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二十年不斷破局,讓阿里成為中國互聯網第一

PART 01

馬雲在教師節踐行了他一年前的承諾,辭去了阿里董事局主席的職位,算是徹底退休了。

二十年風雲歲月讓阿里巴巴從一個草臺班子最終成為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市值第一,也成為了世界五百強,全球排名前十的互聯網企業。

相比於那些互聯網的同行,馬雲算不上起步早,更不是內行人。

在阿里創業階段,新浪,搜狐,網易就已經三家分晉,騰訊,百度也比阿里起點要高。相比於李彥宏,張朝陽的海外資深計算機背景和丁磊,馬化騰的理科科班出身,文科生馬雲可以說毫無優勢可言。

但是這二十年來,馬雲硬是堅持做著一件事,讓馬雲最終帶領阿里從互聯網的紅海中勝出,站到了浪潮之巔。

那就是不斷地破局。


馬雲二十年不斷破局,讓阿里成為中國互聯網第一

PART 02


相比於那些技術宅出身的互聯網創業大佬,馬雲最大的優點在於,他是一名戰略大師。他對於整個互聯網形式的把控和未來的發展可謂及具前瞻性。

我們看到國內外幾乎所有優秀的企業,都有一種破局的能力,不經歷幾次破局能力的企業是很難站在行業前沿的。

美國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微軟,谷歌,亞馬遜,無一不是如此。

微軟做軟件起家,WINDOWS的大賣讓比爾蓋茨輕鬆霸佔富豪排行榜多年,進入移動互聯網之後,微軟日漸式微。

納德拉的上位讓微軟又獲得了重生,納德拉砍掉了多項微軟無關緊要的項目,AII IN雲項目,由於起步早,目前雲項目成為了微軟新的利潤增長點。

谷歌也並不侷限於搜索,雖然廣告仍然是他們的主營業務,但是YouTube,Gmail都在視頻和郵件領域成為霸主。而且在人工智能方面,谷歌更是獨步全球。

相比於微軟和谷歌,貝索斯的破局能力則更勝一籌。

亞馬遜做線上圖書起家,發明了KINDILE電子書閱讀器,然後不斷擴充商品品類,成為了現在互聯網的線上商業帝國。

同時貝索斯並不滿足,最早就看到了雲市場的價值,目前亞馬遜的雲處理器和雲端收入佔全球市場一半以上份額。不斷的破局讓亞馬遜在去年一度成為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

回頭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互聯網江湖,誰最先,最早,最快,最果斷地破局,誰就真正成為了領頭羊,而那些躺在過去成功功勞簿上安於現狀吃老本的公司則一步步滑向深淵。

搜狐可以說是中國最早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了,張朝陽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的背景和美國互聯網創業的資源幫助他最早就在門戶網站時代獲得了成功,但是高起點未必意味著未來的發展一定順利。

成功後的張朝陽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在娛樂圈的新聞,當他在搜狐大廈樓頂和一眾明星夜夜笙歌的時候,馬雲則在加班謀劃在阿里帝國的未來,二十年來,我們幾乎看不到搜狐有新的項目成功。

從視頻到手機瀏覽器最後到輸入法,都不可避免地最終被碾壓。

“變”與“不變”是個永恆的話題,“不變”不代表穩定,“變”同樣可能意味著重生。這背後隱藏著一個創業家對於目標的追求和未來的定位。


馬雲二十年不斷破局,讓阿里成為中國互聯網第一

PART 03

同競爭對手相比,阿里可以說是最善於主動求變,主動破局重生的。

阿里巴巴的成功已經讓阿里能夠贏利,並且戰勝曾經的紙媒霸主慧聰網在B2B領域取得巨大的優勢,但是馬雲不滿足,他希望在B2C領域取得成功。

面對巨獸eBay,阿里的淘寶選擇三年免費,正面迎戰,再疊加上支付寶的誕生,讓淘寶在幾年之內就將eBay徹底趕出了中國。

08年香港的上市,讓阿里迅速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老大,在B2C和B2B領域都佔據絕對領先優勢的阿里,按理說應該滿足了啊,但是馬雲看到了未來中國人消費習慣的變化。

淘寶必須提檔換代,適應未來中國消費升級的變化,這時候京東已經開始啟動,如果淘寶商城,後來的天貓遲了一兩年的話,恐怕現在的天貓和京東就要換個位置了。

09年的分拆雖然讓阿里經歷了幾年的陣痛,但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阿里走過了十年,天貓也逐漸取代淘寶成為中國網民消費升級的首選。

真正偉大的公司永遠是那些敢於自我革命的公司,騰訊就是通過微信顛覆了自己的手機QQ,AIL IN無線取得成功,之後的歲月,騰訊逐漸將市值趕超了阿里。

馬雲看到了騰訊的崛起和阿里的遲滯,馬雲開啟了第二個十年的阿里破局重生。

阿里雲的佈局只比騰訊早了一年,但是現在阿里云為阿里帶來的利潤卻豐厚的可怕,而且未來極有可能取代天貓成為阿里最具贏利的項目。

來往的斷腕也並沒有打擊阿里的社交藍圖,在商業細分領域,釘釘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支付寶私有化之後,螞蟻金服逐漸成長為中國最大的線上金融獨角獸。

尤其是近幾年,阿里的破局步伐越來越大。

除了對於優酷,餓了嗎,高德地圖等行業領頭羊的收購之外,菜鳥網絡的搭建讓四通一達等優秀的快遞公司整合成了一體,物流能夠更加便捷高效地為線上服務,同時成為對抗順豐和京東快遞的第三極。

盒馬鮮生的佈局則將阿里從一個線上無遠弗界的商業帝國的觸角逐漸佈局到了線下。

幾乎每年,我們都能看到阿里的變革。不斷地裂變,重生,讓阿里和騰訊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的雙姝。

阿里通過這幾年連續地破局,這一年來的營收和利潤增長都高於騰訊,終於在今年上半年市值上又再次超過了騰訊,成為了中國互聯網江湖的NO1。


馬雲二十年不斷破局,讓阿里成為中國互聯網第一

PART 04

當然,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的作用。

楊元慶之於柳傳志,更像是乾兒子,二十年不離不棄,楊元慶曾經帶領過聯想收購IBM,讓聯想成為全球PC的老大,但是因為錯失移動互聯網讓聯想這十年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孫為民之於張近東更像是兄弟,二十年患難與共,孫為民是蘇寧線下商業帝國的締造者,但是線上的發展則讓蘇寧易購有種進退失據的感覺,每年營收和利潤都在增長,但是整個線上的份額卻絲毫不見上升,在拼多多加入戰局後,蘇寧易購在線上的位置越來越尷尬。

張勇最終成為了阿里那個幸運兒,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在張勇之前的十多年,至少有四個人有機會成為阿里的儲君。

不過他們都沒有那麼幸運,因為戰略,價值觀,個人的問題,被馬雲毫不留情地手起刀落,成為了阿里成功路上的鋪路石。

相比於很多企業家的懷柔和溫情,馬雲則在用人方面顯得冷酷無情的多,馬雲說過“開除人,心要善,刀要快”。他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馬雲二十年不斷破局,讓阿里成為中國互聯網第一

PART 05


孫彤宇算是阿里的第一代有希望的儲君,1995年便跟隨馬雲加入中國黃頁,開啟了南征北戰的互聯網生涯。

1999年作為馬雲創業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之一,在馬雲的授意下,孫彤宇帶領一支團隊在新千年伊始秘密開始籌劃淘寶網,可以說是孫彤宇一手締造了淘寶網。阿里在香港上市前,淘寶網的年營業額已經達到了400億,佔到當時市場份額的80%,可以說是阿里當時最有盈利性的項目。

而且在孫彤宇的帶領下,淘寶還將美國互聯網巨獸eBay一舉趕出了中國。阿里第一次上市之前,若論功績,可以說無人能出孫彤宇其右。

但是可惜的是,由於對於淘寶網未來發展戰略的理念不合,孫彤宇和馬雲最終還是分道揚鑣了。在2007年以安排去海外學習為由離開了淘寶,次年阿里上市之後,孫彤宇徹底告別了阿里。

如今孫彤宇在天使投資行業也算是混得風生水起,前兩年大熱的拼多多便出自於孫彤宇的天使投資之手。

和孫彤宇這些跟隨馬雲多年的十八羅漢不同,衛哲算是阿里的第一代真正的職業經理人,在來到阿里之前便頂著百安居中國大區總裁的光環空降。之前還獲得了”2005年中國零售業十大風雲人物”的稱號。

馬雲對這名空降兵可謂給予厚望,最高光時,兼任阿里的CEO和COO兩項重擔。

但可惜的是,衛哲在阿里的時間並不長。由於2010年中國供應商客戶涉嫌欺詐事件的不斷髮酵,為了維護阿里的多年來誠信至上的聲譽和客戶第一的價值觀,馬雲還是忍痛揮淚斬馬謖,拿下了衛哲。

衛哲離開阿里後,同樣在投資界也闖出了名堂,自己成立了嘉御基金,投資了多個互聯網公司,同時自己也擔任卓爾等大公司的獨立董事。

如果說孫彤宇和衛哲還只是儲君的話,那陸兆禧則是阿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太子。從事酒店管理工作出生的陸兆禧在99年便加入了阿里的華南區市場的開拓。

一系列成功的業績讓馬雲把支付寶的開發重任交給了陸兆禧,外號鐵木真的陸兆禧也絲毫沒有辜負馬雲的信任,支付寶的橫空出世和在孫彤宇離職後接任淘寶後的表現,都讓馬雲相信陸兆禧是個開拓能力極強的人。

2013年馬雲卸任了阿里的CEO。並將權柄交付給了陸兆禧,或許是生不逢時,也或許是陸兆禧只適合做一名將才。

微信推出後的幾年,讓阿里在社交和金融支付領域節節敗退。來往的失利和微信紅包的偷襲讓阿里在幾年間市值被騰訊迅速超過。

強勢的馬雲是不能允許這麼一位領導人掌舵阿里的,2015年陸兆禧以被調任為阿里董事局副主席的形式被杯酒釋兵權了。也許是前面十幾年的創業太過艱辛,這幾年鐵木真的消息不多,目前還在阿里擔任董事局副主席的閒差。

如果不是跟隨丈夫孫彤宇,彭蕾也不會陰差陽錯地加入阿里。

身為女性的彭蕾在阿里前期一直擔任首席人力資源官,果然的作風和堅定的職業操守深得馬雲的欣賞。據說孫彤宇離職前夕,身為妻子和人力高管的彭蕾至始至終未和丈夫提過相關人員調動的消息。

之後彭蕾先後擔任了支付寶的CEO,在馬雲的支持下創立了螞蟻金服。並且擔任螞蟻金服的CEO和總裁的職務。

但是這位被稱為阿里最有錢勢和權勢的女人在2016年之後先後被調離了支付寶和螞蟻金服的崗位。由具有20年財務經驗,常年從事CFO,並且更有財務專業背景的井賢棟接替。

而彭蕾則被安排負責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的開拓。廟堂之高的彭蕾還是沒有避免丈夫在阿里的命運輪迴。在阿里更專業化的大戰略之下退居了二線。


馬雲二十年不斷破局,讓阿里成為中國互聯網第一

PART 06

從孫彤宇到衛哲,從陸兆禧到彭蕾,一切為了服從阿里發展的總體戰略和價值觀。馬雲還是最終在不斷破局中為阿里尋求更為合適的掌舵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自是後浪推前浪。最終算是勝出的張勇其實也還是如芒在背。

在他身後,同樣財務出身的井賢棟,更年輕有為的80後,掌管著天貓和淘寶的蔣凡,將優酷逐漸拉出深潭的老兵樊路遠,都是張勇潛在的替代者,一旦阿里的營收和利潤失速,彼時或將會被幕後的馬雲迅速拿下。

但是,阿里的成功基因或在於此,所有的人和事都必須為阿里發展的大戰略和堅定的價值觀服務,在這裡,沒有人可以例外。

創業二十年後,馬雲選擇了急流勇退,在第一代互聯網大佬中,他是第一個退出一線的,但是阿里並沒有停止自我變革的步伐,這才是一個企業能跨越百年,長盛不衰的秘密所在。

基業長青,需要不斷地敢於推倒重建。不斷地破繭重生,破局的能力,正是馬雲這二十年來留給阿里最大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