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隨筆之廿一:說說顏體

1

學顏字大都從《多寶塔》入手,這一年顏真卿44歲,相比柳公權寫《玄秘塔碑》時64歲,歐陽詢寫《九成宮醴泉銘》時76歲,顏真卿在唐楷三家中,是最早出教材的。

《多寶塔》碑文寫得秀美,結字緊湊,欹斜取勢,與初唐以來的小楷字體區別不大,這是二王、褚遂良一脈的傳統。


書法隨筆之廿一:說說顏體


這是我們入門所學習的“顏體”,這並不是顏字的完全體。看看入展的“顏體”,都是橫平豎直圓圓胖胖的:


書法隨筆之廿一:說說顏體


2

顏真卿一生正直,在朝直斥奸佞,外任則保境安民,宦海浮沉之間,秉大節而不墜,忠義之心,照映今古。

所以歐陽修評顏真卿時說:“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

確是公論。

顏真卿47歲時,安史之亂爆發,盛唐的局勢急轉直下。自己不見容於朝堂,仕途困蹇,屢遭貶謫,外任湖州撫州吉州等處十一年,直至69歲才回長安。這些歷練想必也鑄煉了顏真卿後期雄渾闊大的書風。

看看顏真卿各個時期的簽名:


書法隨筆之廿一:說說顏體


從左至右分別為:44歲時寫的《多寶塔》、45歲的《東方朔畫贊》、63歲的《元次山碑》 、72歲時的《顏家廟碑》。

方筆漸少,圓筆漸多,特有的橫折寫法,形似“塌肩”——有人說這個叫“折釵股”,存疑——在後期也越來越多。

再看各個時期著名的碑刻:


書法隨筆之廿一:說說顏體


從左至右分別為:

——44歲時寫的《郭虛已墓誌》,較之幾個月後寫的《多寶塔》更顯靈秀。

——60歲時寫的《顏勤禮碑》,氣勢漸開張,橫細豎粗的寫法,直接影響了後世的宋體印刷字。

——63歲時寫的《麻姑仙壇記》,已經圓轉自如。

但總之,捺筆一波三折,“鵝頭鉤”多了(如“訪”“觀”等字),結字從欹斜變為平正,從秀麗變得雄渾,用筆變方為圓,大巧若拙,中宮寬綽,端莊穩健。布白緊密,氣勢迫人。

這便是“顏體”。


3


論史上歷代名家書法的影響力,除去二王,大約就是顏真卿了。

顏字在宋朝就開始盛行,尤其行草書。楷書方面,則多以“顏柳”並稱,范仲淹說“顏筋柳骨”,蘇軾說“柳出於顏”,此後便為定論。宋四家中的蔡襄便是顏楷大家,比如《萬安橋記》:


書法隨筆之廿一:說說顏體


後世書家則多奉大字《麻姑仙壇記》為圭臬,前面貼的國展顏體作品,都都取法於此。

然而大字麻姑可能是偽作,因為運筆雖不同,但很多字形與72歲時寫的《顏家廟碑》(右列)一模一樣:


書法隨筆之廿一:說說顏體


​相同的字可以照搬,不同的字就可能是後世顏楷大家的仿寫。

這方面論著很多,至今沒有定論。

但即使不是真跡,那也是貨真價實的“顏體”。

後世諸家以顏為基礎再創作,推陳出新,才使“顏體”的傳播無遠弗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