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近視高發、沉迷網遊,怎能歸咎於手機

為降低青少年近視率,陝西省主要採取了八個方面的措施,其中對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做出明確規定:要指導學生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小學四年級前儘量不使用電子產品。嚴禁學生將手機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增強學生自我保護用眼能力。

這則新聞,讓人不由自主地會聯想到不久前《北京青年報》的一篇評論《別讓孩子沉迷網遊成疫情次生災害》,似乎要保護好孩子的視力、杜絕孩子沉迷網遊必須徹底禁絕手機。人們都知道,科學技術是柄雙刃劍。作為電子產品,手機使用過多、缺乏引導和監督,確實會影響孩子的視力,會導致孩子沉迷網遊,但這些後果的產生絕對不能簡單地歸咎於手機,手機對孩子的教育教學也並非沒有好處。

由於手機的普及率遠遠高於家庭電腦,再加上智能手機具有攜帶方便功能齊全操作簡單使用場所沒有特別限制等優點,在兩個多月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中,絕大多數學生基本上都是藉助手機宅在家裡聽網課、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跟老師互動、跟同學交流的。雖然在藉助手機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過磕磕碰碰,但正是因為它才讓廣大教師和學生真正走進了“互聯網+教育教學”的新時代,並初步品嚐到了其中的甜頭。它不僅豐富了廣大師生對手機這種最常見的電子產品的認識,提升了廣大師生利用互聯網開展教育教學的技能,更悄悄地改變著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

預防孩子因手機使用過多而視力下降,防止孩子入校後孩子沉迷網遊的次生災害在學校的蔓延,關鍵不在嚴禁學生將手機等電子產品帶進課堂,而在科學的管理和正確的引導。對學生手裡的手機發布禁令,完全是逆時代潮流而行,開歷史的倒車!經過兩個多月“停課不停教,聽課不停學”的洗禮,學校對學生攜帶手機歸校,甚至帶手機進課堂完全應該寬容,而對他們的使用手機行為自然應該因勢利導。

歸校前,在利用班級微信群組織學生總結疫情防控期間的學習和生活,開展入校教育的時候,我們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回顧手機給自己的“長假”所帶來的異樣的充實感和快樂感,讓學生從自己的切身體驗中真正認識到正確使用手機的意義,為學生歸校後正確使用手機做好必要的鋪墊。

歸校後,我們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我們要發動學生建言獻策,並根據學生們自己的建議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強的學生在校使用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規則,力求什麼時候可以使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等規定都來自學生自己。

二是如果條件允許,即學生擁有手機的比例比較高的話,我們要鼓勵老師們課餘時間經常性利用班級微信群中的班級小管家之類的小程序,或給學生們推薦一些跟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網課視頻,或佈置一些作業,或反饋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以強化學生對正確使用手機意義的認識。

三是要建立切實可行的監督檢查機制,並適時進行總結表彰,以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意識。

科技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在“互聯網+”時代,手機這種最為常見的電子產品,它可能給學生的身心帶來傷害,但也能在“互聯網+教育教學”中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插上強健的翅膀。作為教育主管部門,作為學校,作為教師,我們又何必因手機使用過多、缺乏引導和監督而導致的學生視力下降和沉迷網遊視手機如洪水猛獸,進而對手機採取粗暴的禁絕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