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縣留山鎮黨旗引領脫貧路

(河南經濟報記者張治中 見習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田苗 郭榮鈐)“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南召縣留山鎮始終把強化黨建作為決勝小康的最要抓手,緊緊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總體思路,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經濟組織帶動和黨員幹部示範作用,帶領貧困群眾齊心協力,共同下好一盤“五子棋”,推動了黨建升級,激活了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促進了貧困戶增收致富。

黨旗引領強堡壘——重組“新班子”,戰鬥堡壘添動力

留山鎮率先學習內蒙古赤峰市的黨建促脫貧工作經驗,在土門村設立試點,以土門村為中心,覆蓋臨近的下關村、西林庵村、張莊村以及4個行政村內的企業、合作社等,成立“土門脫貧攻堅聯合黨支部”。通過建立黨建聯,把有共同產業特色、共同利益需求、共同前景規劃的各領域基層黨組織連在一起,採取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機關聯建的類型,以“強強聯合”、“報團取暖”的形式,從而形成全領域統籌、全覆蓋推進、全方位引領的大黨建格局,最大限度的調動黨員的積極性,最大效應的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從而引導貧困群眾實現脫貧。

南召縣留山鎮黨旗引領脫貧路

土門脫貧攻堅聯合黨支部區域總面積48平方公里,下轄4個行政村,1個貧困村,3個非貧困村,總人口1037戶471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含脫貧戶)166戶455人,共有黨員123名,聯合支部下設1名書記,6名副書記,15名委員。該聯合支部通過支部黨員結對幫扶,整合問題,成立外出務工、域內就業、兜底保障等專項聯合黨小組,針對短板進行提升;並結合4個行政村的產業特色,在原有種植業、養殖業的基礎上,發揮皂角產業、牧原公司的帶貧效果,成立專項黨小組,協商研究解決各小組提出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確保問題清零。

黨旗引領促就業--敢於“壓擔子”,黨員帶頭謀發展

土門脫貧攻堅黨支部下轄的村莊村緊鄰G345國道,距南召火車站16公里,距兩廣高速入口10公里,交通便利。該支部利用得天獨厚的位置條件,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帶支部”的引領效用,由域內企業黨員和村內黨員勞動模範共同成立域內就業專項脫貧攻堅聯合黨小組,組織技能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幫助貧困戶熟練掌握技術;並促進域內企業之間的溝通聯繫,落實好域內務工就業設置開發公益崗,強化日常監督管理,解決其就近就業問題。

南召縣留山鎮黨旗引領脫貧路

黨支部成立以後,黨員自發創辦合作社或者招商引資建企業,目前以種植、養殖專業為主的合作社不少於10家,合作社流轉群眾土地千餘畝,有專業技術的黨員以為利用合作社搭建的平臺,免費給有意願發展種養項目的貧困群眾培訓,成本價錢提供幼苗或是幼崽。

通過招商引資,該支部區域內現有企業6家,分別是牧原集團生豬養殖企業、匯弘裝飾板材有限公司、富星實業有限公司、明達生物質燃料有限公司、康德木業公司、榮晟工藝品有限公司,以上6家企業累計可提供就業崗位不少於3000個,貧困群眾在企業內就業每月工資均不低於1800元,有的甚至每月將近萬元,即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又能穩定增收,從而實現了穩定持續脫貧。

黨旗引領興產業--選準“好路子”,因地制宜施良策

土門脫貧攻堅黨支部深知,脫貧致富終究要通過貧困群眾辛勤勞動來實現。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關鍵要因地制宜發展合適的產業,因此,成立了種植業專項脫貧攻堅聯合黨小組,主要是結合村產業特點、土壤地址、市場供求等,引導貧困戶因地制宜種植苗木花卉,在引進新品種、運用新技術、配方施肥、防病防蟲、產品銷售等方面提供系列化服務,協調小額貸款,協調政策性項目資金。對勞動能力較弱的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種植等,幫助發展。黨小組成立以後,該區域花卉苗木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花卉苗木種植面積累計達到2500畝,農戶種植高達95%,可以說幾乎家家戶戶都多多少少有些苗圃地,品種涉及的有玉蘭、皂角、紅梅、月季、女貞、石楠、紅楓等10餘個品種,每年種植戶種植收益每畝不低於1000元。同時,結合生產生活需要,以及農戶自身特長和意願,發展一批養殖大戶,成立養殖業專項脫貧攻堅聯合黨小組,採取“一戶一策”的方式發展養殖項目,做好牛、羊養殖、本地黑豬養殖技術和防疫指導,幫助申請養殖項目和到戶增收資金,協調養殖場用地,協會建立,保險參保和維權,建立穩定可靠的銷售渠道。目前養豬大戶5家,養牛大戶2家,養羊大戶6家,針對有意願發展養殖業的貧困群眾,由養殖專業戶+黨員+幫扶人三方共同指導,保障貧困群眾的產業效果明顯,發展可持續。

此外,土門村作為全國最大的皂角加工集散地,原材料供應環節佔據全國供貨量的80﹪,為此,專門成立皂角產業脫貧攻堅聯合黨小組,利用聯合黨支部力量,宣傳發動,引導全鎮群眾發展種植皂角樹,做好技術指導,利用種植大戶進行種植培訓;組織力量,做好皂角的採摘和收購,提供種植皂角勞動力輸入,服務好皂角的加工生產,做好皂角產品的宣傳,提供皂角產品的知名度。下一步計劃成立皂角產業管委會,建設皂角園區,並引進企業對皂角進行深加工,擴大產業鏈條。

南召縣留山鎮黨旗引領脫貧路

選準了路子,成立了以上3個產業專項聯合黨小組,因人因戶實施幫扶措施,群眾自覺發展產業的動力越來越強了。

黨旗引領轉民風--扶志“換腦子”,增收致富有後勁

土門脫貧攻堅黨支部凝聚脫貧攻堅的最大合力,在用好一般黨員這個“普遍多數”群體時,引導廣大黨員深入基層,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幫助貧困群眾摒棄“等、靠、要”的消極思想,實現“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根本轉變,推動支部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實現了貧困戶產業就業雙提升,為此,該鎮還成立了兜底保障專項脫貧攻堅聯合黨小組,旨在鼓勵貧困群眾自主創業和積極就業的同時,還不忘記那些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等少部分喪失基本生活勞動能力的貧困群體。利用黨小組成員自己幫扶優勢,緊盯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中無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和高齡獨居分散特困供養人員等特殊貧困群體,分類實施康復“四集中”綜合保障措施,從健康醫療、項目資金等方面提供支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問題。此外通過集體經濟試點項目、光伏電站、互助社分紅、企業捐贈等每年為土門聯合黨支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不低於35餘萬元,利用集體經濟,扶持產業發展,維修村內道路、整治環境衛生、維護飲水工程、改善辦學條件和醫療設施等,並用來保障老弱病殘深度貧困人口,鼓勵老弱病殘貧困人口或半勞動力人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獲得勞動收入。

南召縣留山鎮黨旗引領脫貧路

黨小組成立以來,通過“黨員幹部帯支部、快樂星期天、村級運動會、廣場舞比賽、清潔家園行動、設立孝善基金、評選好公婆、好媳婦、好妯娌”等活動,在支部區域內形成積極向上、熱愛公益、風清氣正的村風民風,讓村內的宗教場所自動關門,使“有困難找支部、有糾紛找黨員”成為村民的自覺習慣,在全鎮營造了鄰里團結、家庭和睦、孝親敬老、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氣,成為鄉村振興的典範,2019年土門村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的榮譽稱號,是該縣唯一入選的一個村。

黨旗引領環境美--建設“新寨子”,安居樂業築家園

南召縣留山鎮黨旗引領脫貧路

土門脫貧攻堅聯合黨支部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實現由產業類別單一、就業渠道狹窄、村集體收入薄弱的貧困落後村莊向農旅融合、兩業互補、生態環境、精神文明同經濟發展共進的轉變。聯合支部下轄的下關村位於丹霞寺景區附近,下轄十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299戶,人口總數量為1165人,農業主要以苗木花卉產業及經濟林產業為主。下關村有公益林面積1300餘畝,2002年-2003年兩年共發展退耕還林項目種植辛夷535畝,現畝均辛夷藥材收入在500元左右。近年來,響應政府號召調整種植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現已經發展苗木花卉面積700餘畝。2014年下關村申請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申請財政資金700餘萬元對村內道路、文化廣場、汙水排放系統、村莊內綠化美化、遊園建設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整修使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該村現在林木覆蓋率 55.71%,高出本省森林覆蓋率或林木覆蓋127% ,村莊範圍內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綠化,農戶庭院綠化戶數比例高達61%,現在俯瞰整個下關村除了房屋、道路、廣場到處是鬱鬱蔥蔥,2019年下關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的榮譽稱號,是群眾安居樂業的新家園,是推進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舉措。

黨旗引領共發展--拔掉“窮根子”,脫貧摘帽開新篇

南召縣留山鎮黨旗引領脫貧路

在留山鎮黨委、政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黨員幹部帶支部的精心指導下,土門脫貧攻堅聯合黨支部能夠緊緊圍繞“推進陣地建設、密切聯繫群眾、幫上致富項目、實現全面脫貧”的四項任務,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涵,旨在建設堅強戰鬥堡壘,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現在聯合黨支部轄區內的村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大幅度提升,促使村容村貌有“面子”,戶容戶貌有“裡子”,在聯合黨支部的帶頭和示範引領下,將繼續深化開展“黨支部+黨小組+黨員+合作社+企業+貧困戶”的黨建領航脫貧攻堅工作,充分發揮7個脫貧攻堅專項黨小組職能,真正讓群眾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保,就業有門,產業有路的脫貧美好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