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談高考引熱議:讀書很苦?那試試無知的代價

最近黃磊科普1977年高考的視頻在網上火了。

黃磊談高考引熱議:讀書很苦?那試試無知的代價

1977年,那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年,正在上山下鄉的570萬考生紛紛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進考場,27 餘萬人通過此次考試進入大學,高考制度一直延續至今。

參加考試的學生年齡差別巨大,師生同臺、父子上陣、夫妻一起考試都不算新鮮的事情,年齡最大的考生是37歲,但是在求知面前,他們從來不覺得年齡是一個問題。

黃磊談高考引熱議:讀書很苦?那試試無知的代價

他叫茹振鋼,在高考的時候他還生活在飢餓的陰影下,因此他的夢想就是學習農業科學,培育出高產的小麥品種,讓中國的農民不再飢餓。

黃磊談高考引熱議:讀書很苦?那試試無知的代價

後來,他成功了,在今天我們每吃的八個饅頭之中,就有一個是來自於他培育的小麥。

黃磊談高考引熱議:讀書很苦?那試試無知的代價

那一屆的27萬人後來都成為了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

40年左右的時間,高考的錄取率從5%到82%,為中國的騰飛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支撐。

黃磊談高考引熱議:讀書很苦?那試試無知的代價

在結尾的時候黃磊說:高考真的改變了太多人的命運,我們這一代人還需要多多努力。

黃磊談高考引熱議:讀書很苦?那試試無知的代價

(視頻截圖來源:桌子的生活觀)

很多人評論說黃磊的三觀很正,說的很有道理,畢竟他當年的高考成績也是過了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線。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里克博克,說過一句名言:

“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try ignorance!”

——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在身邊的人都為教育孩子焦灼拼搏的時候,有些人卻在優哉遊哉,他們或藉口自己能力不足索性放任自流,或自恃有錢有資本只求孩子平安喜樂,或信奉靜待花開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孩子大器晚成。

他們不逼孩子學習,對各種培訓班、特長班嗤之以鼻;成績發佈後,他們快速消化掉偶爾造訪的擔憂,放下剛剛揚起的鞭子,轉頭享受自己的天與地,不再管孩子的進與退。

誰都知道,不努力、不死磕、不焦慮有多舒服,與那些整天陪孩子學習上課,在學習上跟孩子死磕的家長相比,他們過的簡直是天堂一樣的人生。

幹嘛非要熬夜寫那些永遠寫不完的作業,早早躺下多好!

幹嘛非要成千上萬砸錢進輔導班,用來旅遊多好!

幹嘛非要逼孩子努力搞得關係緊張,安逸待著多好!

前幾天學習哥發出的關於取消中考的文章下面,不少家長留言:趕快取消吧,孩子們太累了,人人有高中上,多好!

但是,你可想過,孩子不參與競爭,是否就能獲得喜樂人生;平凡到平庸、碌碌至無為,是否就是他們以後想要的生活。

黃磊談高考引熱議:讀書很苦?那試試無知的代價

在新西蘭這個國家,假期非常多,無加班習慣,有良好的社會福利保障,使得這個國家的“慢文化”保持得非常完好。

在這個無需太多的奮鬥即可擁有幸福生活的國家,人們過著“不需要奮鬥”的日子,不爭不搶,安逸平順,可是也有一些顯而易見的缺點:

優渥的生活滋養了很多就靠福利為生的懶人,他們鑽了社會福利的空子,無所事事也能養活自己,每週領過政府救濟轉身就推開麥當勞的門,出來時個個身形肥碩,繼續遊手好閒,浪費著政府的資源。

並且,對於很多有志青年,“不需要奮鬥”的生活讓他們二十歲時能望得到三十歲的日子,三十歲能望到一生的盡頭,浪費著自己的才能。

這樣的生活,是我們追求的幸福生活嗎?幸福,難道不是應該人盡其能,有尊嚴和自由,用付出換回報,有滿滿的成就感嗎?簡而言之,就是有尊嚴地或著。

有尊嚴的活著之所以是人類最高的幸福,是因為尊嚴是人的本質屬性和內在價值。人如果失去尊嚴,人的生命和生活就沒有實質性的意義。

有尊嚴地活著,需要有體面的生活和健全的身心,需要基本物質生活的滿足,需要自我價值的實現;需要自我的滿足,需要社會的尊重。

而這些,

無不需要努力來成就。這個社會可以縱容無知,只要你願意承受這些代價:

黃磊談高考引熱議:讀書很苦?那試試無知的代價

更好的教育帶給一個人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一個人的眼光遠見,看問題的方式,乃至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反映在現實中,毫不功利地說:就是你獲得工作報酬的能力!(這就是現實)

努力接受教育,給孩子機會學會一門養活自己的本事,給他一個好於社會平均水平的朋友圈。

他可以憑藉本事安身立命,可以借用朋友的資源求存。它不能決定孩子的高度,卻能決定他的底部。

他擁有的似乎依然只有他自己,但是卻可以不停的給自己加砝碼,讓自己站得住立得穩。

他不用變賣自己,可以拿著學歷賣那些年努力學來的知識和職稱。當數據赤裸裸地砸過來,你會對看得更清楚:

IPIN人工智能公司統計發佈了一份畢業五年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薪酬。榜單顯示,平均薪資前50名大學名單中,985高校有21所,佔比42%。

黃磊談高考引熱議:讀書很苦?那試試無知的代價

不只是畢業出路的概率不同,就讀學校的待遇都完全不一樣。

我記得那時候我們讀高中,班上有一個同學,家裡非常的窮,窮到什麼地步呢?他穿的鞋子,有時候都會鑽一個腳趾頭出來。

但是他沒有自卑,而是非常的優秀。因為他的成績當時是全校第一。他的努力和學業的優秀給了他贏得尊重的足夠資本。

因為我們看到他,不會再去討論他的破鞋子,而是內心尊重他的努力和智慧。

他為人隨和,加之努力奮鬥,如今在一線城市站得穩當當,參與的項目已經為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當然,他本人也獲得了與貢獻對等的回報。

毋庸置疑,不接受教育的直接後果是,知識的匱乏,而更進一步的結果,則是這個人生的侷限。

黃磊談高考引熱議:讀書很苦?那試試無知的代價

鄰居奶奶家在農村,幾個孩子當時拼命學習奮鬥從農村走出來,如今都在大城市裡立足,平時見她都是樂樂呵呵、客客氣氣,原本被風霜雕刻的面頰也隨著對城市生活的適應日漸紅潤,一家和睦的生活讓老太太每每提及都是一臉感激。

有一次,卻碰見奶奶捧著心口一臉憔悴,問起來,奶奶答道:還不是回老家氣的,家裡左鄰右舍,叔伯姨嫂一大堆,我放不下他們,盡己所能幫他們,可他們永不知足,不知感恩,給了芝麻想要棗,給得不利索他們能唸叨大半年,這些人啊,我真是不想再見了。

果然,生活在底層社會的人,有他們固有的思維的侷限性,不經過教育,很難改變。他們依靠出賣勞動力而維持生計,在夾縫裡求生存。他們往往沒有文化,不在乎尊嚴,更談不上自信。更重要的是他們往往睚疵必報、斤斤計較、互相踩踏。

為什麼下層社會互相踩呢?

首先,2000年前,管子就提出“有恆產者才有恆心”,這句話真不是隨便說說。一個人要有一定的財富和資產才能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當一個人活著就是為了混口飯吃,整日疲於奔命時候,往往也徘徊在出格、犯罪、和賣命的邊緣。

其次,他們總是互相攀比和提防,總是生怕別人比自己過的好。他們不擔心那些和自己不相干的人成功了,卻總是在意自己身邊的人成功了,這讓他們萌發嫉妒之情。

甚至,他們會在暗地裡算計你。你在明,他在暗,他們會以惹你不開心為樂。窮人何況為難窮人?大家都是弱勢群體,應該互相幫助。

這就是上、中、下三個社會的最根本區別:

上層社會的人,每個人都在盯著對方的長處;

中層社會的人,每個人都在等待別人的好處;

下層社會的人,每個人都在坐等別人的笑話。

這就是我們要努力接受教育,擺脫相互糾纏的生活,放大自己的格局,過上更好的生活最根本的原因

不在孩子最好的年紀幫他認識到努力的意義,在最該督促的時候逃避責任,那就等著接受忽視教育的代價吧——受侷限的人生、奔波的生活。

努力很累,教育孩子很累,陪伴孩子成長很累。

但這一切一定是值得的。別怕累,別怕時間多,別怕貴,也別怕麻煩。

每一種選擇都有代價,千萬別嘗試無知的代價,會很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