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死後,曹操為何稱“奉孝死,乃天喪我也!”

寫在前面,追憶三國

新冠疫情還在延續,每天都在家祈禱疫情早日褪去,最近利用空閒時間看了老版《三國演義》。小時候不願意看三國,因為半文半白看不懂,且對軍事不感興趣,人物眾多也是記不住。後來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爆火,於是買了易中天的書稿,看了一半也沒有看完。沒看完的原因多數是由於對三國人物的不瞭解,看的時候也是一知半解,遂想要重讀三國原著,也試過聽喜馬拉雅讀三國原著,但總是半途而廢。一但幾天不聽便忘了前面的情節,歷史專業出身的毛病就是愛刨根究底,只能百度人物,百度出一大篇還不願意看,就這樣拖拖拉拉,年過三十也沒有真正讀過三國,只是知道《三國演義》中很多人物都經過了改編,和《三國志》的記載有很大出入。

年後無意間看到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的視頻,以前只在B站看過鬼畜,對人物不瞭解,巧的是這個假期終於有時間做些自己想做的事,突然想起一句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為了不讓自己後悔,也可以像喜歡《紅樓夢》一樣去研讀三國,培養一個興趣也未嘗不可,起碼玩三國殺時會更明白人物設置。

郭嘉死後,曹操為何稱“奉孝死,乃天喪我也!”

於是打開了電視劇視頻,從第一集開始,慢慢看了下來,早年電視劇底下沒有配文字,只有原著裡面的原話才配有文字,還好演員和配音人員功底過硬,大部分都還能聽清,有聽不清楚的退回去在聽一遍也能知曉原意。還有一點好玩的就是臉盲啊,人物也不熟,有時記不住人,當時也不是一個導演拍的,有的中間還換人,也是考驗眼力。看了好幾集後才發現袁紹換了人,袁紹身邊的謀臣更是讓人抓狂 ,再次出場時沒有介紹,謀臣還多,主要是人物不熟,只能求助度娘,想想收穫還是很大,以前對於袁紹只是知道官渡之戰,如今看完電視劇又有了一番新的見地。目前看到第二部赤壁鏖戰,還在想諸葛亮為何還沒有出來,又想起一句俗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第23集郭嘉死了,曹操悲痛不已,電視劇前面郭嘉出現並不多,但曹操對其很是尊重,每次出場的服飾也是頗有設計,印象最深的是有幾次穿了紅衣,“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便不能忘記你容顏”,年紀也很輕,好奇心又一次驅使我追問原由,如此年輕為何深得曹操信任,郭嘉都做了什麼,以至於其去世後讓曹操痛心疾首,只能東臨碣石,歌以詠志?

為何“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郭嘉死後,曹操為何稱“奉孝死,乃天喪我也!”

蔣愷飾演的郭嘉

史書上稱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幫助曹操事業到達巔峰,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看三國電視劇時,印象深刻的一集有郭嘉的“十勝十敗”說。小時候不懂得欣賞,看到三國就自動迴避,如今看來當時的演員演技確實不錯,袁紹的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和曹操的唯才是舉、用人不疑形成鮮明對比。曹操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電視劇中郭嘉擲地有聲的道出“十勝十敗”,讓看劇之人也為之抖擻,意猶未盡,如今想想曹操能做到如此已是不易,稱曹操為“奸雄“確實是有失偏頗,起碼曹操所做到的不是所有帝王都能夠做到的。還是欣賞一下郭嘉的“十勝十敗”之說吧,這才是名著的魅力。“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

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原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郭嘉看事透徹,善於察人,深刻說明曹操為何能夠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大軍的原因,其實後面的所有人物刻畫都是在圍繞郭嘉這番話,這才是最好的詮釋曹操性格和人格的點睛之筆。


郭嘉死後,曹操為何稱“奉孝死,乃天喪我也!”

曹魏謀士裡唯一一個沒換過演員,除司馬懿外,唯一一個死後有特寫和旁白的人物

郭嘉給了曹操自信心,同時曹操能夠用人不疑,聽從郭嘉謀略,也是成功的關鍵。郭嘉死前還貢獻曹操一計,讓曹操能夠順利平定袁紹殘餘,怎能不讓曹操想念。當時曹操追殺袁尚、袁熙,一直追到漠北,袁氏兄弟投奔到公孫康門下尋求庇護,郭嘉臨死前讓人給曹操留信“窮寇莫追,靜待自殘”,一但緊追會使二者聯合,於是曹操不再進軍。正如郭嘉所料,公孫康不忍袁氏兄弟作威作福,於是設計擒殺袁氏兄弟,將二者頭顱獻於曹操。這裡吐槽一下電視劇裡的打鬥場面,頭顱被砍下的特寫真的很下飯啊!

可惜,在曹操征伐烏桓時,郭嘉因水土不服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同一年臥龍出山,也讓很多讀者感嘆如若郭嘉不死,即可看見二者相爭了,也許想象才是最美!

曹操哭郭嘉

郭嘉死後,曹操為何稱“奉孝死,乃天喪我也!”

鮑國安飾演曹操

曹操哭郭嘉,沒有淚,但比掉眼淚更震撼,曹操哭郭嘉,與其說是在懊悔與自責,不如說是對統一中國夢想的破滅和絕望,是他平生最痛心的一次,比其哭典韋更讓人悲痛,真是悲傷的頂峰!佩服老戲骨的演技,代入感真的很強!不愧是名著,多讀書,多思考,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