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朋友圈是怎樣的?從四段密友情,解析她一生悲劇的根源

導語: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裡面爬滿了蝨子——這句話出自張愛玲的《天才夢》,它不僅寓意著生命看上去絕非像表面那麼美好,有時候甚至讓人厭惡。更是透著張愛玲濃烈的悲觀主義色彩,這種悲觀主義,在她的作品中,描寫得纖毫畢現!


張愛玲的朋友圈是怎樣的?從四段密友情,解析她一生悲劇的根源


01、孤獨童年

少女時代的張愛玲,活在一襲看似華美的袍子下,卻被蝨子咬得疼痛難忍:

張愛玲的母親,是一位進步女性,父親卻是一位腐朽的、吸鴉片的公子哥。

三觀不合的兩個人,很難真正融合,有了張愛玲之後,這對夫妻的生活陷入一地雞毛,開始頻頻吵架。

張愛玲不滿十歲的時候,母親黃逸梵正式出走,一如《玩偶之家》出逃的那拉一樣,母親選擇逃到了國外,清晨的時候,張愛玲被姑姑推醒,帶她去碼頭送別母親,那個時候,張愛玲尚不清楚這場送別的涵義——

記得在母親走前,家中儘管吵鬧不休,卻也有天倫之樂。父親喜歡一邊仇鴉片,一遍教導她唸書: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每每唸到這裡,父親總是難過的!母親偶爾會指導她的功課,當張愛玲6歲時,想過要寫一部小說,將一對殉情男女約定到西湖邊去尋思,母親點破她:為什麼尋思一定要到西湖去呢?邏輯不通哦。

張愛玲的朋友圈是怎樣的?從四段密友情,解析她一生悲劇的根源

而在母親走後不久,家裡了繼母,張愛玲和繼母之間,頻頻爆發矛盾。這時候,父親通常站在繼母身邊,斥責她的不孝,有一次張愛玲為了保護弟弟,被繼母掌摑了,卻被父親關在書房裡,囚禁了快小半年。

張愛玲的童年,在爭吵禁閉中徹底結束了!那是一場孤獨的自我放逐之旅,那個時間裡,張愛玲的朋友圈是一片空白的,只能和自己的影子作伴。

張愛玲的朋友圈是怎樣的?從四段密友情,解析她一生悲劇的根源

02、閨中密友,炎櫻

炎櫻說過一句話:“每一隻蝴蝶都是從前的一朵花的靈魂,回來尋找它自己!” 張愛玲早年每每提及,欣賞之情,溢於言表。

張愛玲和母親一樣,同樣以“逃離”的手段,離開了父親家裡,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出錢供養她學習,考入香港大學後,張愛玲迎來了生命中第一位摯友:炎櫻。

原本天真爛漫的年紀,張愛玲和同齡人顯得格格不入,她頂著天才的光環,內心卻敏感,自卑,很難融入人群。炎櫻卻恰好相反,生性活潑、熱情開朗,看起來和張愛玲是格格不入的兩類人,卻是難得的性格互補的閨中密友。

張愛玲喜歡繪畫,電影,喜歡吃奶油蛋糕,和炎櫻的感情極好,每次吃蛋糕都各自付錢,等到乘三輪車的時候又會爭執著該誰付錢,她們會互相攀比,互相攛掇對方吃甜食,花錢。

同樣是十幾歲的孩子,內心敏感自閉的張愛玲,唯有在炎櫻面前,展露出少女的性情、嫉妒、嬌俏。

然而,在後期,這段友誼也被張親手粉碎!

張愛玲的朋友圈是怎樣的?從四段密友情,解析她一生悲劇的根源

女人絕交的原因,往往既簡單,又複雜。

在那個年代,小時候的密友,在成年後由於各自際遇不同,共同話題慢慢也就少了,張愛玲在美國和賴雅結婚後,生活陷入困頓,一度陷入貧囧,而炎櫻卻在上流社會如魚得水,少女時代的虛榮、傲慢,漸漸顯露出來。

張愛玲和炎櫻慢慢疏遠起來,好幾次炎櫻主動聯繫張,張都避而不見,或許是女性特有的敏感,被炎櫻無意間流露的虛榮感刺激到,還是因為其他因素,張愛玲和少女時代的閨中密友正式分道揚鑣。

張愛玲朋友圈中第一位朋友,正式被踢出去了!

縱觀這段友情,從熱熱鬧鬧的青春時期,慢慢走入成年後的故鄉,炎櫻見證了張愛玲成長的過程,見證了張愛玲和胡蘭成結婚的場景,卻因為戰亂,彼此不用際遇而分離,炎櫻固然存在過錯,張愛玲極度敏感、高傲的缺陷,也是促使這段友誼分崩離析的主要因素。

張愛玲的朋友圈是怎樣的?從四段密友情,解析她一生悲劇的根源

03、文壇友人、蘇青

隨著張在文壇上顯山露水,頂著天才少女的光環,內心卻敏感、自負,害怕融入人群。每當有粉絲在報紙上,看到她的文章,想登門造訪時,她選擇閉門不見,她曾經說:在沒有人和人交接的場所內,我的生命中充滿了歡悅。

張愛玲少年老成,能洞悉世故、人情,卻不願融入世故中,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智商高,情商低,在文壇上,也是十分自負的,她曾說:若把我同冰心一流相比,我不引以為榮,但如果將我和蘇青放在一起比較,我確是甘願的。

蘇青其人,和張愛玲有著過度相似的三觀和際遇:蘇青年少成婚,所託非人,丈夫是個沒出息的人,甚至會動手家暴蘇青,蘇青為了掙錢養孩子才開始寫作的,所以對於俗世婚姻這一套,充滿了悲觀主義色彩,在她筆下的小人物,同樣真實得令人髮指。

蘇青和張愛玲,因為文字而結交,彼此像是同類,如果沒有意外,蘇青應該能在張愛玲的朋友圈待到老。偏偏被胡蘭成攪亂了。

蘇青、胡蘭成、張愛玲,是一場惡俗的三角戀。胡蘭成因《封鎖》這部小說崇拜張愛玲,遞了名帖卻無緣見到張,因為蘇青的引薦才得以見到,瞬間被張愛玲清冷的氣質打動,在此之前,胡蘭成和蘇青之間,是有些曖昧情愫的,張愛玲最終撬走了閨蜜的“心上人”,並且偷偷結婚了,加劇了兩人友情分崩離析。

在愛情中,女人通常是盲目的,張愛玲也不例外!為了胡蘭成其人,弄丟了文壇好友蘇青,最後被渣男所傷,令人唏噓。

張愛玲的朋友圈是怎樣的?從四段密友情,解析她一生悲劇的根源

04、齊名才女,潘柳黛

在文壇中,潘柳黛、蘇青、張愛玲和關露齊名,並稱為上海四大才女。

雖然同屬於文壇密友,和蘇青不同,潘柳黛和張愛玲的共同話題不多,性情也截然相反,張愛玲內斂敏感,潘柳黛說話耿直,不經意容易刺傷別人。

一次,潘柳黛約張愛玲喝茶,一打開門就見到張愛玲一身晚禮服,富貴逼人,潘柳黛下意識以為張要逛街,結果張說只為了等你來吃茶。潘柳黛覺得張矯揉造作,頓時不喜。

張愛玲的朋友圈是怎樣的?從四段密友情,解析她一生悲劇的根源

在胡蘭成極力追捧張愛玲的時候,寫了一篇《論張愛玲》,極力追溯張愛玲的家世,說她是李鴻章的親戚,有貴族之風。在張愛玲名聲日盛的時候,潘柳黛有些不忿,直接寫了一篇文章《論胡蘭成與張愛玲》,予以反擊,嘲諷張愛玲道:張愛玲和李鴻章的關係,就好比是太平洋淹死了一隻雞,上海人喝了黃浦江的自來水都成為喝了雞湯,如此刻薄的一句話,徹底得罪了張愛玲。

直到後來,每每有人提及潘柳黛,張愛玲都說:誰?我不認識這個人!

在張愛玲的朋友圈中,潘柳黛心存嫉妒之心,屢屢攻擊張愛玲,最終導致絕交,終究是張才氣太盛,引起了女性特有的嫉妒心。潘柳黛其人,是那種見不得你好的閨蜜,怕真不適合作朋友吧。

張愛玲的朋友圈是怎樣的?從四段密友情,解析她一生悲劇的根源

05、老年密友 鄺文美

鄺文美,是張愛玲真正意義上好了一輩子的閨蜜。

1952年的時候,張愛玲在香港得到了一份翻譯的工作,和鄺文美成了同事,鄺文美久聞其名,更在張不堪粉絲打擾的情況下,出手相助,在她家不遠的地方租了一間房子,供張愛玲居住,兩人常來常往,相處甚歡。

鄺文美欣賞張愛玲,更是能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體貼她,照顧她,為了方便照顧張一度回絕宋美齡的邀請,宛如一個貼心的大姐姐一般,對這個有些怪癖,敏感的女子,處處施以援手,在這段閨蜜情中,鄺文美屬於無私奉獻者,連張愛玲都說:有了你這樣的朋友後,的確寵壞了我,令我對其他朋友都看不上眼。

在張愛玲老年的時候,兩人依然保持著書信往來,從藝術到人生,無話不談。

張愛玲的朋友圈是怎樣的?從四段密友情,解析她一生悲劇的根源

縱觀張愛玲的一生:性情敏感、內斂、嫉妒自尊自傲,同時是個天才!所謂天才都是一個頑固的老小孩吧,容易惹人嫉妒,容易嫉妒別人。張愛玲這一生寫進了婚姻的常態,卻也義無反顧陷入愛情的牢籠,她的格局其實很小。

小到和普通女子一樣,為了一個口蜜腹劍的渣男辜負了閨蜜,因為幼年得不到父愛,而一生都在尋找那一份缺失的感情,她的朋友圈中,也唯有鄺文美和她“好”了一生,這份好,也是鄺文美處處體貼遷就得來的。

張愛玲被稱為“怪”少女,和她性情中的缺陷是分不開的!從她閨蜜圈的動態中,折射出她一生命運悲劇的根源:生於貴族之家,童年孤僻,青年遭嫉妒,老年受流亡之苦。一生顛沛流離。杜甫曾寫道: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太孤僻的女人沒朋友、太聰明的女人招嫉妒、太敏感的女人感情容易受挫,尤其是天才一類,大底都是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歷史上,似乎所有才女的命運,都大致相同吧,花期過後,只剩炎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