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日本、韓國等國家怎麼過中秋節嗎?

你知道日本、韓國等國家怎麼過中秋節嗎?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祭月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及世界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那些中秋節習俗

在中國各個地區有很多不同的中秋習俗,除了大家都熟知的吃月餅、賞月、猜燈謎等等,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

玩兔兒爺


你知道日本、韓國等國家怎麼過中秋節嗎?

玩兔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流行於北京一帶。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隻大耳朵,亦莊亦諧。《燕京歲時記》:“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北京百姓們稱它為兔兒爺。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

舞火龍

你知道日本、韓國等國家怎麼過中秋節嗎?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偷月亮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臺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項習俗。

吃田螺

你知道日本、韓國等國家怎麼過中秋節嗎?

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後經查,螺肉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可見此說法言之有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燃寶塔燈

你知道日本、韓國等國家怎麼過中秋節嗎?

中秋燈與元宵燈不大相同。中秋夜點的是寶塔燈,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寶塔燈,即由村童撿拾瓦礫搭成寶塔形狀的燈。清代蘇州村民在曠野用瓦疊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為“塔燈”。

其他國家的中秋節

中秋節也成為亞洲和世界其他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

韓國

韓國中秋習俗是玩傳統蹺蹺板遊戲、欣賞羌羌水舞、品嚐韓國的“月餅”——鬆糕,還有頭號中秋食品——芋頭湯。作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的中秋節,在韓語中稱“秋夕”。中秋節當天,韓國人都喜歡穿著傳統的服飾出遊。中秋節,韓國人有返鄉與父母團聚的習慣。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越南

越南人農曆八月十五也過中秋節,同樣也吃月餅也賞月。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正好是稻子成熟收割的時候,這時候各家各戶都要拜祭土地神。

日本

在日本,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裡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曆,改用陽曆,但是現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華人在中秋節時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賞月、吃月餅、提燈籠遊行。



看了這麼多

那是時候收起手機

看看身旁的人咯~

在團圓的日子裡

最重要的就是互相陪伴

白楊祝大家闔家團圓

中秋快樂!

你知道日本、韓國等國家怎麼過中秋節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