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疫情加劇中美博弈?誰會贏?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4月28日舉辦《冠病19:中美矛盾加劇如何影響本區域》線上論壇,邀請三名學者參與:國大亞洲研究院卓越院士馬凱碩、國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李嘉誠政治學教授鄺雲峰、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兼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首席經濟師埃雷羅(Alicia Garcia Herrero)。

新加坡:疫情加劇中美博弈?誰會贏?

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資料照片)

主持論壇的國大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Bert Hofman)率先發言,指中美兩個“超級大國”若可以合作,那將是一個美好的情形。但冠病疫情顯然為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火上加油”。為此他向三位學者提出以下三個討論話題。


1疫情對中美關係扮演什麼角色?

馬凱碩指,冠病對於中美兩國是共同的敵人。“敵人的敵人理應是朋友”。因此照理說,“中美兩國應該合作。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至於原因,馬凱碩認為,“美國在疫情下發起博弈,是一個巨大的戰略錯誤”。

埃雷羅則從經濟角度指,當前兩國矛盾已不僅是關稅戰,也涉及全球價值鏈裡中國扮演的角色、人員流動的去全球化、以及金融合作的解體,“這些跡象對中美雙方都越來越危險”。

新加坡:疫情加劇中美博弈?誰會贏?

鄺雲峰教授(資料照片)

鄺雲峰認為,即使疫情緩解,今年美國的總統大選也將為中美關係持續帶來不利影響。面對美國民眾積累的怨憤,特朗普總統和共和黨將把疫情責任繼續歸咎於中國。這雖不至於導致軍事衝突,卻會讓兩國關係更緊張,進一步削弱雙方互信,甚至激起嚴重衝突。


2中美會在疫情期間暫停博弈嗎?

馬凱碩直言:“2020年會很糟糕。”他解釋說,當前絕大部分美國人(90%)視中國為戰略競爭者,特朗普和民主黨對手拜登接下來也很可能就“誰對中國更強硬”較勁,如今只能寄望大選結束後,若民主黨拜登當選,中美矛盾或許會稍微降溫。

對本區域而言,鄺雲峰指,中美圍繞疫情的矛盾或導致東南亞國家再次面對不願見到的局面——在疫情責任歸屬上被要求選邊站。而多數亞細安國家近年來已表明不希望選邊站,但一段時間以來圍繞華為、5G、一帶一路等課題的拉鋸非常明顯,要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越來越難。

鄺雲峰判斷,多數亞細安國家不會支持美國與其盟友要求的那類對中國的調查,“更重要的是疫情發生後,哪一方在防控和拯救生命方面表現得更好”。

他指出,衡量中美表現的另一指標是哪一方經濟復甦得更快。這個答案目前尚未明確,外界不應低估美國經濟的韌性與科技創造力,但中國如果這方面表現得更好,他預測,東南亞將更能接受中國帶動未來的論述。

新加坡:疫情加劇中美博弈?誰會贏?

埃雷羅(資料照片)

埃雷羅則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於全球經濟復甦的V型預估,她說那是“非常棒”的,但她認為,IMF的預估基於3個假設:第一,西方需在本季度內解決冠病疫情,埃雷羅感嘆“時日無多”。第二,全球不會再發生另一波疫情。第三,不會面對任何金融危機。

但埃雷羅警告,大部分企業如今都十分不穩定,金融組織也面對極大壓力。在冠病期間,約有100個國家已向IMF求援,數額高達8千億,比2008金融危機還來的多。

談及區域經濟展望,埃雷羅說,冠病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對本區域的連帶影響也將是深遠的。她說,中國經濟今年雖然還會增長,但增幅不足以與亞洲其他國家分享。“中國接下來會進口多少,還是會將需求增長留給自己?這不意味著美國會表現更好,但對於中國短期內能帶來多少(增長)給亞洲,我們必須務實看待


3面對局勢,美國該如何應對?

馬凱碩沒有正面回應這個問題,而是指美國有“根本性”的結構問題。美國固然有它的優勢,但在美國,收入最低的50%的人,收入仍在下降。而美國是所有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面對這一問題的國家。可美國卻在伊拉克花費三萬億美元投入戰火中。

在問答環節中,郝福滿借公眾的問題指:中國的經濟模式在歷史上從未被世界接受。請問馬凱碩為何會對中國持樂觀態度?

新加坡:疫情加劇中美博弈?誰會贏?

馬凱碩(資料照片)

馬凱碩回答說,在歐洲與美國崛起之前,全球最大經濟體一直是中國與印度。而中國經濟最昌盛時期,是中國有統一的王朝,中央權力穩固且強勢的時期。因此,有強勢的中央政府,意味著中國會繁榮。

他也指出,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為其提供了勞動產出上的優勢。即便中國的人均生產力只有美國的一半,中國也會在總產出上超越美國。何況與美國相比,中國人民的生活已取得顯著改善。所以即使中國仍有可能失敗,馬凱碩認為,那是小概率事件。

與馬凱碩的樂觀看法相反,埃雷羅持悲觀態度。她同意馬凱碩指中國在勞動力總產出方面有優勢,但她認為資本的效率也很重要。況且所有發達國家都無法避免一個“自然規律”——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經濟飽和及生產力下降。埃雷羅也認為,在疫情下的中美博弈將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馬凱碩在總結時引用冷戰期間美國遏制策略創始人喬治·肯楠的話說,美國應該:一、努力解決國內問題。二、廣交朋友。三、不損害與對手(當時指蘇聯)的關係,因為仍需要合作。四、美國應該謙虛。馬凱碩認為,肯楠提出的這四點建議,在今天依然適用。


記者:伊萬

作者:施倗

隨筆南洋撰稿人。立足新加坡,回望中國,關注天下。


敬請關注:南洋時評

南洋時評——南洋視角、深度觀察、時政分析、財經盤點、歷史回眸、環球熱點評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