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母親河”——豐碑永存的“懷川奇蹟”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為了開闢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這首對祖國和家鄉充滿無限熱愛之情的歌曲《我的祖國》,不正是今天焦作人的“母親河”——大沙河的真實寫照嗎?

春去春來,大沙河生態治理項目已經走過了三個年頭,焦作人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說了算,定了幹,再大困難也不變,用勤勞智慧的雙手開闢出一條穿城而過的“母親河”——大沙河。

這條洪澇河、臭水河向城市公共生活大舞臺的華彩“蝶變”,見證了我市人民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建設“精緻城市、品質焦作”所取得的偉大奇蹟。

大沙河生態治理項目從出山口至修武縣李村,全長35公里,自工程實施以來,已投資32億元,基本完成了防洪工程、城區核心段生態治理、5座攔河壩、引黃入焦乾渠、上秦河引水工程等建設,大沙河城區段已達到五十年一遇防洪標準,形成生態綠化面積300公頃、生態水面333.3萬平方米。城區核心段生態治理PPP項目投資19.04億元,主體工程已完成。為提升大沙河生態治理品位,我市新謀劃了人工沙灘、沙河記憶、七星園、盆景園等亮點工程,計劃今年全面完工。中原路節點綠化工程投資2.5億元,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栽種喬灌木2.3萬棵,建成綠化面積53公頃。上游生態提升項目從大沙河出山口至南水北調倒虹吸,全長12公里,投資1.51億元,於去年12月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進行河道水形梳理和地形整治,利用春季大力開展綠化工作。

如今,大沙河已經成為城市轉型發展的新引擎,連接南北兩岸的紐帶,城市公共活動的大美舞臺,人見人愛的中原名河,它作為中國北方靚麗水城焦作的城市新地標,贏得了無數人的喝彩。

去年3月27日,國家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大沙河城區段銀星長廊段,聽取大沙河生態治理及水源提升工程情況彙報後,對我市下大決心治理大沙河取得的成效表示讚賞。

去年4月3日,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在視察大沙河後說:“焦作的大沙河非常漂亮,規劃得挺好,綠化比較好,老百姓在這裡能夠‘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這個地方將來是一條非常好的生態帶。”

全國“山水林田湖草”檢查組、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驗收組領導及專家,對大沙河生態治理的成就也大加讚賞,提出要高標準做好生態水系建設這篇大文章,造福焦作百姓。

山西省晉城市黨政代表團成員在大沙河生態景觀參觀後驚歎:“在我國北方,一條大河穿城過的城市真不多見。”

大沙河生態環境的改善,還迎來了白天鵝“做客”。2月份,近200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天鵝飛臨焦作“母親河”,這是我市近年迎來的最大規模的白天鵝群,也是我市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打造城市生態水系,建設“精緻城市、品質焦作”換來的成果。

白天鵝是一種候鳥,對水生態環境要求極高,主要生活在多蘆葦的湖泊、水庫和池塘中。棲息於西伯利亞的白天鵝為了避寒,在氣候轉冷之際,遷徙至中國南方各地越冬,等到次年春暖花開的4月才陸續返回故鄉,夏季多在中國東北、內蒙古、新疆一帶繁殖。

目前,大沙河城區核心段生態治理工程已形成了長10多公里、寬220米至260米的生態景觀水面333.3萬平方米,平日裡,波光瀲灩,景色旖旎。白天鵝光顧大沙河,是我市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的最好見證。

4月24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小平又對大沙河生態治理項目提出新要求,強調要以“城市會客廳”的理念打造濱河景觀帶,以“自然修復”的理念打造生態涵養區,以“主題文化”的理念提升文化品位,以“生物多樣性”的理念豐富生態群落,以“公園城市”的理念打造發展高地,以“工匠精神”的理念打造精品公園,真正把大沙河打造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承接地、城市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未來焦作發展的中心軸。

大沙河生態治理項目是我市的標誌工程、示範工程,隨著工程建設持續推進和不斷完善提升,它必將帶給我們更多“生態福利”和城市發展的“經濟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