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九曹大容:VC應是低風險、高回報,黃崢創業初就決定和阿里競爭

雲九曹大容:VC應是低風險、高回報,黃崢創業初就決定和阿里競爭

“更好的跟投機會可能在中早期。”


本文為IPO早知道整理撰寫

編輯 | C叔

4月21日,早知道學院邀請雲九資本創始人合夥人曹大容圍繞中美VC投資的異同進行了分享。

在分享中,曹大容表示,VC與PE不同,關鍵在於人才和頭部優質項目。“一家投資很難能夠持續性地、跨時代地抓到頭部項目。”曹大容表示,因為技術有迭代。

因此,他認為應該VC需要不斷地重新創造自己、學習。“但這依然是很難的事情。”此外,曹大容還分享了關於疫情、瑞幸風波對美元基金VC的影響。以下為分享核心內容:

VC發展史

傳說是西班牙女王發明的,給了第一筆錢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女王是LP,哥倫布是GP。有人問就是為什麼20%給GP,LP拿80%,簡單說就是女王規定的。

美國樹立、發展了這個行業。在早起回顧看, DEC是當時最成功的案例,是當時最大的計算機公司。70年代,VC更加機構化,機構性的LP出現,紅杉、KPCB是當時最出名、最好的兩隻基金。2000年開始,VC大眾化,大家都理解,第一支10億美元基金出現。

美國中國對比。每一支基金都有周期,主要是技術的迭代,使新的VC成立。97年以後,雅虎那個時代,是現在所理解的VC時代,05前——05到15——15後。05後,有新一代的GP、紅點、A2Z等等。2015年之後又有新的一批等。每一個行業、技術都有不同。中國也是三代,比如05前的IDG等,05到15的經緯創投、君聯等,15後的雲九等

所以,很少有一家機構,能持續性地、跨時代地抓到頭部的案子。

可能紅杉,benchmark是少數代表。但很少能三代中都抓到。


中美VC的比較

募資、投資和退出實際上是VC工作的三件事。美國從規模上全球最大的市場,5-10年,中國可能會超越美國。

美國和中國的退出對比來看單項案子IPO,美國投資人會有平均4.9億美元的回報,中國大概2.8億美元。美國的回報更高。

從投資賽道上看,中國70%、2/3的項目是消費互聯網、互金科技,這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上市的話,就是企業服務、醫療健康。美國的投資的,36%是企業服務,包括硬件、雲計算、硬科技等等;然後是消費互聯網,比如Uber、Facebook,但實際上加在一起比企業服務行業要小,很多企業中國都沒聽說過;另外就是生物醫療。

從地域上看,最終VC投資回報靠獨角獸案子,但是隻有19%的獨角獸是在北上廣深之外。VC主要是關注人才的行業,一般人才會聚集在這3個城市。美國獨角獸50%是在硅谷、12%在紐約,然後是剩下的地區,實際上更集中。波士頓和紐約更多是媒體和醫療。

VC和PE不一樣,品牌可能很重要,但更關鍵還是看你能抓到什麼案子,每一代都會有新的VC。因為每一代有新的技術、新的趨勢,一直有這個能力去探索未知、且能抓到關鍵點,這個是很艱難的。我個人很不看好那種賽道為主的,因為賽道會過時,所以我更看好那種能重新創造自己的VC。VC靠判斷、人才;PE靠實力、規模。

很多人認為,早期投資是高風險、高回報的玩法,晚期是低風險低迴報;但這個是錯誤的,實際上硅谷很多早期資金玩的是一個低風險、高回報的遊戲;而晚期投資,更像是二級市場回報,是高風險、低迴報。更好的跟投機會可能在中早期。

總結一下:

  1. 與國內相比,國外VC市場更加廣闊;

  2. 美國VC玩法更專業;

  3. VC投資地域集中,回報最高的機構每5-10年更迭;

  4. 著名投資案例在後期出現虧損,晚期跟投項目風險高。

最好的是找一到下一代的GP,然後投進去,這些基金一般不會太大。

Q&A

Q:為什麼是低風險高回報?

A:這裡面最核心的是,差距是實際風險和感知風險的差別。舉個例子,有些案子,比如拼多多,黃崢當時說想要和阿里巴巴直接競爭,這個就是實際和感知風險的區別。一般人理解就是他瘋了,怎麼可能競爭得過阿里巴巴?但更深理解是,代表這個人,有足夠的格局做一件大事情。風險投資實際上是做人的生意,感覺上風險很高。第二個點,你從阿里巴巴身上能切出一個10億美元的賽道,是相對容易的。但是你去做一個冷門的、沒有競爭對手的,反而很難創造一個10-20億美元的賽道。第一是人的生意,第二是追求大,在這個過程中,再追求穩。比如馬斯克,每一個都是巨大的行業的創業,他都是創始人。

Q:關於瑞幸的問題怎麼看?

A:瑞幸這個事情呢,實際上中國創業投資已經20年了,實際上每3-5年都有類似的實踐。這是行業發展的歷程,是創業者、投資人的問題。當VC進入3.0的階段,更要關注社會,就是VC生態和社會大環境的結合點、突破點。瑞幸也證明,不是一切為了回報、衝量。我們下一個環節是更能做些持續性投資的理念,對社會做一些回報。經常這個時間會帶動行業的發展、理念。

Q:怎麼選擇創始人?

A:創業這個事兒不是通過讀書,閱讀和學習成長的。多次創業者對創業的理解是不一樣的。Ta在多次創業中學到什麼,這個是我們最喜歡溝通的。另外就是內心的一塊,這是最難判斷但是最有直接關係的,核心包括你的初心,就是為什麼創業。

很多創業者不僅僅是需要回報,而有更底層的原因。比如改變行業,甚至為了報復某些人。這條路很難,碰到一些障礙的話要接受這個壓力、扛得住,意志力背後需要一個很純的初心。VC具備最強的能力就是判斷人。當然還是看賽道、趨勢、模式,這種不太難。

Q:想要進VC從業,有什麼要求?

A:我們不同背景的人都有。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我們喜歡的是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什麼東西都有興趣。有探索未知的心態。第二是追求卓越、完美的。VC這個行業沒有一般,只有最好,因為必須要抓到大的案子。每5年要學一個新的本事,VC需要不斷地學習。

Q:中國VC和美國VC的對比?

A:純人民幣的VC行業還不夠成熟,還不夠理解VC最底層在做些什麼,所以基金對週期的要求都會有些限制,比如“10+2+1+1”這種美元基金的週期,人民幣一開始是3年,現在7年。一般公司都是7-10年上市,拼多多這種是少數。當然,這個需要時間。

GP也要證明自己能持續性抓到大案子。DPI和IRR,能顯示出來的,應該在目前環境募資到7-10年的規模。

Q:行業的DPI和IRR?

A:做一個VC,如果(純現金)提供不了20%的年回報,基本上是不合格的。頭部一般在35%。如果10年來走的話,DPI一般是3-5倍。2倍太低了。持續做到5-10倍很難。美國唯一能做到接近的就是Benchmark。

Q:如何看待比特幣?

A:在國內非常難做。區塊鏈還是ToB的,ToC的不適合在國內。

Q:如何看硬科技?

A:人才還不夠全,時間點未到,可以做一些佈局。

Q:如何看宏觀經濟對VC的影響?

A:VC這個行業變化比較慢,需要一定的時間。調整週期一般在6-9個月,目前情況可能會到一年。一些可能會更早出來募資,但這個調整。

Q:頭部基金很好,怎麼能夠做到?

A:VC走的是兩條路,一個是走的資產規模,比如紅杉、高瓴資本;另外一個就是像Benchmark,追求的是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