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穴恆龍塑業總經理範國龍:回報桑梓映初心!

特約記者 桂文君《中國新聞365》新媒體記者 田樹兵 胡均星 湖北武穴報道

湖北武穴恆龍塑業總經理範國龍:回報桑梓映初心!

地處長江中下游的美麗港城湖北武穴市,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在這塊神奇靈秀的熱土上,改革開放40年來湧現了一大批優秀民營企業家,其中就有他從無數優秀精英中脫穎而出——範國龍,男,生於1963年8月,武穴市恆龍塑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法定代表人。

湖北武穴恆龍塑業總經理範國龍:回報桑梓映初心!

範國龍出生於武穴市大法寺鎮中桂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幼年母親去世,是村裡的鄉親們你家一碗粥他家一碗飯餵養大的。艱苦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品格,同時幼小的心靈就埋下了感恩家鄉、回報社會的種子。高中畢業後的範國龍,種過田、當過搬運工、做過生意,2004年迎來了他自主創業的人生曙光——創辦武穴市恆龍塑業有限公司。

公司創辦十幾年來,通過範國龍的苦心經營和創新發展,他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作坊式塑料包裝企業不斷的盤大做強,使恆龍塑業發展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塑料包裝生產基地。目前,公司現有廠區面積130畝,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現代化機器設備800多配套,年產值2億元,累計上繳稅收8000多萬元,就業員工近400人。多年來,恆龍公司先後獲“全國勞動創業之星”、“黃岡市百強企業”、“武穴市工業十強”、“武穴市納稅大戶”等榮譽稱號。

湖北武穴恆龍塑業總經理範國龍:回報桑梓映初心!

回鄉創業:先富與後富

2003年,一直在浙江蒼南縣創業的範國龍懷揣著“回報家鄉和先富帶後富”的夢想,毅然辭掉蒼南縣一家塑料包裝公司副總年薪百萬的職位,帶著多年在浙江積累的資金、技術回到家鄉武穴著手創辦了武穴市恆龍塑業有限公司。

湖北武穴恆龍塑業總經理範國龍:回報桑梓映初心!

公司創辦初期,有了當地黨委的大力支持,立項、徵地,廠房建設等一系列問題得到了順利解決,但招收企業職工問題卻困擾著公司決策層,是從浙江蒼南招收熟練工人、還是就地招收富餘勞動力?公司決策層反覆權衡:招收江浙地區熟練技術工人雖然工資成本高,但有利於企業快速上馬快速見效;安排本地富餘勞動力就業,還得培訓——上崗或再培訓——再上崗,有些核心技術崗位還得送到江浙地區先進企業進行長期深造,僅培訓費用和培訓週期一項,於企業不划算。

“要是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當初我就不會辭去百萬年薪回鄉創業!”範國龍當機立斷立排眾議,做出了“寧可企業見效慢一些,也要大量安排家鄉人就業”的艱難決策。在辦廠之初,他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不惜重金從招收本地的員工中挑選一批有知識有文化的農家子弟派送到江浙工廠進行交流學習培訓;一方面又從江浙工廠重金聘請高級技術人員來公司對本地勞力進行手把手的培訓。2004年至今,恆龍公司除管理層外近400名員工中20%的員工來自本市下崗職工群體,50%來自本市農村農民工;30%來自全市農村貧困戶、孤兒戶及殘疾人家庭。

湖北武穴恆龍塑業總經理範國龍:回報桑梓映初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正是範國龍情繫家鄉和先富帶後富的思想和情懷,如今的恆龍塑業公司,呈現出“企業同富、員工同心、富而思源、富而思進”的良好局面。一大批父子同廠、母女同廠、兄弟同廠的貧困家庭因在恆龍公司就業而擺脫貧困發家致富,一大批當年的農村中考、高考落榜貧困生成為恆龍公司的技術骨幹而成為如今令城裡人人羨慕的“安居樂業一族……”

湖北武穴恆龍塑業總經理範國龍:回報桑梓映初心!

扶貧幫困:感恩與回報

“沒有家鄉讓人民的哺育就沒有我今天的範國龍!沒有全體恆龍人的努力就沒有恆龍塑業的今天!”這是範國龍時常掛在口中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湖北武穴恆龍塑業總經理範國龍:回報桑梓映初心!

“我們的範總是一位有良心、有愛心、有責任的、有擔當的好老總!”在恆龍公司,提起範國龍大家眾所一詞。職工是企業效益的創造者,同時也說企業財富的享用者。這一“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公司創辦之初就在範國龍腦子中紮下了根。平時,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他視職工如自己的兄弟姐妹,無時無刻不牽掛著他們的苦樂與冷暖,除了確保職工正常工資收入及福利之外,每位職工特別是對困難職工關懷備至。每逢生日、生病或婚嫁喪娶等家庭大事,範國龍總是慷慨解囊,親力親為,排憂解難。公司創辦的第二年,他就倡導設立了“恆龍子弟獎學金”和“困難職工救助金”,專門用於解決職工“因學致貧”和“因病返貧”問題,到2019年底,公司兩項“基金”累計放發金30餘萬元。

回報職工是分內之事,回報社會範國龍同樣也不例外。公司創辦以來,每年逢時過節到企業所在地及自己出生地鎮村帶錢帶物慰問貧困戶和福利院老人,是範國龍的每年“必修課”;每逢國家或當地發生大災大難大疫,他總是帶頭響應號召積極捐款捐物。據不完全統計,自恆龍公司創辦以來,累計向農村貧困戶、福利院、學校捐資助學、築橋修路等公益事業、汶川地震、防訊抗旱等捐款捐物摺合人民幣達千萬元。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範國龍在克服了企業因“疫”停工停產帶來的困難和損失的情況下,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向市慈善總會和社區、農村、醫院捐款捐物摺合人民幣170多萬元,體現了一位普通民營企業家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湖北武穴恆龍塑業總經理範國龍:回報桑梓映初心!

脫貧攻堅:使命與擔當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是黨中央向全黨發出的號召。“百企幫百村”,這是武穴市委、市政府賦予全市企業決戰脫貧攻堅的責任與使命。

湖北武穴恆龍塑業總經理範國龍:回報桑梓映初心!

“在這場決戰脫貧、建設小康的攻堅戰中,恆龍人決不能缺席!一定要向父老鄉親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2015年5月,範國龍在公司專題動員會上,言辭擲地有聲。會議第二天,就委派公司相關人員,捲起鋪蓋住進了北部山區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四望鎮何橋村。

公司與何橋村結對幫扶差不多快兩年時間,範國龍多次在村裡實地調查時總在思考:每年給村裡的貧困戶送錢送物花得不比其他行政單位和兄弟企業少,但為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貧困村和貧困戶之所以貧困,主要是“貧”在產業和就業上。一個大膽的“變輸血為造血”的想法在他腦子裡醞釀。

恆龍塑業位於武穴市工業鎮——田家鎮,該鎮人少企業多,恆龍公司長期缺工人。“廠裡要工人、貧困戶要賺錢,不如讓他們來廠裡上班,一舉兩得”。2017年,公司試著在何橋村招工,結果一個沒招成。範國龍一走訪才知道,貧困戶不是上有老就是下有小,有的還因病因殘,根本出不了村。

湖北武穴恆龍塑業總經理範國龍:回報桑梓映初心!

“何不利用村裡的廢棄學校和倉庫改成廠房,將車間搬到村民的家門口,換個方式幫扶呢?”範國龍的想法與新上任的村支部書記張升寶一拍即合。2019年初,新改造的廠房正式變成了機器轟轟的扶貧車間,20多位貧困戶勞力樂嗬嗬在家門口車間裡每月工資2000元到4000元不等的工資。如此一來,公司國外省外的訂單也敢接了,公司產能也增長了,貧困戶有了固定收入,村集體收入也多了一份每年5萬元的廠房租金。

何橋村扶貧車間的成功創辦,不但給給貧困村一個驚喜,同時也給範國龍一個啟示:何不把柯橋村的“模式”在全市其他貧困村“複製”呢?說幹就幹,從2019年初,範國龍籌措資金千萬元,分別在四望鎮落針八村和大蔣村,梅川鎮盧子珍村,花橋鎮樊祥村,一口氣“如法炮製”又創辦了4個扶貧車間,實現了當年創辦,當年投資,當年見效。

湖北武穴恆龍塑業總經理範國龍:回報桑梓映初心!

編者按:前不久,又一棟老百姓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在梅川鎮夏柳村創建,連同四望鎮何橋村,落針八村一共6個扶貧車間在武穴大地全履蓋,不但呈現出“政府+企業+貧困村+貧困戶”多贏的局面,同時也受到全國各級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國紀錄、新華網、鳳凰網、荊楚網、中國新聞、湖北日報、黃岡時報、黃岡電視臺等10多家媒體全方位對“恆龍扶貧模式”進行跟蹤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