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襄汾方言中對毛筆的俗稱——鬆貨(音)

一、引言:

毛筆, 是中國傳統的書寫工具和繪畫工具,文房四寶之一。在襄汾,老人們則把“毛筆”說成是“松貨”或“孫貨”。襄汾縣近鄰的絳縣、新絳則有說成“生(音se)黃(huo)”的。那麼這個“松貨”或“孫貨”的本字是哪個字呢?其實就是“蒼毫”,下面予以說明。

二、毛筆的古稱是“蒼毫”

筆,書寫工具的一種,在歷史上的名稱繁多,但在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筆”就成了書寫工具的固定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毛筆的別稱有毫、蒼毫、……。

晉陸機《文賦》中雲“或含毫而邀然,唯毫素之所擬。李善注曰:毫,筆也。”

馬縞《中華古今注》中雲“秦蒙恬始作筆,以拓木為管,以鹿毛為柱,以羊毛為被,謂之蒼毫。” 蒼毫,即筆桿為青色或青綠色的毛筆。

三、說“蒼”

蒼,漢語拼音為cāng,意為深青色、深綠色。如蒼天即青天、蒼松即綠松等。蒼,在襄汾方言中音“cang”和“ce”。

“蒼”音cang,是受官話、歷代官方語言發音規範、現代漢語規範約束的結果。凡例:蒼天、蒼洲、蒼桑、蒼耳子、蒼海一粟…… 。

“蒼”音ce,是“蒼”的古音當地方言中的傳承和保留,如把“蒼耳子”叫作“蒼(ce)”、把“蒼蠅”叫做“蒼(ce)蠅(yě)”……。

還需說明的是,現代漢語規範中的韻音ang,在現代黃墩方言中幾乎都音“e”。凡例:蒼(ce)、狼(lě)、湯(te)、擋(dě)、忘(wè)、想(x-i-ē)、羊(y-é)……。

四、說“毫”

毫,漢語拼音為“háo”,意為 ①細長而尖的毛,如:毫毛、毫髮;②毛筆,如羊毫、如揮毫潑墨。毫,在當地方言中亦音háo,未見發其它音的,或只保留在稱毛筆為蒼毫(huǒ)時。

【康熙字典】中有:“(毫:)胡刀切,乎刀切,音豪。【禮·經解】差若豪釐,繆以千里。【史記·張耳傳】秋豪皆高祖力也。按豪、毫古通用。又葉寒歌切,音何”。“毫”音“何”,說明了“毫”發“何(huo)”音。

現代漢語拼音為“he”的字,在當地方言中幾乎都曾音過“huo”,有的仍在沿用,如喝(huǒ)酒、和(huó)面、老賀(huò)、杏(ha)核(huǒ)、禾(huó)苗、如何(huó)。受現代漢語規範、普通話推廣普及的影響,“huo”音幾乎沒了、都成“he”音了。以後或還有殘存的“huo”音,但終歸是在減少著、走向消失。

以上說明,毫,古音為huó。

四、 “松貨(或孫貨)”就是“蒼毫”的古音及在當地的傳承音

蒼毫就是毛筆,無有疑義。

“蒼”古音ce、“毫”古音huǒ,“蒼毫”的古音是“ce-huǒ”,但在數千年的口耳相傳過程中,人們(早已不知道ce-huǒ的本字為何了)只是傳音傳義,不再囿於“蒼”的cě音、毫的huǒ音了,便由最初的“cě-huǒ(音)”演變出了松貨、孫貨、生黃、笙胡等等很多相近的音,但指的都是毛筆。

五、結束語:

把毛筆(即蒼毫)稱為松貨或孫貨的,主要是襄汾縣的河西片區人。實際中,襄汾、晉南多縣市、山西的其它不少地方、西北省份中的多地也都有叫毛筆為松貨或相近音(見上述例)的,但多是存在於一些傳統文化濃厚的村子裡、存在於老人們的口中,現在的年輕人則基本上是不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