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珍珠的採集和貿易,更是一部採珠人的血淚史

導語

珍珠作為一種有機寶石,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珍珠都是我國古代與其他國家貿易往來的重要物品,它被廣泛的運用於珠寶首飾的製作上,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幫助下,也讓我國的珍珠飾品走向全世界,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有許多的珍珠工藝品被出口或是在國內流通,因其潔白無瑕的外觀也深深受到民眾們的喜愛。

近些年來在考古挖掘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以珍珠為原材料的珠寶首飾被挖出,其中也有很多已經被展出在了博物館中,其工藝之精美禮品不禁讓人感嘆古人在製作珠寶飾品時的精益求精。我國沿海區自古以來就是珍珠的主產地,在人工養殖技術還沒有成型的那個年代,人們也只能瞞著生命危險去大海中尋找珍珠,這也讓珍珠在當時尤為的珍貴,被不少人譽為上天賜予人們的禮物,隨著朝代更迭珍珠被廣泛運用到各個領域,珍珠貿易也不斷髮展,逐漸走向繁榮,而在這背後其實更像是一部採珠人的血淚史。

中國古代對珍珠的採集和貿易,更是一部採珠人的血淚史

一、古代珍珠行業的起源與發展


早在文明還不算髮達的奴隸制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崇尚珍珠、貝殼等一眾海洋珍寶,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貨幣制度之前,貝殼就作為貨幣在民間流通。珍珠也是如此,其價值在一些時代甚至一度超越貨幣,比金子都要值錢。


1、珍珠史的起源

對於珍珠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時代,距今也已經有了6000多年的歷史。《海史·後記》當中概述:隨著貝殼以貨幣的形式在民間就行,人們在採集貝殼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圓潤的白色寶石,人們稱之為珠璣,當時被人們當做一種珍品,還被大禹欽點為貢品之一。平常老百姓基本很少有人可以接觸到它,其珍貴性也讓珍珠一度成為皇室的專享

用品。

中國古代對珍珠的採集和貿易,更是一部採珠人的血淚史

2、珍珠的發展歷程

但在隨後的一千多年曆史中珍珠也不斷的在民間被普及,甚至作為一種藥材被李時珍記錄在了《本草綱目》當中,食用方法主要是以磨成粉末狀食用,味道偏苦,能起到明目安神的效果,可以治療發熱頭疼等常見疾病,時至今日珍珠也是中醫當中的一味重要藥材。

等到秦漢時期珍珠則被廣泛的運用於飾品製作方面,在那時皇室或是有身份的人家甚至以珍珠所制的飾品為榮,這也讓珍珠在不少人心中成為了高貴的象徵,珍珠市場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珍珠作為一種天然珠寶,在當時放多數都是沿海漁民在捕魚的過程中機緣巧合下得到了,但隨著珍珠在民間的價格不斷升高,很多沿海漁民嚐到了甜頭,分分放棄了世代相傳的捕魚行業以採珠為生,也就是在這時採珠行業開始興起。

漢朝時期,珍珠的產地以地域進行劃分被稱為

“南珠”“北珠”,而北珠因其碩大圓潤的品相深受皇室的喜愛,甚至在清朝時期還在北方的珍珠開採地區設有專門的珍珠開採機構,由朝廷直屬管轄,開採出來的珍珠都要送到其中進行等級的劃分,品相較好的則直接被皇室徵用。

中國古代對珍珠的採集和貿易,更是一部採珠人的血淚史

二、珍珠貿易的形成


1、合浦珍珠的開採使珍珠貿易逐漸成型

如果說當時“北珠”受到皇室的喜愛,那麼“南珠”則更受到皇室的重視,歷朝歷代都把“南珠”視為珍貴的國家資源。

“南珠”的主產地以合浦為主,合浦人民很早就以採珠為生,其中發生過最著名的就要屬“合浦還珠”的故事了,這個故事出自《後漢書》當中,主要講的是後漢時期,孟嚐出任合浦縣太守一職,由於前任官員貪得無厭,將平常老百姓所捕取的珍珠全部佔為己有,隨後又大肆開展采珠工作,導致合浦縣附近的珠蚌紛紛遷往他地,珠民也再也捕不到珍珠了,這也導致許多珠民失去了謀生的手段,餓死在家中,孟嘗任職後對採珠行業進行了改革,效果顯著,一年以後遷往別處的珠蚌也都回到了合浦縣,當地的採珠行業又迅速發展起來。

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也間接的反應了當時合浦採珠行業的繁榮,伴隨著合浦採珠行業的高速發展,珍珠貿易也應運而生。其實貿易的形成也是因為“南珠”

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當時的“南珠”一共有飾品、藥材和進貢朝廷這三種用途,可以說其使用價值是非常高的,但當時民風淳樸的合浦人民卻並不知道手中珍珠的價值,再加上當時很多無良商家的影響,當地居民拿著珍珠只能在當地的集市當中換取少量的糧食,得到珍珠的奸商則會將手中的珍珠以品相進行劃分,在以高出幾倍的價格賣給其他的商人用來謀取利潤,這樣一來珍珠開始逐漸在民間市場開始流通起來。

中國古代對珍珠的採集和貿易,更是一部採珠人的血淚史

2、珍珠貿易市場不斷擴大

隨著珍珠在市面上流通,合浦珍珠的名聲越來越大,前往合浦想要購買珍珠的人絡繹不絕,合浦當地也漸漸形成了珠市,這裡不僅吸引了內地的很多商人,也成為了東南亞商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很多鄰國商人紛紛前往此地尋求珍寶做起買賣,這裡也成為了合浦珍珠貿易的主要場所,貿易活動也從秦朝末年一直進行到清朝時期。

再加上合浦縣本來就是一個港灣城市,珍珠貿易逐漸開始向外發展,合浦縣也在後來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始地之一,通過海洋的途徑當地居民把製作成型的珍珠飾品以貿易往來的形式運送給其他國家,而這也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商人前往合浦進行貿易交流,合浦珍珠也逐漸走出國土,面向世界。

《嶺外代答》中這樣描述當時的景象:"廉之海道貌岸然直通交趾,”

可以見得當時合浦的珍珠貿易是多麼的繁榮昌盛。

當時珍珠貿易的盛行也讓許多合浦本地居民過上了好日子,但對於最底層的採珠人來說,他們依舊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看似繁榮昌盛的珍珠貿易史從本質上來看更像是一部採珠人的血淚史。

中國古代對珍珠的採集和貿易,更是一部採珠人的血淚史

三、用採珠人鮮血築成的採珠史


1、危險性極高,地位卻十分低下

珍珠貿易的形成勢必離不開大量珍珠的開採,採珠行業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及是始於秦朝時期。當時人們想要獲得珍珠的唯一途徑就是親自潛入大海或者湖泊當中,在採珠的過程中還要避免海上漩渦、鯊魚的存在,稍不留神就可能喪命於此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採珠者因為操作不當溺死在採珠的過程之中,所以採珠行業也在當時被譽為最危險的行業之一,危險係數極高。

就是這樣瞞著生你危險開採出來的珍珠,在最初的貿易活動中,也只能換取少量的米麵等生活用品,很多人都是為了生活才被迫出海採珠,遠遠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光鮮亮麗,底層的採珠人只是廉價的勞動力,真正靠著珍珠謀利的其實是上層的買賣者。

中國古代對珍珠的採集和貿易,更是一部採珠人的血淚史

2、採珠者的悲慘命運

在各朝各代對於珍珠開採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很多朝代都對採珠人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要經過朝廷的認可才可以進行採珠行為,並且採到的珍珠必須上交,相對應的根據珍珠的品相會對採珠者進行一定程度的補償,發放一些糧食,而這些糧食也僅僅只夠維持平時的生活。

就以合浦珍珠為例,一顆珍珠的成長週期為三年,在大肆開展采珠工作後,都會出現無珠可採的局面,明朝嘉靖年間,大量的採珠人就因為採不到珍珠紛紛餓死,書中有云:

“嘉靖5年採珠之役,死者萬計”。

中國古代對珍珠的採集和貿易,更是一部採珠人的血淚史

而且在一些朝代的統治者為了採取珍珠完全不會估計採珠者的死活,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國君主劉賬就極為喜愛珍珠,還用珍珠建立了一艘小船,時常會乘船出去遊玩,不僅如此他還在民間搜刮了大量的珍珠,用來製作宮殿極其奢華。後來他還強迫本國採珠者為他下海採珠,人數多達3000人,而且不准他們有片刻的休息,對採珠的數量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少人都在這次行動中喪命。

中國古代對珍珠的採集和貿易,更是一部採珠人的血淚史

結語

其實看似繁榮的珍珠貿易,更像是採珠者的噩夢。一直到宋朝時期才有了人工養殖珍珠的出現,但仍有這大部分人從事著採珠工作,其實對於這些人來說採珠已經成為了祖祖輩輩就傳下來的事業,也是他們賴以生活的根本。

珍珠行業已經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人們所看到的也更多的是它表面的光鮮,一件商品想要在市面上流通就必須有著大量的原材料,珍珠貿易所達成的成就從根上也離不開這些生活在最底層的採珠者如果沒有他們可能很多珍貴的歷史文物都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但這些珍貴的文物背後蘊含的更多的是我們看不到的血和淚,也正是這些血和淚築成了中國古代對珍珠的採集貿易史。

參考文獻:

《海史·後記》

《後漢書》

《本草綱目》

《嶺外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