷磚做的,“很棒”。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曾經的中式


越南和中國都逃不開的一個話題,催婚。開車已經不習慣越南公路的長孫早已與家鄉的親人、環境、社交脫節。


媽媽的話止於“老了有兒女依靠”,在長孫的心裡,其實他也會有一樣的顧慮。選擇愛情,最終只能有個伴,與世界為敵;選擇正常的女孩結婚生子,未來的一切都會那麼平和而幸福。


最難的是,都能得到凡人的幸福,卻始終不知如何去選。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沒有EGM,沒有857。越南相較於中國還是落後,以至於方方面面都有著中國的影子。80年代式的迪斯科,老派卡拉OK。導演用這些物化具象進而襯托出兩個空間人群的格格不入。


遷墓大事辦完,長孫再也忍不住,媽媽始終等著兒子開口做出選擇。兒子婉拒了接受家族的土地,也就間接告訴了媽媽他不想蓋房娶妻生子的想法。


不知是清醒還是依然在老年痴呆症裡的奶奶在遷墓之後的集會上點破了一切,此時,所有人只剩下了尷尬和無措。


最終,長孫選擇在美國定居,叔叔嬸嬸一家鼓掌,終於沒人在爭搶家族遺產,多麼中式的家族繼承套路。媽媽守寡多年想要一脈正統的將家族乃至未來都交給兒子的心願,徹底落空。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媽媽埋了糖尿病的藥 決定不靠藥物好好活下去


媽媽認為如果她要求兒子畢業回來,就不會變成現在這樣了。很多時候,中國父母作為家長,天然地有一管到底的責任感,這與歐美文化最大不同的是,歐美在於放手,而東方文化的內核是責任。


因為遺產因為涉及到自家臉面,在同性“異類”這個因素中,兩家人的矛盾終於激化了。這麼多年,矛盾不是不存在,只是並沒有宣洩出來。


無論兒子是怎樣的人,走怎樣的路,做出怎樣的人生選擇,媽媽始終用巴掌回擊。


軟弱的叔叔和小姑,強勢的嬸嬸,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家庭因為一些瑣事而最終分家。大家族式的悲劇在越南的普通家庭裡一樣沒有逃脫。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故事起於出機場的一前一後,終於進機場的依偎在一起。終究還是和媽媽說了再見,堅持了最初的選擇。


其實我們每個人或許都面對過類似的問題:當愛情和其他一切相比時,能不能放在一起比較,或者誰更重。


“我要學著自己開車了。”


兒子選擇了離開,她也要學著選擇離開別人的柺杖,雖然很長一段時間她都很獨立地搭理家族生意,照顧全家。


所有人,都沒有她看得通透

媽媽 紅桃飾

尊重選擇,是父母能給的最大的禮物。


-THE END-

深夜一條

2020.VOL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