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目標的八大思考

關注我;一起自律,一起成長,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時間管理金博星

關於目標的八大思考

在一個崇高的目標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

“速成”、“急功近利”、“急於求成”;這些字眼,都是這個浮躁所賦予的心態。

想要在這種大環境之下,保持自己的節奏,不受太多的干擾,需要心智的力量,需要對目標的篤定,更需要更深層次的價值觀承載。

一切都沒那麼簡單和容易;在不斷積累的階段;都需要經歷漫長的孤寂,哪怕無人問津。

在我進行了這麼長時間的研究和踐行時間管理和自律以來,我深刻體會到,關於方向,關於目標,關於計劃以及任務的重要性和彼此之間的關係。

明確自身的方向,是非常之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方向錯了,所有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徒然浪費時間和精力。

很多的過程都有著種種習慣的干擾,這也告訴我們,必須在最開始的時候,把梯子給搭對,否則,進入習慣的軌道:“認知隧道”、“自動導航”這類的認知陷阱,反而得不償失。

1. 擺正心態

從主觀的層面,面對任何事情,我們都必須擺正自身的心態;否則,我們很難看清自身。

我一直覺得,認知層次相對低級的時候,自尊反而是阻礙我們成長的桎梏;正如,喬布斯所說:“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在一起工作,因為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

再如,成長性思維和固定性思維;自尊就如同我們給自身建立的一套以經驗和見聞的自我框架體系,當我們過於執著於這個體系的時候,我們就會刻意的拒絕改變,甚至拒絕與這個框架不符的一切,哪怕它是客觀的事實。

我就曾經為了不去承認錯誤,而大動干戈;不斷的與人爭論,甚至以撒謊,詆譭,諷刺的謬論,試圖挽回局面,也試圖擺脫那種自以為的尷尬。

很多次,看到那些在公眾面前出醜的人,總以為別人在盯著自己,顏面盡失;但實際上,真沒有多少人會去刻意的關注這些自以為是。

當我們懷著開放,認真且真誠的態度,面對關於自我的種種的時候,我們才深刻的看清自己,那麼基於自身而來的夢想,目標和計劃,才會在最一開始,就注入了趨於真相的基礎。

有了更加清晰堅定的自我認知,我們才會在未來面對諸多問題的時候,更好的調整自己,努力的適配,走的更遠;而不是過早的前功盡棄,半途而廢。

做任何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準備,就是心態上的準備;匆匆決定,意氣用事;多半在遇到第一波問題的時候,就夭折,歸根結底,就是衝動下的,不夠持久的三分鐘熱度。

“人而無恆,終生一事無成”;這句話,需要直面困難,解決問題的不斷堅守,更需要有一顆規整且正確的心態;才更能在紛繁之中,簡單制勝。

2. 明確方向

這一點,感觸特別深,因為我不只一次,在這個角度,摔跟頭;好多次,因為導航去一個地方,搞錯方向,走了不知多少冤枉路。血和淚的教訓啊。

明確方向,是擁有一定的洞察力,以一種未來的視角來審視現在;同時它更是我們對自身認知發展的綜合預演;

我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要達成什麼樣的結果。

有了一定的結果預期,我們才更能清晰的確認下一步的行動。整個目標才有效。

梯子搭錯了方向,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有些智慧可以傳承,有些方向可以明確。

價值觀的支撐和願景。在我們後期,繁雜的現場當中,才不忘初心。

3. 審視自己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當明確目標之後,我們必須充分的審視自己,結合當下的自己,對自身進行合理的分析,優勢是什麼,劣勢是什麼,機會在哪裡,風險在何方。

有個詞,叫做“影響圈”;說的是針對未來,在當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

正如,審視自己,需要自上而下的開闊視野,更需要自下而上的到位執行。

然後,制定目標,在行動之中,不斷的反思和調整。審視的過程,也是主觀與客觀的相融共生。融合出的,正是那一個更好的自己。

4. 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是每個人在夢想路上執著於目標必備的習慣之一;它代表著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下都勇於為自己營造更有利的環境,以及更積極的態度。

我一直把“積極主動”這個詞,賦予了執行力的概念。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積極主動”意味著我們突破了自身的舒適區,去做平日裡,想做,但是卻又沒那麼堅定的想法。

它意味著人一定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營造更有利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積極主動”;更代表著選擇回應的能力;是對發生問題後的反求諸己,刺激和回應之間,我們有選擇的自由。面對艱難險阻時,積極的去思考解決的辦法,去不斷的嘗試的堅持不懈。

每一個人,都需要“積極主動”,以一種更加飽滿的激情和洋溢的自信,去面對自己,面對一切。內求的同時,關注著外界的更迭。

相信“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並且,拼勁全力朝著目標奮勇前行。

關於目標的八大思考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5. 要事第一

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輕重緩急,優先次序)

① 重要不緊急

② 不重要也不緊急

③ 重要且緊急

④ 不重要但緊急

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我們為某一件事情,投入了很多;但是收效甚微;有些時候,我們在做決策和選擇時,會為了省幾塊錢,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老闆周旋,卻在另外一些選擇上,過於直接和草率。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些人把最重要的工作,花在最精力渙散的時間段,導致結果不盡如人意,時間的效率低下;我們會根據更多的喜好來選擇對事物的處理和分類。

有些人,總喜歡把最困難和棘手的內容,放置在期限邊緣,不得不去面對的時候,草草了事,甚者,乾脆擱置,找尋自欺欺人的藉口,繼續拖延。

拿我自己來說,過去,我做了很多底層的工作,耗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卻遺漏了重要不緊急的工作,因為這些內容對我的未來,是有著極大的決定作用的,價值最大。它有點複利效應的模樣。

喜好以及對事物認知的見解,我們會根據主觀的意識去抉擇事物的次序,以及時間的分配原則,從而忽略客觀;我們一直做著擅長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跟我們的目標、價值觀卻沒有實質性的聯結。

很多時候,我們忽略的,討厭的內容,恰恰正是我們需要去突破,需要加註的部分。執著於個人的喜好,而忽略客觀恆定的原則,我們成長的曲線,始終都會侷限。

走出舒適圈,勇敢的去做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事情,需要堅守“要事第一”的原則。

撇開偏見,尊重事實,看清事物的規律,找到本質,分清事物輕重緩急,按照優先次序進行。

無論喜好與否;都盡力去培養,去完成,去蛻變。

6. 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是一種結果思維,是以一種未來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現在。

拉長時間軸,以更加長遠的視角面對當下,更容易進行有效的取捨和聚焦。

分不清楚重點,大多數情況下,是維度不夠;我一直覺得,我們要為未來工作,而不是隻短視現在。

洞察力的誕生,源自對未來的想象,幫助我們走出利害得失的短視,以更長遠的價值為導向,遇見更大的世界。

稻盛和夫曾說過:“我們要相信自己未來的能力,而不是僅僅只是當下。”

很多事情,我們需要以結果來逆推,才會不忘初心,擁有自上而下的視角,才不會讓我們淹沒在無盡的瑣碎中。

馬雲先生一直強調的,價值觀,願景和使命,其背書,都是以終為始的註腳。

組織如是,個人亦如是。

過去,整理東西,短視的想法下,我總覺得有些東西,還能用的到,不用扔;但是,以更長遠的角度去整理,就會發現,很多東西,其實早就沒必要留存了;它佔據著我的空間,還被我所遺忘。

當我們為當下的短視而工作時,機會來了,你會發現,很多人早就走在你前面了,你以為你們一個起跑線,實際上,別人早已為此準備很久了;而你只是剛開始。

7. SMART原則

彼得·德魯克,在目標管理領域,定義了目標的基本原則:SMART原則;

① 具體的(Specific)

② 可衡量的(Measurable)

③ 可實現的(Attainable)

④ 相關聯的(Relevant)

⑤ 有時限的(Time-bound)

這個原則,最初出自於《管理的實踐》一書;其目的是為了績效目標以及考核施行符合的原則;

設定目標的時候,按照這個原則去進行,就會非常細分和明確。

一個總體,大的目標,需要不斷的分解目標,按照SMART原則,進行細分成最小的目標單元;就是我們所需要考核的內容。

我甚至會認為,目標原則是以終為始原則下的分解。因為,都代表著結果,也重視結果;

就像很多人在年初的時候,定下今年的目標,比如:“掙30萬”;這個目標就非常的籠統;行動也不知所云。如何去實現呢?這個問題一問,就該知道,這個目標需要分解。

如何掙?什麼時間完成?分解到每一個月,需要完成多少?通過什麼方式和渠道?途徑是什麼?路徑是什麼?針對這個目標,又需要彌補什麼?改變什麼?

根據SMART原則,分解至符合原則的定義;我們就會對目標一目瞭然。

分解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同樣,是對結果的預演。實現的方法和形式,也會在思考中,在行動中,逐漸清晰。

8. 迭代思維

這世界,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當下很多人,都排斥不穩定,似乎一成不變就是安全感;要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有其風險。

一個敢於追求目標的人,一定能夠認清自身,並勇於改變自己,不斷變革。

關於,目標的思考,甚至自我領導下的思維方式,都應該基於原則的基礎,不斷地優化,精進和迭代。

就像組織的目標一樣,一定是得跟隨著社會的習慣變遷,趨勢,而做出調整。

在我們獨有的自我意識下,在見聞中,在事項中,檢視自己,反思自己,提升自身的認知,改變自己。

迭代思維,更替習慣,遇見更優秀的自己,才符合精進的定義,才詮釋目標的意義。

關於目標的八大思考

每一天,都給予自己關乎目標精進的定義,才越發精彩

自律改變認知 行動創造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