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穗期重大病蟲防控技術建議

目前,我省冬小麥從南至北陸續提前進入“抽穗開花期”。這些天南部麥區運城、臨汾和晉城市普降小到中雨,田間溼度較大。受越冬病蟲基數偏高、氣象條件適宜等因素影響,病蟲發生形勢嚴峻複雜。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臨汾試驗站站長、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研究員張定一建議,各地要落實落細關鍵技術措施,保障小麥生產。

1.條鏽病。要全面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防控策略,採取“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預防措施,及時控制發病中心。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0%時,要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做到同類區域防治全覆蓋。

2.白粉病、葉鏽病。發病初期,當田間白粉病病葉率達10%或葉鏽病病葉率達5%時,可畝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35~60克,或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30~40毫升,或250克/升丙環唑乳油35~40毫升,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3.赤黴病。堅持“適期防治,見花用藥”的防治要點,首次用藥須掌握在小麥開花初期,努力做到“開花一塊、防治一塊”,若小麥開花期遇陰雨天氣,可選擇雨隙或搶在雨前施藥,藥後6小時內遇雨要及時補治,隔5~7天再噴藥1次。

4.蚜蟲。當田間百穗蚜量達500頭以上時,可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30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20~25毫升,或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2~3克,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範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