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避免及時行樂悖論,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拖延只是保護色

10分鐘避免及時行樂悖論,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拖延只是保護色

近幾天沒更新,是及時行樂(拖延症)了


及時行樂悖論,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10分鐘避免及時行樂悖論,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拖延只是保護色


春暖花開,最美人間四月天,隨著國內yi情基本控制,基友們邀我“喝花酒”,盛情難卻就去了,嗯,驅車到錢塘江畔自助燒烤加賞花,酒是管夠,那些貨背了2大登山包,還真是喝花酒呀。

想想還沒完成的工作,總有一種被騙了的感覺,但基友說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韓愈都說了“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你難道比白居易的譜還大不成。

好吧,那就喝著小酒,聊聊“及時行樂”。很多拖延症的命門之一就是這句“及時行樂”,尤其最近經過yiqing考驗後,大家對於生命無常有了更近距離的認識,既然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那我還管什麼工作,找樂子去呀。可是朋友,真實情況是你沒完成的工作,才是明天最大的意外。


10分鐘避免及時行樂悖論,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拖延只是保護色


我對“及時行樂”這句話最深的印象,還停留在《死亡詩社》那部電影裡,老師對一群荷爾蒙滿溢的青春少年們說“及時行樂”,是讓他們珍惜當下,不虛度時光,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尋找真正的快樂。

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大部分你覺得能使你快樂的事情,其實都只是大腦的錯覺和欺騙。還記得之前聊過的大腦獎勵系統嗎?事實上獎勵系統並不是針對當下快感的反應,而是在暗示“再來一次”將會獲得極大快感,是一種對未來的期待。我把它稱為“及時行樂”悖論。簡單理解就是及時行樂並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快樂其實來源於非及時的未來期待。

為了解釋這個概念,簡單說一下一個心理學實驗。實驗裡對小白鼠的大腦能引發獎勵系統的區域進行電擊,小白鼠很享受。然後訓練小白鼠自己按下電擊按鈕,他們依然很享受。大概每隔4秒就會按一次。進一步給小白鼠設置一段路障,它們要走過一段電網才能到達電擊開關處,結果這些小白鼠紛紛忍受痛苦爬過電網去電擊自己。按理說它們穿越電網的當下是痛苦的,及時行樂不支持它們這麼做。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其實電擊時大腦的反應,而小白鼠吃到食物等真正讓它們快樂時的反應,是完全不同的。反而是電擊後,它們的大腦開始表現出快樂的反應,科學家們把這個歸納為是大腦對“下一次電擊”將會獲得快感的期待。

在實際生活中,你靜下心來研究下,你不停地刷抖音或快手,是因為真的刷到了讓你興奮的視頻嗎?不是的,是你對於下一個就能刷到讓你捧腹大笑或性趣盎然的視頻的期待在作怪。你拖延工作不做事真的拖延的這段時間有做什麼事使你快樂嗎?不是的,是你期待拖延這段時間你會特別放鬆,就像是賭徒們相信自己下一把肯定能贏。

不停地對獎勵的期望,也是部分強迫症患者的誘因。我們的大腦錯把獎勵的期待當做快樂和滿足,所以,我們會從不可能帶來滿足的事物中尋找滿足感,比如我們會從不斷拖延的時間中,尋找放鬆帶來的滿足感,但往往發現那些被拖延的時間,其實也只是在無聊中度過罷了。


未來的快樂會打折


10分鐘避免及時行樂悖論,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拖延只是保護色


既然大腦實際上存在及時行樂悖論,我們快樂建立在對未來的期待上。那為什麼還是會有那麼多的享受當下為藉口的放縱呢?

那是因為未來的快樂會打折扣,這是“延遲”效應,大腦的獎勵系統會對將來的獎勵加上很誇張的“通貨膨脹”,同樣的獎勵如果延遲支付的話,就會覺得它的價值直線下降。

舉個例子,最近不少城市政府補貼大眾消費,通過支付寶發放了不少消費券,假設下一輪補貼直接發放現金,但是你可以選擇兩種補貼方式:一是現在給你100元,二是等到1個月後給你發200元。相信你已經做出自己的判斷了,即使這只是個假設,但我相信不少人還是選擇現在就要100元,如果這個假設真實發生了,當你看到實實在在的100元現金時,選擇“現在就要補貼”的人數佔比會更大。

你的大腦會說服你接受現在就要100元,比如你正好看中了一雙鞋子,一件衣服,或者正好想約好朋友去喝花酒。當我們把金額和時間都放大時,這種體驗會越加明顯。比如說現在每個月交100元保險,10年後每個月給你返回800元養老金,大部分人是不願意的,哪怕增值率真的很高。現代人願意吃炸雞喝奶茶,可能會不採取保護措施就發生性行為等,都是因為快感是當下的,而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這些好處都是延遲支付的。就像拖延症者會選擇拖延而不是高效工作,因為拖延的放鬆是當下的,有個不用加班的週末時光是將來的。而所有將來的獎勵,都會被大腦認知打折扣。

多說一句,每個人對於未來獎勵的折扣率不同,有些人覺得1個月後的200元可以折扣為現在的100元,而有些人覺得它只能折扣為現在的80元,折扣率越低的人,自控力越強,也越容易成功。


10分鐘法則改善“及時行樂”


10分鐘避免及時行樂悖論,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拖延只是保護色


未來的快樂被打折,讓我們只能專注於當下的“及時行樂”,而這些又不是真正的快樂。要改變這個困境,可以利用大腦的另一項有趣機能。

你最初得到的獎勵就是你想保留的東西,比起得到的滿足,大腦更不願意承擔失去的痛苦。比如上述假設的現金補貼,比起1個月後得到200元,大腦對現在失去100元的不快反應更加強烈。

但是換種方法,先給你一張200元的電子票,告訴你一個月後可以在支付寶兌付,但同時你也可以選擇現在就兌付,但需要收取50%的手續費。這個時候大多數人就會選擇等到1個月後,因為大腦認為現在兌付失去了100元,這讓它很不快。

應用在改善拖延上,我們可以把工作後的計劃先擬好,比如說完成當下工作後,週末可以去打一場球賽、喝杯咖啡、再吃頓好的。然後告訴自己,是否願意把這個週末放鬆計劃,改成現在的拖延去玩手機或看視頻。

為了讓我們不被衝動綁架,而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大腦的理智,有個10分鐘法則的小技巧。

當面臨難以拒絕的誘惑時,告訴自己OK可以的,如果10分鐘後我還想要,那我就接受這個誘惑。比如說當你下午工作很想喝奶茶時,告訴自己再等10分鐘,如果那時候我還想喝,那就喝吧。當你想拖延時,告訴自己先試著再工作10分鐘,如果10分鐘後還是像要拖延,那就拖會兒吧。而這10分鐘裡,你就可以停下來想一想,你是否願意把未來的獎勵,折扣為現在的及時行樂(想想你已經得到的200元補貼,現在就兌換的話要失去的那100元手續費)。想喝奶茶的,你願意將已經在購物車中,在即將到來的夏天就可穿上的美美衣服,折扣為現在對於奶茶的滿足感,而等夏天到了時,就只能穿長裙遮住自己的肉肉嗎?想拖延的,你是否願意將已經計劃好的和家人或朋友的歡聚計劃,折扣為幾個小時可能也挺無聊的拖延時光。


接受並體驗誘惑,才能放下誘惑


10分鐘避免及時行樂悖論,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拖延只是保護色


如果10分鐘後你還是拒絕不了誘惑,沒關係,不需要自責,而是要自我諒解,並接受誘惑。這是因為自我批評會給自己造成壓力,而大腦為了解壓反而會基於衝動讓你去做它認為能給你當下帶給快樂的事情。此時大腦會對你說“那又如何”,如果你在減肥時,在10分鐘法則後還是吃了一點炸雞或甜點,你感到自責,但你的大腦會說,那又如何,反正已經吃了一口了,要不吃完它吧。吃完後大腦又會說,反正已經打亂節食計劃了,那還不如好好享受下。

而自我諒解會排解壓力,讓你找回自控力,不讓自己放縱地吃下去。(多說一句:有些我們認為只是嘴上說說的話,其實具有極大的力量,所以不要吝嗇你的讚美與安慰,哪怕是對自己說。也不要輕視那些別人說給你聽的安慰性“好話”,它們真的會發揮作用,只是你自己沒有察覺到。如果你正在苦惱自己事情太多沒時間休息,或者最近又長胖了2斤,不要覺得愛人說的“注意多休息”和“沒事,你現在這樣很美”只是沒有意義的空話)

在接受誘惑時,去仔細感受,你甚至可以把體驗記錄下來。比如描述出你吃垃圾食品時的味道,記錄下自己拖延工作去放鬆時的心情等等,可能你會發現實際上你並不需要那種體驗,你可能並不想吃垃圾食品作為下午茶,你甚至都不想吃東西,只是想停下工作休息下。你也並不是想拖延,只是想先完成其他工作項。

當然你也可能會覺得這些體驗完全無法讓你滿足,可能你覺得垃圾食品的口感可能過於油膩和鹹辣了,不是你想象中的完美味道。拖延的時間你覺得其實很焦慮又無聊,一點都不快樂,不是你想要的放鬆。

神奇的是,不管你意識到這些誘惑不是你想要的體驗,還是不夠滿足你要的體驗,都會讓你對無法控制的事有更強的自控力。


4點總結


1.及時行樂是要珍惜當下,找到真正讓我們快樂的,有意義的事情;

2.大腦認知對於未來的快樂會打折,迫使我們選擇“及時行樂”,可是當下的快樂往往並不是真的快樂,只是基於我未來會快樂的一種期待,這是“及時行樂”悖論;

3.要解決及時行樂困境,可以在面對誘惑時,花10分鐘時間,去想象未來的快樂是我們已經得到的(比如想象你沒有拖延而是高效完成工作後陪家人、朋友或自己放鬆的時光,把事件和體驗感想得越細緻效果越好),而及時行樂要把這種已經得到的快樂剝奪,替換為當下的放縱,10分鐘再問自己是否確定要這麼做;

4.對於沒有拒絕的誘惑,不要自責,要接受它體驗它,感受(最好描述出來)誘惑實現時的體驗,看它和自己想象中的體驗是否一致。這有助於你提升自控力。


----你最近“及時行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