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所有銀行的手機銀行功能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支付寶?

為什麼所有銀行的手機銀行功能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支付寶?

幾乎每個商業銀行都開發了自己的手機銀行,不管是為了順應時代的要求,還是迫於支付寶的壓力之下。毋庸置疑的是銀行的職能的的確確在被動的改變。還是應徵了馬雲的那句話:銀行不改變,我就改變銀行!

為什麼所有銀行的手機銀行功能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支付寶?

一個手機銀行是否受歡迎的測量維度是日均活躍用戶。幾家大行零售客戶分別都有好幾億,哪怕APP做的再爛,活躍度再差,日活躍用戶上千萬應該不是難事。但事實上,從第三方數據來看,沒有一家銀行APP日活達到千萬級水平,包括被吹上天的招行。

為什麼所有銀行的手機銀行功能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支付寶?

從數據調查顯示,哪怕把中國所有銀行的APP日活加起來,都不如一個支付寶,更確切地說,不到支付寶的一半。

銀行軟件與支付寶不同,支付寶是購物網站——淘寶帶動的,銀行的app都是靠網點工作人員輻射周圍人使用的,而且銀行app沒有支付購物網站權限的,只有理財、轉賬等功能,二者功能不同。在很多情況下,銀行的手機銀行之所以有很多下載量,是因為在銀行工作人員的強制推動下用戶被迫安裝的。

為什麼所有銀行的手機銀行功能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支付寶?

近年來,銀行在電子銀行、網銀支付方面投入並不少,一些銀行更是高喊零售轉型、金融科技,但成效真有那麼樂觀嗎?其中又有多少是面子工程?

迄今為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銀行業的表現普遍是不及格的,它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什麼所有銀行的手機銀行功能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支付寶?

網上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軟件的發展形勢遠比銀行想象中更嚴峻,以支付寶為領頭羊,但不止支付寶。金融強監管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

作為廣大客戶群體,我們有目共睹、且可以下的判斷是,銀行業APP總日活不到支付寶的一半。在互聯網運營上,中國幾千家銀行加起來都不如一個支付寶。

又有人會說,支付寶不僅僅是金融功能,還接入了很多實用的生活功能,所以這麼去對比同樣有失公允。

為什麼所有銀行的手機銀行功能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支付寶?

但是,支付寶並不是從第一天就是這個樣子。在起點上,支付寶並沒有比銀行APP領先多少,二者是公平的。但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支付寶進化極快,銀行太慢,掉隊了而已。

事實上,支付寶一開始只是一個支付工具,附帶一些諸如生活繳費、信用卡還款、手機充值等功能,後來逐步增加了餘額寶、芝麻分、借唄等功能;近年來隨著支付寶接入越來越多的場景,尤其是線下場景,支付寶憑藉多維、有用,最終抵擋住微信的衝擊,流量穩步上升。多年來,支付寶在幹嗎?各種便民繳費,ETC無卡同行,公積金提取,各種便民。 還有螞蟻森林,螞蟻莊園等等。

為什麼所有銀行的手機銀行功能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支付寶?

但如今各個銀行的手機銀行所犯的錯誤是一味地追求用戶量,而並沒有從本質上改進自己的服務能力,也沒有改進手機銀行的服務功能。銀行還是沒有看到和支付寶的本質差距。

銀行的路,還很長的路要走,儘管機械化再發達,但機器沒有人的溫度。未來的世界也不可能沒有銀行。留給銀行的時間,其實並不多了。

本文由今日頭條作者——柴門明犬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