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集郵周豈能淪為“賣貨周”

網絡集郵周豈能淪為“賣貨周”

福建省泉州市集郵部門決定,從4月開始於每月的15日至19日在泉州集郵網廳開展“泉州集郵周”活動。消息發出後,受到泉州郵人的關注。


但是,不少郵友掃描二維碼登錄網廳和細看宣傳海報內容後發現,所謂的“集郵周”就是為了清庫存和銷售包裝郵品的“賣貨周”,上架的郵品基本都是前幾年滯銷的一些專題郵冊,而所謂的“三重好禮,天天有驚喜”的噱頭也只不過是前幾年的生肖郵折的“組合套餐”。


這些郵品經歷過市場的洗禮,已經沒有太多的價格優勢,有的甚至瀕臨市價打折的邊緣。兩款較為應景的新品《鼠兆豐年》大版票郵折、《新中國生肖郵票發行四十週年》“封中封”,消費者要購滿200元郵品才能獲得購買資格。


原本指望對接中國集郵總公司每月20日“上新日”的“集郵周”,變為缺乏誠意的“賣貨周”,自然難以吸引人氣。


集郵營銷從線下走到線上是必然之路,然而,集郵企業如何讓集郵者心甘情願地掏腰包,需要深入思考和精耕細作。


誠然,地方集郵企業與中國集郵總公司相比,確實在資源優勢方面略有欠缺,但並不能阻礙其進行差異化發展。地方集郵網廳是很好的營銷載體,網絡集郵周也是一項很好的線上活動,但“集郵周”只是簡單化的“賣貨而生”,必將受到眾人詬病,很快就會“失寵”。


其實,地方集郵企業可以深挖本地的優勢,藉助主題郵局、郵票上的景點等資源,在微信等自媒體平臺上開設直播活動,邀請當地文化名人、集郵專家等參與到直播中,做新、做精集郵文化這篇文章,待積累了一定的人氣,就順理成章地實現在網絡平臺中“帶貨”的營銷需求。


此外,線上郵品銷售還應在“特”上取勝。筆者從泉州集郵周所推出的郵品中發現,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專題冊,幾款地方題材的郵冊也是多年前開發的產品,且性價比較低,市場認可度並不高。


相比之下,廣東梅州郵政的“微郵局”在挖掘地方題材郵品方面確實花費了一些心思。


近年來,梅州郵政結合當地高鐵開通、馬拉松賽事、重要人物誕辰等推出了相關的封、片、郵折,啟用了風景日戳,並通過“微郵局”代辦、銷售,並且價位適中,抓住了集郵者的需求點。


網絡集郵營銷需要一定時間用心經營和積累,逐漸鎖定集郵目標群體。若急於求成,則適得其反。

(來源:中國集郵報,作者:倪俊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