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賴”不能亂叫,請給企業家一點尊重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下行壓力的增大,許多企業陷入了困境。銀行債務、法律糾紛等時常困擾著民企的發展,甚至窘境,許多企業家被銀行列入了失信黑名單,變成了老賴。各路媒體找到了新聞題材,大肆宣傳;吃瓜的群眾也有了新的談資,乘機起鬨。一時間“老賴”甚囂塵上,充斥在茶餘飯後,街頭巷尾。

老賴作為一個不誠信代名詞,不能亂叫,不能把企業家一棒子打死。創過業的人都知道,生意本來就有大起大落,有成功有失敗。許多資金鍊斷裂的企業往往是務實的企業,他們的老闆希望熬過最困難的寒冬,保住員工的飯碗,最後可能資不抵債,出現了欠貨款、拖工資的情況。再加上債主的法律起訴,就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老賴。

其實,企業家的所謂“不誠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銀行在其中就扮演到了很不好的角色。銀行最初的定位就是協助實體經濟的發展,而現在的銀行完全抽乾了實體經濟的血。“錦上添花,落井下石”是對銀行業最好的形容。許多企業就是最後倒在銀行最關鍵時刻的落井下石,抽乾企業的最後一點救命錢,斷掉了最後一點流動資金,把企業徹底推向了萬劫不復深淵。一個做企業的朋友深有感觸的說“從此再也不碰銀行的錢,銀行落井下石的手法就是一場噩夢”。

“老賴”不能亂叫,請給企業家一點尊重

民營企業家這個群體應該得到社會的包容和理解,不能在企業家困難的時候再扣上一頂老賴的帽子。中國的民營企業解決了80%以上的就業問題,為社會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華為公司創業之初,任正非也是負面新聞、債務糾紛不斷。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來看,他當初就是實實在在的“老賴”。如果在當時是現在的環境,也就沒有現在的、世界的華為。還有許多著名的大企業,創業當初都曾有過現在所謂的“”老賴“”經歷,正是因為時代的寬容,才會有他們今天的成就。

當然,對那些品質惡劣的商人,應該要嚴懲。但是衡量一個企業家的品質優劣,經濟指標只是一個參考因素,但不是全部。所謂“”失信人”的標準要完善,現在所謂的大數據不是萬能的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對企業家的寬容應該更與時俱進。只有寬容的時代才會造就有擔當的企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