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話養生,重在保肝護陽氣

清明為24節氣之一,也是我國傳統重大祭祀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曆書》中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時至清明,春暖花開,萬物生長,自然界陽氣逐漸升發,《黃帝內經》記載:“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而肝與春季相應,因此清明時節的養生應該順應自然界氣候的變化,重視保肝護陽氣。


清明時節話養生,重在保肝護陽氣

1.調暢情志保肝膽:清明時節,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傳承孝道美德的體現,但是難免觸景生情,悲傷落淚,但要注意適可而止,哀而不傷,文明祭掃。中醫認為,肝主調暢情志,疏洩氣機,與春季相通,過度悲傷,會導致氣機鬱滯,氣血不和,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就曾指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大家可以多做擴胸運動,舒暢氣機,也可以做八段錦第一式,雙手託天理三焦。代茶飲推薦三花茶,即月季花10g,玫瑰花10g,白菊花10g,功效:疏肝理氣,養肝明目。

清明時節話養生,重在保肝護陽氣

2.防寒保暖護陽氣:清明時節,雖然氣溫已經升高,但晝夜溫差較大,此外氣候尚不太穩定,咋暖還寒,近日山西北部地區下雪就是例子,要根據天氣情況增減衣服,不要過早地穿短袖、露膝蓋裝,古人有“春夏養陽”“春捂秋凍”之說,意思就是說這個時候要重視保護自己的陽氣,避免陽氣虧虛,正氣不足,給外邪有可乘之機。目前正值全球新冠肺炎肆虐之時,大家更要注意固護自己的正氣,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防護措施,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


清明時節話養生,重在保肝護陽氣

3.健康飲食送平安:寒食節與清明節毗鄰,許多餐廳都推出了“清明寒食”,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食用,對於脾胃虛寒的人群,食用涼食後會傷及脾胃陽氣,從而導致腹痛、腹瀉、脘腹脹滿。對於糖尿病的人群更需要注意,寒食小吃,如青團,會導致血糖明顯升高,加重病情。那麼正確的飲食之道,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出了“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不挑食,不過食,喜歡吃的不多吃,不喜歡吃的也動動筷子。對於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等有基礎病的患者,應該在醫師指導下制定飲食方案。


清明時節話養生,重在保肝護陽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