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廬山》毛主席的遠闊意境

七律·登廬山 1959年7月 毛澤東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 眼 向 洋 看 世 界, 熱 風 吹 雨 灑 江 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 令 不 知 何 處 去, 桃 花 源 裡 可 耕 田?

《七律·登廬山》毛主席的遠闊意境


白話譯文

廬山凌空挺拔屹立長江岸邊,在一路青翠中我驅車盤旋登臨。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風吹來了雨滴又灑向江面。

雲飄江河之上黃鶴當空高翔,波濤直下江東騰起嫋嫋煙霧。昔日的陶潛也不知去到哪兒了,桃花源裡是否可以躬耕勞動?

《七律·登廬山》毛主席的遠闊意境

詩詞賞析:首聯從動態入手。“飛峙”句寫山,“躍上”句寫人,廬山突兀凌空的雄姿,登山者豪邁振奮的神情,俱活現於這“飛”、“躍”二字之中。頜聯承接“躍上蔥蘢”展開,登高望遠,似乎世界的風雲變幻,盡收眼底。

《七律·登廬山》毛主席的遠闊意境

頸聯借想象的翅膀,馳騁於長江上下,西望武漢,九派之上,彩雲當空,黃鶴高翔;東眺三吳,波濤滾滾,煙霧繚繞。尾聯使詩歌出現了深刻的寓意。詩人在這裡妙用了陶淵明所著《桃花源記》這篇千古傳頌的美文。通過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沉澱,“桃花源”已附添了許多象徵意義,但它最主要的象徵意義是指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這種子虛烏有的社會只有告慰心靈,而在人世間卻永遠無法見到。

《七律·登廬山》毛主席的遠闊意境

這首詩以廬山的雄偉突兀,長江的恢宏壯闊,透過詩人豐富的情思、雄健的筆力,顯得氣勢磅礴,意氣昂揚。縱觀此詩,雄奇豪壯,氣勢恢宏,感情激越,境闊意遠!

《七律·登廬山》毛主席的遠闊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