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凡事適可而止,避免鋒芒畢露,而給自己帶來災禍

《道德經》:凡事適可而止,避免鋒芒畢露

《道德經》:凡事適可而止,避免鋒芒畢露,而給自己帶來災禍。

人生所有的結果,都是因為自己的言行所造就的。人生一些不好的禍端和災難,究其根源,一定是因為自己曾經不合適的言行和不合理的心態,所導致的一個結局。

但是所有人習慣性的只看表象的局面,而沒有看到事物本質的一個根源,而我們要有一種拋開表象看本質的習慣。

人生有一些災難,其實究其根源,就是因為自己曾經的一些狂妄自大所造就的。

你在生活中,仔細觀察一個人的人生經歷時,不難發現大多數的“年少輕狂”,都會給自己的人生留下禍患,一味的追求圓滿的言行,都會給自己帶來災難。

但是大多數人遇到這一些問題的時候還不自知,當災難發生了,他們只顧著一味的去抱怨。抱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自己運氣怎麼這麼差?

但是究其根源,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在於自己。

所以,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態度就至關重要了,人不需要聰明,但是需要有一種智慧。這一種智慧叫做“未雨綢繆”。

就是在人生的之前一個階段,懂得提前預防人生的一些問題,規範自己的言行,讓自己的言行合於道,合於自然。

在《道德經》第九章“功遂身退”之中,就以“道”的智慧闡述了人生最佳的處世哲學。

《道德經》功遂身退中就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將鐵器磨出鋒利的刃,不可長久的保持刃的鋒利。金玉滿堂是不能長久守住的,富貴而驕縱,是自己給自己帶來禍害。功成身退,是自然運行的規律。

那麼我們先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人生完美,金玉滿堂,人生富貴”這些事情,是不是大多數人窮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甚至很多人還因為沒有達到這種狀態而沮喪和痛苦,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為人主觀意念的慾望所引起的。

在這個生活中,幾乎很少有人能做到淡泊名利,完全的無慾無求,都在追逐名利,都在追逐富貴與榮耀。因為對於生活,有一些物質是必須具備的一個條件,沒有物質談不上幸福,談不上快樂。

如果有一些人跟你說,要完全的拋開物質的追求。這一定是不合理的,但是“適度”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智慧,對於人生的追求,就是需要適度。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在面對外界形形色色的誘惑當中,如果不懂得適度,會因為自己的慾念過重,而給自己惹來災禍。而且,事物存在這樣一個規律,“滿招損,謙受益”。完美的東西,定會遭致損害和災禍。

道德經中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太過於鋒利的東西,不適宜長久的保存,就像鋒利的寶劍又尖又銳,鋒芒畢露,但是不適宜長久的保存。

而一個人在人生中,如果他擁有外界的物質,想要什麼有什麼的,他一定會養成一個鋒芒畢露的習性,這是人的正常情感。那麼在這個時候,一定會因為他的鋒芒畢露,惹來別人的嫉妒和災禍,這就是災禍的根源。

而且事物還存在這樣一個規律,就是沒有人能永久保存自自己的名位和財富,沒有人能夠讓自己永遠的處在圓滿富貴的狀態之中。

人生是起起伏伏不斷變化的,所以我們以這樣一個辯證法去思考的時候,便可以明白。有的時候人生沒有達到某一種期望的狀態,反而是一種福氣。因為物極必反,當你一旦達到“完美”,必然會因此招致災禍,在招致災禍的一個過程中,產生的就是痛苦。

我們保持一種適度,並非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而是以合理的狀態,合理的心態,去追求人生的完美。

人生活到八十分最好,很難活到一百分,即便是你達到了一百分,也會因為你的鋒芒畢露而物極必反。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功成身退就是自然運行的規律,物極必反,太滿則溢,懂得進退有度,也是一種境界。

有一些人一味的追求富貴和繁華,就是討厭平凡的生活。但是我們永遠要明白,平凡就是我們人生最好的狀態,最美好的人生是歲月靜好,守得平凡,一切皆是幸運。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道德經》功遂身退這一篇章怎麼理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