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種的黃皮火龍果讓我大開眼界,外觀晶瑩,結果實後捨不得吃

種了很久的火龍果,種的都是紅皮的,出去平常我們見到的火龍果也都是紅皮的為主。不知哪一天從朋友那裡知道看到了別人發出來的黃皮的火龍果,瞬間覺得很驚訝,就到處打聽這個品種,原來叫做“無刺黃”。

朋友種的黃皮火龍果讓我大開眼界,外觀晶瑩,結果實後捨不得吃


這是轉色10天左右泰國無刺黃,比較甜;當初看到別人種出來總覺得有點PS的感覺,現在驗證了還是真的很漂亮的,很開心!

2018年7月份花了80塊買的,和同事一人買了一棵 無刺黃 嫁接苗,那時候都在說自粉,賣苗的都說自粉的,後面終於有人說是 異粉的,鄙視這些賣苗的商家炒作虛假宣傳。


朋友種的黃皮火龍果讓我大開眼界,外觀晶瑩,結果實後捨不得吃


上圖就是“無刺黃”孕育的果實


後面也慢慢知道無刺黃有四個品種“以色列”“泰國”“澳洲”“巴西”,到後面有大神說就兩種而已“以色列”“巴西”,我也花了好些精力收集到了這四個品種,目前只驗證了兩個品種“泰國”“巴西”。口味目前各有各說法,有種出來說難吃立刻拔掉的,也有說好吃的;這個口感本人覺得很大部分靠自己的管理多一點,天氣也要好,老是下雨的不會好吃的,要太陽曬得多才行,施肥管理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這個無法解說,菜鳥一個;


朋友種的黃皮火龍果讓我大開眼界,外觀晶瑩,結果實後捨不得吃



說千遍不如上圖來看,圖片沒有p過,純手機拍的:泰國無刺黃


朋友種的黃皮火龍果讓我大開眼界,外觀晶瑩,結果實後捨不得吃



上圖右邊的就是無刺黃花蕾了


朋友種的黃皮火龍果讓我大開眼界,外觀晶瑩,結果實後捨不得吃


這就是成果的泰國無刺黃了,鱗片很長,典型的白肉特徵(有些紅肉品種也是很長的鱗片,白肉居多為主),長得不錯;


朋友種的黃皮火龍果讓我大開眼界,外觀晶瑩,結果實後捨不得吃



轉色3天,很晶瑩漂亮,摘了一個吃,酸!

朋友種的黃皮火龍果讓我大開眼界,外觀晶瑩,結果實後捨不得吃


上圖是轉色10天左右的泰國“無刺黃”,口感甜,好吃;

下面看下從朋友那裡獲取的泰國“無刺黃”,看著是不是就不普通?


朋友種的黃皮火龍果讓我大開眼界,外觀晶瑩,結果實後捨不得吃



下圖左邊是二代橘龍,右邊是泰國無刺黃


朋友種的黃皮火龍果讓我大開眼界,外觀晶瑩,結果實後捨不得吃


這是從朋友那裡的泰國無刺黃,跟上面家裡的泰國無刺黃外觀有點差別,吃起來口感味道就像荔枝過了一兩三天那種怪怪的味道,這次的不好吃了;

下圖就是火龍果裡的“巴西無刺黃”。


朋友種的黃皮火龍果讓我大開眼界,外觀晶瑩,結果實後捨不得吃


下圖就是火龍果裡的“巴西無刺黃”

朋友種的黃皮火龍果讓我大開眼界,外觀晶瑩,結果實後捨不得吃


轉色3天就被我強行摘走了,朋友說下週末再來摘比較甜,我說下週不來了,太遠了;

酸,一個字形容,完完全全的酸,對於我來說不是算,覺得挺開胃的那種算,有點點像醋酸,我旁邊的女性朋友似乎比較喜歡吃,每個人口味不一樣;

這個無刺黃異粉比較頭疼,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自粉的無刺黃呢?也不知道那些大神什麼時候把黃皮紅肉的品種放出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