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電商,打造上海在線新經濟的精彩

海派電商,打造上海在線新經濟的精彩

緊鑼密鼓,馬不停蹄。

4月23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赴企業調研在線新經濟發展情況,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參會的企業包括東方財富、餓了麼、拼多多、小紅書、B站、喜馬拉雅、盛趣信息技術、閱文集團、衛寧健康。

其實,3月9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剛走訪了喜馬拉雅、B站、餓了麼、小紅書。3月11日,趣頭條、盒馬鮮生的負責人也出現在市級的企業家座談會上。可以說,上海市領導和上海互聯網標杆企業的負責人一見再見,這既是在檢閱上海的互聯網方陣,也是對發展在線新經濟、對通過海派新零售提振消費的期待。

4月13日,上海發佈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在線新經濟23條”),提出4個“100+”目標,這成為上海全面發力在線新經濟的集結號。4月23日,上海又發佈了《關於提振消費信心強力釋放消費需求的若干措施》,宣佈舉辦“五五購物節”,也亮出打造“上海雲購物”的決心。未來的上海,將在雲端飛翔,擁抱無人工廠、遠程辦公、在線金融、在線展覽展示、生鮮電商零售等領域的未來機會。

在大疫的特殊環境下,上海在線新經濟實現“逆風成長”。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商品類網絡購物交易額逆勢增長19.1%。嗶哩嗶哩營收預計增長118%,喜馬拉雅增長32%。特別是在生鮮領域,盒馬鮮生在全國200多家會員店迎來線上線下雙增長,線上流量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線上訂單比重自50%增至80%,甚至半夜調鬧鐘“搶菜”一度成為很多市民的功課。拼多多自3月15日以來,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數已經穩定在5000萬件以上,較去年同期增長60%。在淘寶直播上,上海也成為“品牌直播第一城”。

餓了麼、盒馬、拼多多等海派電商的崛起,讓上海在互聯網競爭的下半場跑出了好成績,也終結了之前所謂“上海沒有互聯網基因”的說法。拿上海本土生長的盒馬鮮生來說,2016年,它剛在上海浦東地金橋國際廣場開出第一家門店,在短短4年時間裡,它在生鮮電商的藍海里開疆拓土,成長為新零售的標杆企業。今年4月17日,盒馬百億產業基地及總部正式落戶上海浦東航頭,預計兩年之後投產使用,年營收將超100億元,盒馬把自己的根深深紮在上海了。這是屬於互聯網的神話,也是屬於上海的奇蹟。

生活服務類電商、在線文娛等在線新經濟企業,能在上海迅速成長、發達,成為“上海牌”的代表,得益於上海濃郁的商業文化氛圍,也離不開上海的互聯網基因:上海品牌為它們品牌加分,上海豐富的零售應用場景成為商業模式的孵化器,上海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的“店小二”精神助推著海派電商的快速崛起。

疫情是危也是機,靈活轉型,順勢而為,充分依託上海的市場優勢、場景優勢、資源優勢,找準各類消費群體的興奮點,雲逛街、雲購物、數字賦能、“品牌直播第一城”全面發力,就能贏得屬於上海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