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體育“陽剛之氣”

重塑體育“陽剛之氣”

作者:趙彝 王曉芳

毛主席爺爺曾說:“體育,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健康的體魄,勇敢的意志和樂觀的態度都是拯救中華民族所需要的。然而,當代學生說話低聲細語、外表油頭粉面、承受能力脆弱等,媒體、專家和學者紛紛表達擔憂之情,認為青少年陽剛之氣的缺失不僅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更有可能關係到國民精神和國家的興衰成敗。為此,《人民日報》和“人民網”曾專門刊文呼籲當前我國的教育“不能缺失陽剛之氣,尤其要重視培養當代青年的陽剛之氣”,那麼, 在當前中國社會,青少年一代的陽剛之氣因何匱乏,作為塑造陽剛之氣的學校體育應該做出怎樣的應對?

一、當代青少年陽剛之氣匱乏的原因

(1) 互聯網普及的大環境下,學生價值觀導向受影響。

當代社會由於信息的普及,帶來人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對身體的輕視,在所謂“尊重人性”“追求個性”以及“多元化、 中性化審美”等思潮的影響下漸成“潮流”,對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產生了消極的導向作用。

(2) 社會環境和生育政策的影響

1982 -2015年為控制人口總量和增量,我國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他們從小就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之中,因此較為缺乏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相對於農耕時代而言,男性和女性在社會分工中的體力性差異越來越小。長此以往, 男性的體格,尤其是四肢逐漸趨向於纖細化和痩弱化的女性特徵,“小鮮肉”“花美男”以及“中性風”的 體型就是典型代表。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上述幾種 體型和所謂的“賣萌”“撒嬌”等結合在一起,對青少年崇尚“中性化”甚至陰柔的審美觀產生了強烈的導向作用,陽剛之氣反而成為異類,有些時候甚至被認為是野蠻和粗俗的代表。

重塑體育“陽剛之氣”

(3)學校體育實踐的侷限

考慮到安全問題, 多數體育老師選擇低負荷的體育課,在我國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體育課堂以遊戲為主,相比而言,歐美及日本等國的兒童很早就接受訓練負荷較高的練習,進行長跑、冷水浴、游泳、野外生存等嚴苛訓練。另一方面,我國幼兒教育階段,師資結構整體呈現出“陰盛陽衰”的特徵,即女性教師的比例遠遠大於男性教師,在很多幼兒園中,甚至多數幼兒園都沒有男性教師。幼兒的體育教育也基本由女性教師來承擔。中學和高校階段,雖然體育教師以男性居多,但是因為受到安全教學、安全管理等因素的制約, 學校體育中對抗性較強、訓練強度較高、難度較大的體育項目教學時常流於形式,形成“三無”體育課。

二、學校體育如何重塑陽剛之氣

(1)加強引導,樹立憂患意識

作為重塑青少年一代陽剛之氣的重要踐行者,學校體育也應當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要充分認識到青年一代的陽剛之氣與國家命運、民族危亡之間的聯繫,勇於承擔起培養青少年陽剛之氣的重任,做到對學生在思想上引導、在行為上支持、在訓練上督促、在內容上落實。

(2)給學生以“狼性”教育,提高男性教師的比例

遊戲教育雖然能夠起到一些體育教育的作用,但是它並不能夠完全代替體育教育,在“狼性”教育上,日本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比如日本幼兒的身體素質訓練課程以長跑、側手翻、跳箱、倒 立行走等為主要內容,同時以《學校給食法》來嚴格保障孩子的營養搭配,這不僅強化了兒童的身體素質,更營造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孩子們的陽剛之氣。此外,在幼兒園中,需要以政策傾斜輔以社會輿論的導向,分步驟、分階段地提高男性教師的比例,讓幼兒在教育階段的伊始就熟悉和習慣男性氣質,提供一種陽剛之氣的氛圍,避免幼兒對女性教師的過多依賴而產生的怯懦、脆弱等性格特質。

重塑體育“陽剛之氣”

(3)開設“加剛”課程,避免“混課”和“快樂體育”

“一個哨子兩個球”、放羊式的自由活動,就可能完成一學期的課程。這樣的體育課,學生不僅在身體鍛鍊 上收效甚微,而且根本無法體會激烈運動中的對抗、 逆境中的頑強拼搏,也難有機會體驗失敗和挫折。對於“快樂體育” 而言,要明白快樂體育的本意,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遊戲、競賽可以是快樂的,但是一定時常伴隨著艱苦和枯燥的一面,而陽剛之氣也正是在這種艱苦和枯燥 的汗水、疲勞、生理和心理的極限中得以塑造的。正像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中所形容的那樣:“體育之效,至於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 而強意志。”綜上所述,在中學體育教育階段要逐步恢 復和開設對抗性較強、難度較大的如單雙槓、木馬、 摔跤、橄欖球等課程,在學校中營造良好的“加剛”氛圍。

(4) 體育:使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

體育教師應該牢記歷史使命,我們應該培育什麼樣的人?那就是:使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只有具備強烈的陽剛之氣,才能應對好未來社會的種種挑戰,肩負起國家崛起的重任,“少年強則國家強”——梁啟超。

三、學校體育重塑學生陽剛之氣需注意的問題

(1) 避免矯枉過正,注意方向的引領

陽剛之氣的缺失固然有很大弊端,但一味地進行強調極有可能發展到另外一種極端。事實上, 早在多年前,國外的一些學者就已經開始反思西方社會推崇的四肢強健、武斷專橫並且喜好支配他人的所謂“傳統男性”的氣質有可能成為個人和社會的潛在危害。對於個人而言,通過實證研究發現,越是具有所謂“男性氣概” “血性之氣”的男孩在心理健康表現上越槽糕,有時候他們過強的自尊心還會影響 到和別人的和諧相處。而在學習表現方面,對數百名青少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剛氣充盈的男孩學習興趣相對較低,語文、數學、英語等成績也相對較差。因此,學校體育在培養學生陽剛之氣時,一方面需要加強文化的修養,避免陽剛之氣向大男子主義的轉向;另一方面要認識到溫暖、細心、體貼等所謂的“女性” 品質和陽剛之氣也並不矛盾,培養二者兼而有之的青少年才應當是教育的目標。

重塑體育“陽剛之氣”

(2)正視安全問題

可以預見的是,學校體育在實施“加剛教育”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安全問題。安全問題通常會給學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門帶來較大的壓力。面對當前的形勢,首先要明確的是, 既然是“加剛教育”,就伴隨著肢體的劇烈活動或者對抗,受傷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噎廢食。當然,僅有思想上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甚至國家層面的干預,即可以在《體育法》或者《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等政策文件中予以相應的制度支持。其次,根據不同省、市、地區的具體情況,可以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會同體育局以及高校的科研機構,通過大樣本的調查,制定科學可行的、因地制宜的“加 剛教育”課程。再次,需要對“加剛教育”的落實者—體育教師的權益進行充分的保障,避免他們成為在“加剛教育”過程中孩子受傷之後的“替罪羊”。可 以考慮推進“校園體育保險制度”,由保險公司、各類公益金以及學校三方共同承擔“加剛教育”可能帶來的風險。

(3)多方通力配合

學校體育“加剛教育”是有可能成為現實的。但需明白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校體育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家長和輿論的支持。家長的參與及支持對於孩子的陽剛之氣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於學校體育的“加剛教育”的改革舉措,家長更應當以冷靜的態度妥善處理,相信學校、信任並且支持老師的做法。對於媒體而言, 則需要客觀地做好宣傳和報道工作,不應以局部的不足而否定整體的改革方向,還要避免通過斷章取義的方式,刻意營造噱頭,去博得點擊率和傳播量, 人為製造家庭、社會、輿論和學校體育的對立。總而言之,當代青少年陽剛之氣的匱乏是長期以來各種積 弊複合之後的產物,通過學校體育的手段進行改革, 當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樣一個長期的“破冰” 過程中,問題在所難免,所以,家庭、社會和輿論一 定要寬容以待,否則,改革難以長久縱深,甚至可能 適得其反。

重塑體育“陽剛之氣”

早在百年前,毛澤東同志就在《體育之研究》中深刻闡述體育對於塑造國民陽剛之氣的作用和意義:“夫體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 畏,若敢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在當前,這段論述依舊振聾發職。我們要認識到對青少年陽剛之氣的培 養,不僅關係到個體的前途,也可能影響民族地位和國家發展。期望家庭、學校和社會能夠緊密配合,以學校體育為突破口,重視“加剛教育”,重塑當代學生的陽剛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