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最愛的女人長孫皇后短暫卻珍貴的一生堪稱賢女典範

隋文帝仁壽元年,將軍長孫晟和妻子高氏之幼女長孫氏出生,自此這個匯聚父親勇敢無畏和母親賢良淑德的女子便開始了一段傳奇的人生,她和李世民的感情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坎坷的童年顛沛流離被舅父收留

長孫家族作為北魏宗室之長,在孝文帝改革的時候賜姓長孫,長孫家族作為皇族宗室,從北魏至隋朝以來一直能人輩出,長孫晟就有一箭雙鵰的美譽,並且在軍事外交上也非常有名,處理隋朝和突厥的關係,設計分化突厥立下大功。

據傳突厥人對長孫晟的弓箭聲都認為是霹靂,看到他騎馬就認為是閃電,長孫晟家被譽為霹靂堂。而長孫氏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家庭中出生的小女兒,便更受到疼愛。

尤其是關於這個幼女的婚事,全家人很早就物色好人家。伯父長孫熾很早就特別欣賞唐國公李淵的妻子竇氏的睿智大氣,因為竇氏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勸說舅父北周武帝優待突厥皇后,而這樣一個深明大義的女子,自然也會教育出出色的子女。

李世民最愛的女人長孫皇后短暫卻珍貴的一生堪稱賢女典範

伯父勸說長孫晟為年幼的長孫氏和唐國公李淵家結下姻親,只是可惜這親定下沒多久,長孫晟就去世了。隨後長孫氏兄妹連同母親被同父異母的哥哥長孫安趕出家門,高氏帶著孩子投奔哥哥高士廉,好在舅父高士廉對待妹妹和兩個孩子非常好,那時候長孫氏八歲。

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好朋友,看得出李世民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而舅父高士廉又知道曾經長孫氏小時候的婚約,在長孫氏父親喪期過後,就開始促成這段姻緣。

豆蔻年華的長孫氏十三歲嫁給十六歲的李世民,從此開始了與李世民互愛互信的一生。

婚後不久,李世民的母親竇氏因病去世,即便李世民衣不解帶的照顧母親依然沒能留住母親,而長孫氏的舅舅高士廉也被貶外放,正在新婚燕爾的小夫妻互相安慰,互相扶持,互相鼓勵共渡難關,關係也迅速更加親密。

好兒媳替夫盡孝,亦替夫穩定後方

後李淵去太原任職,李世民和妻子長孫氏一同前往,年僅十七歲的長孫氏,有公公的信任丈夫的愛護,度過一段非常幸福的太原時光,長孫氏在太原附近出資修建了玄中寺,李唐家的聲望在太原人心中紮根。

隋末政變,隨著李世民的稱謂由秦國公改為趙國公後又封秦王,長孫氏的稱謂由秦國夫人變為趙國夫人,後又受封為秦王妃。

李世民為主帥,多數時間征戰在外,身兼數職,威望勢力直逼太子李建成,這也為自己引來了是非。李世民不給李淵後宮嬪妃面子,而李建成和李淵後宮嬪妃交好,兩方共同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壞話,至李世民非常被動。

而這個時候,長孫氏深知丈夫在外分身乏術,她更加努力孝順公公李淵,同時儘可能多的出入後宮,與李淵的後宮嬪妃打好關係,讓公公相信李世民的忠誠和孝順,為李世民保全自己和絕地反擊迎得了更多的時間。


李世民最愛的女人長孫皇后短暫卻珍貴的一生堪稱賢女典範

玄武之變站在李世民身邊的好夫人,成就了唐太宗的傳奇

李淵因受到後宮嬪妃和太子李建成對李世民的離間,逐漸冰封了李世民,而由於內外戰事不斷,又不得不一次次重新啟用李世民,而每一次戰爭之後,李世民的功勞更加顯著,也更加炫耀,惹得太子等人不停地明裡暗裡的挑撥事端。

太子齊王曾多次設計陷害李世民,除了背後的讒言,還設計烈馬欲摔死李世民,而李世民馴服了烈馬說“死生有命”,太子又令後宮嬪妃妄言“天命”誣陷秦王,高祖李淵自然大怒,但是礙於邊境不安寧少不了李世民,也就不得不按下此事。

後太子又多次設計殺害李世民未遂,而李世民已然沒有退路。作為妻子的長孫氏一方面不放棄儘可能彌補秦王和東宮的嫌隙,一方面也明白擺脫困境的緊迫感。

玄武門之變前,長孫氏出人意料的出現在丈夫身邊,將士們見王妃親自給自己加油助威,不畏生死,更加奮勇拼戰。同時長孫氏這生死相隨的勁頭,也給了李世民莫大的鼓勵和信心。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完勝。三天後封為太子,兩個月後登基,登基十三天後冊封長孫氏為皇后。

中國歷史上又一對明君賢后傳為佳話。


李世民最愛的女人長孫皇后短暫卻珍貴的一生堪稱賢女典範

唐太宗事業的賢內助,情感的避風港

  • 事業的賢內助,重忠臣,抑制外戚

唐太宗登基後,隨廣開言路,但是難免身為天子也有轉不過來的時候。

魏徵

魏徵曾因為反對皇上要給長樂公主準備雙倍嫁妝於永嘉長公主,大臣們紛紛表示這是您和長孫皇后的女兒,理應多給嫁妝。而魏徵卻說這不合禮節,因為永嘉公主是長樂公主的姑姑,如此一來逾越了禮節。

唐太宗回宮後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非但沒有生氣還派人給魏徵送去了重禮,鼓勵魏徵的直言相勸。

還有一次唐太宗下朝,怒氣衝衝的說:我一定要殺了那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問是怎麼回事,唐太宗說魏徵總在朝堂上讓我下不來臺。長孫皇后沒有安撫,也沒有縱容,而是默默的換上朝服,隆重的向太宗祝賀:君明臣直,現在魏徵能這樣直言相薦是皇上您的開明。

這樣一來唐太宗開心了,回頭就原諒了魏徵,也給了魏徵直言相鑑的勇氣。


李世民最愛的女人長孫皇后短暫卻珍貴的一生堪稱賢女典範

房玄齡

房玄齡因錯被遣送回家,長孫皇后對唐太宗說:房玄齡侍奉陛下時間最久,為人小心謹慎,頗有奇謀秘計,他知道的事情也從來沒有洩露過,如果不是有大的過錯,還希望陛下不要放棄這樣一位大臣。

當然後來房玄齡又被唐太宗重用了。

抑制外戚

即便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好朋友,但是作為皇后的妹妹始終不同意唐太宗重用哥哥,李世民拗不過皇后,最後只得給了長孫無忌好的生活卻沒有實際權力。


李世民最愛的女人長孫皇后短暫卻珍貴的一生堪稱賢女典範


  • 情感的避風港

李世民登基後曾患過一次重病,長孫氏晝夜服侍,悉心照料,並且帶著毒藥在腰間,意思是如果唐太宗不在了,自己一定相隨。

曾有半夜李世民穿上盔甲去面對兵變,長孫皇后不顧自己身體不適卻始終關注唐太宗的安危。

在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悲慟不已,看到皇后留下來的《女則》更是痛哭難以抑制,雖說按照長孫皇后的遺囑,不大費周折的大操大辦喪事,但是依然心心念念亡妻不能自拔。

長孫皇后葬於昭陵,李世民為緩解思妻之痛,認為只是在寢宮陵殿安奉皇后並不夠,又命人在緣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宅舍,讓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樣的侍奉皇后。


李世民最愛的女人長孫皇后短暫卻珍貴的一生堪稱賢女典範

文德皇后短暫卻美好的一生,成就了後世佳話

長孫皇后逝世後直接被唐太宗授予諡號“文德”,也足以見證長孫皇后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之重。依據春秋禮法單諡為正雙諡非正,只有單諡不足以道盡逝者的美好品德時,才用復諡。唐人認為“文”是最美好的諡號,而太宗心中“德”不足以表達出妻子的美好,只有加上“文”才能夠表現出長孫皇后的盛德。

用太宗的話說,長孫皇后手不釋卷,一生節儉,有理有節。

不參與朝政卻能用典故輕鬆地提醒唐太宗做正確的決定的,集智慧和善良於一身的女子。短暫的一生36年,她陪伴李世民的時光也對中國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就了鼎盛的大唐盛世,後世對這位傳奇而勇敢的皇后千古流傳。

縱然李世民後宮佳麗不止一人,但是他最愛的一定是長孫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