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瞭解"互聯網+教育"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一 、"互聯網+教育"的概述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這不是簡單地把互聯網和傳統行業強加在一起,而是運用互聯網平臺和信息技術,使得互聯網和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深度瞭解


在教育行業中,目前傳統教育模式仍佔據主導地位,互聯網技術雖然對教育產生了一些影響,但是相比於其他被互聯網改造的行業,僅僅是前進了一小步而已。究其原因還是在融合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難點。

然而,科技在進步,時代在變遷,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如果我們用昨天的方式培養今天的新人,就可能讓他們失去明天。所以,我們應該盡力應用互聯網技術幫助解決一些傳統教育模式下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做一些傳統教育模式下做不到的對學習者有益的事情。

二、"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

"互聯網+"可能對教育產生深入骨髓的影響,會促進新教育生態的重建。

1. "互聯網+"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

在信息時代,知識和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知識本身的激增、劇變、更新,頻率加快,週期縮短,同時知識本身的高度綜合和學科滲透、交叉,使得人類的一切領域都受到廣泛的衝擊和影響。

"互聯網+"打破了權威對知識的壟斷,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人人能夠創造知識,人人能夠共享知識,人人也都能夠獲取和使用知識。


深度瞭解


在開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識庫正在加速形成,優質教育資源正得到極大程度的充實和豐富,這些資源通過互聯網連接在一起,使得人們隨時、隨事、隨地都可以獲取他們想要的學習資源。

我們可以在網上獲得國外大學免費的優質講座視頻,可以看到界面簡潔但是通俗易懂的可汗學院教學內容,我們獲取知識的效率大幅提高,獲取途徑增多,獲取成本大幅降低。

大勢所趨,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是信息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互聯網技術與教學的整合,迎合了時代的要求,在培養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上,有獨到工夫。

這種整合,使學生具有主動吸取知識的要求和願望,並能付諸日常生活實踐,能夠獨立自主學習,自我組織、制定並實施學習計劃,調控學習過程,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估。這無疑是學習方法上的一種革命變革。


深度瞭解


2. 在"互聯網+"的衝擊下,教師和學生的界限也不再涇渭分明。

在傳統的教育生態中,教師、教材是知識的權威來源,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因其擁有知識量的優勢而獲得課堂控制權。

可在"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知識已變得非常快捷,師生間知識量的天平並不必然偏向教師。此時,教師必須調整自身定位,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和引導者。所以未來的教師很可能分為兩種:一種是線上講公開課的明星教師,一種是線下的輔導教師。

3. "互聯網+"對教育資源重新配置和整合。

一方面,互聯網極大地放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作用和價值,從傳統一個優秀老師只能服務幾十個學生擴大到能服務幾千個甚至數萬個學生。

另一方面,互聯網"聯通一切"的特性讓跨區域、跨行業、跨時間的合作研究成為可能,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低水平的重複,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聯網+"的衝擊下,傳統的因地域、時間和師資力量導致的教育鴻溝將逐步被縮小。

三、關於互聯網教育企業細分領域分佈

而教育市場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市場,依據其教育的方向或面向的受眾,教育行業可以分為多個細分領域。

目前,互聯網基本已深入教育的絕大多數領域,但不同領域的發展潛力不同,因而進入領域的企業數量也大不相同。


深度瞭解

圖:中國互聯網教育企業細分領域分佈

調查數據顯示,近一年互聯網教育企業中,中小學教育領域的企業最多,佔比達到32.29%,可謂是最為火爆的互聯網教育市場;其次是佔比20.83%的職業教育領域的企業,這主要是因為職業教育用戶需求強烈,付費能力也比較強。

然後是培訓技術服務領域企業,佔比達到12.5%,這個領域興起主要是在線教育企業興起,帶起來這批以教育技術服務為主業的企業;綜合領域企業佔比10.42%,是那些同時佈局多個領域的企業。

其他的領域,學前教育、高等教育、語言學習、留學遊學佔比差別不大,但是教育行業的每個領域都在迅速發展,興趣/藝術教育、STEAM教育領域是在近兩年才興起的熱點,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互聯網+"教育有哪些案例?

目前教育行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才剛剛開始,不過卻有一些可圈可點的案例,這些應用都解決了傳統教育上的某些痛點。

1、基於人臉識別的魔鏡系統。

"魔鏡系統"是一款智能教育產品,其利用人臉表情識別等技術,來判斷學生上課時的舉手、練習、聽課、發言等課堂狀態和麵部情緒變化,生成專屬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報告的人工智能輔助教學系統,目前已應用在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課堂上。


深度瞭解


對於老師來說可以做到精準地掌握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狀態差異,進而因材施教。對於家長來說可以看課後孩子全課時學習報告,進而瞭解孩子狀態。對於學生來說則可以更加專注,提高學習效率,並感受到自己獲得了更多的關注進而培養自信。

魔鏡系統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取代老師的眼睛和耳朵,更有效、更精細、更準確地把握課堂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其本質是用機器來收集課堂數據。基於此,未來它還可以結合大數據分析給老師智能課程推薦、提示需特別關注的學生、提示哪些授課環節容易讓學生走神這樣的輔助服務。

2、基於語音技術的英語教學。

英語流利說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基於AI技術做英語教育的平臺,通過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來幫助用戶提高口語能力。比如在其App上有一個叫"情景實戰課"的功能,通過智能對話技術,可以與用戶模擬特定場景下的對話,不只是可以自有對答,還可以對用戶的發音、語法、表達方式等方面提供建議,目前已支持免稅店購物、酒店入住、餐廳點單等日常高頻場景。

簡而言之,通過語音技術,英語流利說直接取代了外教陪練,讓學生可以低成本地獲得對話練習、口音糾正。目前許多地區英語老師口語都比較薄弱,有啞巴英語的問題,英語流利說的探索很有意義。而且可以想見,語音技術不只是可以用在英語口語教學上,未來外語、普通話、播音甚至演講教學都可應用語音技術來提供類似服務。

3、基於機器視覺的自動批改。

去年11月,新東方與科大訊飛聯合成立的東方訊飛發佈了一款RealSkill智能教育產品,其可以為雅思、托福考生的作文和口語作業進行智能批改,支持"智能評分、逐句精批、行為分析、範文精講、學習記錄"五大環節的學習閉環,口語作業批改是語音技術,作文則是機器視覺技術,學員只需對自己的文章拍照,便可以完成文字的上傳和識別,並獲得即時反饋。


深度瞭解


此外另一個AI教育平臺阿凡題則瞄準"作業"這個痛點,基於圖像識別技術上線了題庫標籤化功能,且正在研發智能批改作業機器人,目前已經實現了作業自動批改的四大關鍵技術(題目切分、答案匹配、手寫識別和語義理解)的突破。

可以預見,未來學生手寫的作業、試卷的批閱都會更多地應用AI技術特別是機器視覺技術,進而降低老師的重複勞動,讓老師專注於教育本身,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作業得到更精準的反饋。

4、基於大數據的自適應學習。

學生負擔大,原因之一是要進行許多重複知識點的學習,事實上學生能力不同,並不需要一樣的課程進度,至少不需要做同樣的作業。通過圖像識別、表情識別等手段收集了學生學習大數據後,就可以針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包括課程和練習,美國的Knewton就是自適應模式的領先者,其通過數據收集、推斷及建議三部曲來提供個性化的教學,背後是大數據技術。目前Knewton已服務除南極洲之外的學生超過1000萬名,為學生下一步學習計劃提供個性化推薦超過150億次。

在這些智能教育下可以獲取數據的智能教育應用普及到課堂後,更多數據會被收集,進而為個性化、自適應教育提供基礎。

這意味著學生可以獲得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不受年齡、班級限制,甚至未來不再需要通過高考來選擇學校和專業,學習過程的大數據更加可以判斷一個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對於家長來說,則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投入,只為孩子選擇必要的課程。

可以看到,"互聯網+"教育目前行業已經有各色探索,主要是利用自然語言處理、人臉表情動作識別、機器視覺、語音識別、大數據等技術,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和降低老師重複老師,這些應用只是智能教育的前菜,更多人工智能會被應用到課堂、課後、課外、考試等教育環節。

五、 結語

面對"互聯網+"時代給教育帶來的這些機遇和挑戰,我們需要冷靜應對。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我們要始終牢記教育是核心目標,互聯網只是用來提升和變革教育的技術手段。

因此,我們要堅持"教育為體、互聯網為用"的指導原則,從教育的核心需求出發合理使用互聯網。我們要積極防止不良信息、網絡犯罪、網絡沉迷等現象對教育造成的負面影響,要及時通過健全法律、加強監管等方式淨化互聯網環境,讓互聯網更好地為教育所用。

適應社會經濟需求變化,在互聯網技術的東風下,"互聯網+教育"應運而生。它滿足了層次教育的需求,給教育界帶來了新的生機。面對機遇和挑戰,讓我們抓住時代脈搏,將互聯網技術和教育有效融合,培養出符合信息時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如果你對如何進行互聯網轉型存在困惑,那麼你需要的是一個顛覆的機會!私信留言,回覆加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