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黑龍江九項舉措強化疫情精準防控

在省政府新聞辦23日召開的黑龍江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進展情況第48場新聞發佈會上,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德喜介紹了我省強化精準防控措施,推進執行落實落細的有關情況。

最新發布:黑龍江九項舉措強化疫情精準防控

李德喜介紹, 當前,全省疫情防控進入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關鍵階段,境外輸入與本地疫情交織疊加,形勢嚴峻複雜。省委省政府採取了派指導組、約談、問責、下發指導文件等有效措施。下一步,我省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視頻會議精神,堅決落實好“執行規定要嚴,流調工作要快,隔離措施要早,檢測範圍要大,救治能力要強”的要求,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最新發布:黑龍江九項舉措強化疫情精準防控

一是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責任。

各地、各部門要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和今後較長時間的重點工作,確立任務清單和責任人,落實重點場所、重點人員包保責任制,融入業務、固於流程、一崗雙責,納入考核、嚴格獎懲。堅決摒棄麻痺鬆懈僥倖心理,經常檢視督查本地區、本部門各項防控措施落實落細情況,深入排查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建立問題清單和整改臺賬。按照“精準、高效、嚴密、系統”原則,堅持問題導向,持續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加強社區村屯基層一線防控人員和物資保障,堅決遏制疫情反彈,確保疫情防控屬地責任、主體責任、主管責任落實落靠,全力守好守牢龍江防線。

二是實施標識碼管理。

對於牡丹江綏芬河境外回國人員治療或隔離期間一律按照龍江健康碼紅碼管理。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疑似病例所在樓棟單元,實施14天全封閉管理,樓棟單元內人員全部按照龍江健康碼黃碼管理,並進行2次核酸檢測、1次抗體檢測。對於精準管控區域內人員在龍江健康碼原“三色碼”的基礎上,單獨設置“市內碼”,即對新發本土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疑似病例所在小區內人員(封閉樓棟單元內居民除外)設置“市內碼”;對密切接觸者所居住的整棟樓人員設置“市內碼”;對當地指揮部根據流調結果確定的人員範圍設置“市內碼”。被設置為“市內碼”的人員只限於在本市內通行,正常生活工作不受限制,但限制離開本市出行。如特殊情況需要出行到其他地市的,須在目的地集中隔離14天並做2次核酸檢測。

發生本土病例的縣區按照中風險區管理,中風險區的人員(持有市內碼的人員除外)離開本市到其他地市的,須在目的地集中隔離14天並做1次核酸檢測;如特殊需要短期出行的,須提供3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免於目的地集中隔離觀察。

三是完善跨區域疫情嚴防嚴控機制。

在機場、火車站、客運站、公路出口,嚴格落實外來人員“身份必問、健康碼必掃、體溫必測、口罩必戴”要求;外來人員到達目的地,需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和單位登記,如實報告出發地、出行方式、健康狀況等信息,嚴禁瞞報、遲報、謊報,鼓勵居民主動監督報告,嚴格排查、不漏一人;對來自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人員,落實社區網格員責任,嚴格執行集中隔離、居家隔離、監測篩查等防疫措施,務必阻斷區域間疫情傳播通道。對綏芬河以及發生本土疫情的縣區按照中風險區實施嚴格管理,細化精準管控單元到街道、社區,精準管控區內人員賦予“市內碼”標識,嚴加管控,嚴防疫情擴散輸出。持有“市內碼”外來人員,應採取集中隔離14天並做2次核酸檢測的措施。

四是加大常態化監測篩查力度。守好社區村屯、發熱門診、流行病學調查三道防線,加強境外人員、外來人員、隔離人員、治癒出院病例等重點人群監測。落實社區村屯守護責任,把牢人員進入和重點人群管控關。發熱門診要嚴格執行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提升篩查能力和效率,不得拒診、不得擅自允許患者自行轉院或離院。藥店銷售退燒、止咳、抗病毒藥,嚴格執行實名購藥登記,落實社區網格員核實購藥信息和引導就診責任。加強流調專業力量,擴大流調範圍,提高流調工作的及時性和精準性。

加強核酸及血清抗體檢測能力建設,認真落實《關於進一步擴大核酸檢測排查範圍加強無症狀感染者防控工作的通知》,組織做好“六類人員”的核酸檢測排查工作,根據風險研判情況,及時擴大檢測範圍,提高檢測準確率,鼓勵群眾自願申請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需檢盡檢。

五是科學轉運隔離期滿人員。在牡丹江綏芬河14天集中隔離期滿後,本省入境人員由目的地地市專人專車“手遞手”方式轉送到目的地;需轉運外省的人員,依託聯防聯控機制,提前三天將相關信息推送給目的地指揮部,安排專用車廂、專用排位,“手遞手”交給其他省份接續管理,確保形成閉環,不出紕漏。

隔離人員返回屬地後,屬地繼續實施集中隔離7天並進行1次核酸檢測無異常後轉為居家隔離觀察14天,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落實包保責任制,做好健康狀況監測和生活物資保障。居家隔離要做到“一人一戶或一家”,不具備條件的繼續集中隔離14天,由屬地公安會同社區共同監管,確保居家隔離人員不離開住所。對擅自離開的,依法處理。

六是增強突發疫情管控能力。

迅速開展流調,深挖密接者,及時公佈活動軌跡,及時推送密接者信息,及時採取隔離與檢測措施,精準篩查發現散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及時進行集中救治。嚴格隔離點管理,嚴格執行醫學隔離觀察點技術指南,嚴防隔離人員隨意流動,減少傳染風險。科學調配資源,強化醫療機構專業力量和物資保障,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定點醫療機構無論有無正在救治的新冠肺炎患者,都要科學設置發熱門診,嚴格執行預檢分診制、預防標準和首問負責制,完善應急預案和處置流程,做到平戰結合,隨時應戰。加強醫護人員安全防護,強化防護知識培訓,堅決杜絕醫患交叉感染再次發生。有新冠肺炎收治任務的定點醫療機構要實施醫護人員集中居住封閉管理,消除傳播風險。非定點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住院病人分區管理、“一患一陪護”管理,要對所有入院患者和陪護人員開展核酸等四項檢測,未經檢測的不允許住院和轉院。住院患者及其陪護人員不得聚集、亂串病房,防止交叉感染。

七是加強復工復業復學防控管理。

落實企事業單位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技術方案和要求,對員工實現全時段管理,要求員工疫情期間實行“兩點一線”上下班模式,做好消毒、測溫、間隔作業、個人防護等工作,在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積極推動企業復工穩產達產、員工返崗就業。切實做好復學防疫方案,全面摸排師生員工復學上崗前 14 天的行程軌跡、本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有異常情況的及時處置。做好口罩、測溫儀、洗手液、消毒液等防控物資的儲備工作。加強校醫隊伍建設,完善校內清潔和醫療設施,強化與距離最近醫療機構合作,增強學校常態化急救處置能力。

八是持續強化防護意識和健康管理。

做好常態化下防護知識宣傳引導工作,牢固樹立個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意識,養成“常通風,勤洗手、勤消毒”的良好衛生習慣,自覺做到少出門、不聚集、不聚餐,出行用好測溫、掃碼、戴口罩“三件寶”。開展常態化的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公共防疫,規範公共交通工具、醫療機構、餐飲企業等重點場所的消殺工作。嚴格落實聚集性疫情防控有關規定,嚴禁商超、農貿市場 (菜市場)人員扎堆擁擠,嚴禁復工復產人員過度密集,嚴禁家庭聚會、聚餐、聚集性娛樂。

九是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秩序。

全面落實中央“六保”工作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恢復經濟社會秩序各項工作,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復工復產工作推進機制,在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科學梳理、取消前期應急防控時採取的與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不相適應的措施,加大對企業復工復產、復市復業和員工返崗就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通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生產要素循環流動,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記者 節永志/文 劉達齊/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