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的原理:為什麼好觀念、好產品會一炮而紅?

一直以來,“營銷就是把東西賣出去”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我們仔細想想,它們真的一樣嗎?就拿賣鞋子這件事舉例,鞋子要賣出去,要有好口碑、建立起好品牌、價格得合適、銷售人員要會說,除了這些基本因素,店鋪裝修也得稍微好點吧?地段的選擇也相當重要吧?售後服務也得考慮進去吧?宣傳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吧……可見,把東西賣出去只是營銷中一個非常小的環節,為了賣鞋子所做的前期鋪墊、售後服務、全週期營銷傳播等一系列的連鎖動作才是營銷。光是把鞋子賣出去這件事,就需要考慮這麼多因素,而想要成為爆款,變成暢銷,可想而知有多麼不容易。

暢銷的原理:為什麼好觀念、好產品會一炮而紅?

怎麼讓商品暢銷呢?

很多企業的做法就是投入大量資源搞銷售活動,目的就是把消費者吸引過來。但是消費者來了以後可能不買東西就走了,商品還是賣不好。

萬變不離其宗,任何事情只要掌握了宗旨和根本,就會簡單很多。

我們今天從營銷的本質和刺激大腦做出選擇的方法這兩方面,來詳細解讀一下,如何通過影響大腦來影響消費者的決策,從而讓商品暢銷,成為爆款。

營銷的本質是影響選擇,那麼,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刺激大腦做出有利於品牌的選擇呢?

方法一:成為用戶心裡的“老熟人”。

我們的大腦只關注記憶中最容易獲取的信息,過濾其他信息,簡單來講就是選擇熟悉的、能識別的東西。熟悉意味著什麼?熟悉意味著安全,而安全讓人感覺良好。就像你和一個從沒見過的網友約好見面,出門前你多多少少會考慮安全問題,但和相識十年的老朋友見面吃飯就不會。讓產品在消費者生活中也扮演這樣一個老熟人的角色,就可以增加消費者選擇該產品的概率。

暢銷的原理:為什麼好觀念、好產品會一炮而紅?

方法二:製造稀缺。

當大腦發現即將缺失一樣東西時,會迅速做出避免缺失的決策,這種通過考慮損失和保存所得的決策行為叫做“前景理論”。前景理論的一個表現,叫做損失厭惡,也就是我們特別討厭損失,不願放棄已經得到的東西,比如,輸球后,輸掉的感覺要比獲勝強兩倍,比如家裡堆積如山的舊衣服舍不得丟等等。利用大腦害怕失去的本能,我們可以製造稀缺感,從而驅動消費者的各種行為。

暢銷的原理:為什麼好觀念、好產品會一炮而紅?

方法三:用輕鬆打動客戶。

人類永遠偏好最容易的那條路,大腦喜歡簡單,所以預測消費者行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最容易的行為。讓事情變得容易有兩個維度:一個是行動上的便利,另一個是精神上的放鬆。

行動上的便利很容易理解,就是儘可能地把你想要的結果作為默認選項。比如,要想人們吃得健康,就把健康食品放在餐廳最顯眼的地方,用燈光突出陳列的健康食品,讓人們一眼就能看到,伸手就能拿到。這就能讓最健康的選項成為最省力的選項。

精神上的放鬆,大腦喜歡處理輕鬆容易的事情,在寫一篇文章和玩遊戲之間,大腦更傾向於玩遊戲;在看綜藝節目和解答數學題之間,大多數人也更喜歡看綜藝節目。這是因為,大腦在面對複雜工作時需要耗費的能量也更多,為了避免耗費額外能量,它會直覺性地選擇捷徑來保存能量。

暢銷的原理:為什麼好觀念、好產品會一炮而紅?

用精神上的放鬆打動客戶的例子也非常常見。舉個例子,我們進入購物網頁時,會發現網頁上方或中間明顯的位置經常有搶優惠券的小遊戲,跟複雜的優惠活動說明比起來,這種小遊戲更容易吸引消費者,甚至有些時候,消費者玩小遊戲上癮,忘了自己只是想搶一個優惠券。所以,營銷過程中要在如何讓事情變簡單上多下功夫,儘可能地把想要的結果作為默認選項,確保消費者選擇更輕鬆,這樣才能夠讓消費者更容易做出你設想的行動,選擇你設想的選項。

方法四:利用時間的力量。

人們經常會忽略時間給決策帶來的影響,有時,僅僅是出場順序的調換,或者廣告播出時間段的前後差異,就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同的決策。比如我們背單詞的時候,如果能把一本單詞書從頭背到尾,往往是A開頭的單詞容易記住,Z開頭的單詞也容易記住,中間部分的單詞記得就沒那麼好了。


暢銷的原理:為什麼好觀念、好產品會一炮而紅?

在營銷當中如何應用呢?

舉個簡單例子,信用卡中心為了讓更多人來辦卡,會利用先消費後還款的機制來幫助消費者達到即時滿足,實現短期目標。還有,當你去買昂貴的電子產品時,銷售人員經常會這樣勸你:“既然這麼喜歡,就買了吧,您可以選擇分期付款,這樣算下來您每個月只需支付幾百元,既不會給您造成經濟壓力,又能把這麼好的產品帶回家……”這些例子都是利用了大腦偏好近處的小收益的特點來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所以在營銷中,除了用強勢結尾給消費者留下一個好的結尾之外,還可以想辦法滿足消費者的短期目標,利用時間的力量,影響消費者做出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