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裡,18歲遇見的是愛情,30歲遇見的是生活

婚姻裡,18歲遇見的是愛情,30歲遇見的是生活

文丨彌城

有一句溫暖你,也是我的榮幸

張愛玲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有些人遇見愛情,是在她18歲年華最好的時候,那時候她美麗大方,溫柔體貼,沒有受到世俗的任何阻難;可有的人遇見愛情,是在她30歲徐娘半老,被生活磨平稜角的時候,這時候的她,也終於等到了那個人。

可愛情,18歲遇見的時候,它是愛情,30歲遇見的時候,它就已經是生活了。

婚姻裡,18歲遇見的是愛情,30歲遇見的是生活

01

最近收到好朋友A的婚禮邀請,著實為她感到高興,因為今年年初,她剛過完她29歲的生日,明年的這個時候,她就是30的人了。可是在這之前,我們都已經結婚生子了,唯獨她,還一直單著。

她的愛情史在我看來,可以寫厚厚一本書,但是每段戀情,卻只能用隻言片語來形容。她說:“自已快30歲了,還沒遇到自己想等的那個人。”

我和她是高中同學,人長得很漂亮,追求她的男生也很多,所以她就有了挑的資本。但是選擇的機會越多,人就越容易迷茫,別人看來,這麼漂亮,一定是有男朋友的,只有我知道,她是一直單著的。

後來上了大學,她談過幾次戀愛,但都是以失敗告終,而且最長也就三個月。她說:“那些男孩,不是喜歡抽菸喝酒,就是玩遊戲能忘記女朋友的,我就想找個陪我的,疼我的就這麼難麼?”

後來出來工作,接觸異性的機會就更少了,她家裡張羅著幫她安排了幾場相親,她都去了,但是沒有一個滿意的,不是對方嫌她挑,就是她嫌棄對方說話帶刺,衣著不得體。

再後來,她拒絕了所有的相親,她說:“愛情這東西,不能強求,是你是總歸是你的,慢慢等吧”。

婚姻裡,18歲遇見的是愛情,30歲遇見的是生活

02

這一等就是五六年,我們都結婚生子了,她才剛給我們髮結婚請帖,我和她聊天說,這就是你想要等的人嗎?她說,不是。

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發現自己原來水嫩的皮膚,即使保養很好也開始起皺紋;一個人工作租房,買袋大米,拿桶油都要自己一個人從商店搬回來;每年過年回家,家人關心的不是她的工作,每年賺了多少錢,而是有沒有男朋友。

最重要的是,看著我們結婚生子,夫妻倆一起買車買房,她一個人還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她說未婚夫追了她好久,雖然自己對他沒什麼感覺,但是日久生情,時間久了感情一定會摩擦出來的。

我想起了張愛玲說的另一句話: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婚姻裡,18歲遇見的是愛情,30歲遇見的是生活

03

18歲的我們,擁有這最好的年華,那時候我們遇見的愛情很純粹,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們戀愛的地方可以是操場,可以是電影院,也可以是奶茶店。牽手、擁抱、親吻可以毫無顧忌地表達我們對彼此的愛。

30歲的我們,擁有了工作,擁有了生活的壓力,不喜歡的東西要假裝很喜歡,喜歡的東西也要佯裝不喜歡。戀愛變得很奢侈,一週休息一天,約會的地點可能就是一頓午飯,也可能是晚上7點場的電影,看完就要分開,明天繼續工作,繼續生活。

我記得大學畢業,老師和我們說過這樣一句話:男生,在學校裡遇見的女生,是最好的女生,喜歡就去追;女生,在學校裡遇見的男生,是最差的男生,追你的話就果斷拒絕

原因是,正值青春年華18歲的我們,女生對愛情的要求只是愛情,沒有摻雜任何東西,她喜歡你,不需要你家多麼有錢,多麼有地位,她喜歡你就夠了。

但是18歲的男生,他們除了年輕,一無所有。畢業後的女生,要學著為自己後半生考慮,所以她們對男生的家庭條件有了很多要求:結婚要買車買房,多少萬的彩禮。而這些,只有在社會上打拼10年才有的東西,18歲的男孩沒有。

04

18歲遇見的愛情,是那種單純,純粹的愛情,它沒有物質的羈絆,也沒有社會的壓力,只要兩個人相互喜歡,哪裡都可以秀恩愛;30歲遇見的愛情,它是生活,是那種被身邊的朋友,家人,無形的壓力所逼迫的,沒有浪漫,沒有甜蜜,都是為了生活。

最後,我問她:度蜜月想去哪玩玩,要不要我推薦幾個地方呀?

她苦笑著回答:好好工作,努力生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