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城建首座!塔山南路12000噸大橋凌晨轉體成功

10月16日凌晨2點,煙臺塔山南路上跨藍煙鐵路立交橋工程主橋轉體施工正式開始,經過一個半小時的緊張施工,兩座分別重達12000噸的 “雙臂”在空中實現“擁抱”,

煙臺城建史上的首座轉體橋主橋轉體成功,比計劃工期提前3個月。

煙臺城建首座!塔山南路12000噸大橋凌晨轉體成功

轉體施工現場

煙臺城建首座!塔山南路12000噸大橋凌晨轉體成功

航拍轉體現場

煙臺城建首座!塔山南路12000噸大橋凌晨轉體成功

橋樑轉體基本完成


煙臺城建首座!塔山南路12000噸大橋凌晨轉體成功

航拍轉體現場

75噸牽引力拉動,12000噸橋樑完成轉體

16日凌晨1點40分,記者來到位於楚毓路的塔山南路上跨藍煙鐵路立交橋工程現場,此時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最後的緊張準備工作。中鐵十局塔山南路市政工程上跨藍煙鐵路項目經理部項目總工周亮亮介紹說,轉體主要通過主控臺操縱千斤頂完成,兩個油壓千斤頂的牽引力各為300噸,啟動牽引力為125噸,轉體過程中只要保持75噸的牽引力,就可以拉動12000噸的橋樑,完成逆時針的旋轉。

煙臺城建首座!塔山南路12000噸大橋凌晨轉體成功

施工人員檢查設備

據瞭解,橋樑橫跨藍煙鐵路,如果按照常規施工方法,需要在藍煙鐵路上方施工,不僅影響鐵路正常運行,施工過程中需要搭設嚴密的防護設施,增加防護看守人員,加大鐵路運輸調流壓力。為不影響藍煙鐵路既有鐵路列車正常運行,立交橋主跨採用轉體法施工。

煙臺城建首座!塔山南路12000噸大橋凌晨轉體成功

施工人員操作轉體設備

施工大概步驟為:先平行於鐵路澆築混凝土連續梁,在鐵路兩邊各澆築左右半幅梁體,最後使用連續千斤頂推動轉體合攏,以達到成功跨過鐵路,接通冰輪路和楚毓路。

煙臺城建首座!塔山南路12000噸大橋凌晨轉體成功

轉體作業總控臺

煙臺城建首座!塔山南路12000噸大橋凌晨轉體成功

指揮人員隨時報告轉體角度

凌晨2點,轉體正式開始。

現場工作人員每隔一段時間

就報出已經轉體的角度,

每10°報一次。

“目前轉體10°。”“目前轉體20°。”

轉體進行70°時,

進入了最後的緊張調試階段,

橋上的工作人員

隨時和控制檯的工作人員溝通數據,

以保證轉體的精確。

經過1個半小時的緊張施工,

橋樑轉體順利完成!


精度!轉體預埋球腳控制精度為0.5mm

據介紹,跨鐵路立交橋全長682.4m,轉體橋面寬37.8m,引橋橋面寬37.6m,總建築面積25680.24㎡。其中主橋長110m,為2×55m預應力混凝土T構轉體施工,引橋長566米,採用17×30+2×28m裝配式簡支小箱梁。 2個主橋同時進行轉體,轉完以後固定撐腳,對上下轉盤進行混凝土封固。由於藍煙鐵路十分繁忙,為保障運營安全,採用“先建後轉”的方法施工。

煙臺城建首座!塔山南路12000噸大橋凌晨轉體成功

橋樑轉體進行中

轉體最大的難點是轉體制作的安裝,安裝質量和精度一定要確保,前期進行儀器測量和2個主橋的相互複核,確保精準就位。

” 中鐵十局塔山南路市政工程上跨藍煙鐵路項目經理部項目總工周亮亮介紹說,2×55m主橋預應力混凝土T構轉體施工是跨鐵路施工的重點和難點,現場安裝的轉體預埋球腳,需要控制精度為0.5mm、轉體角度為73°。

煙臺城建首座!塔山南路12000噸大橋凌晨轉體成功

航拍轉體現場

2個主橋轉體中,為了保證不“追尾”,主橋和各自的引橋之間預留了合攏段,“轉體完成後就吊裝預製梁,現澆混凝土,然後進行瀝青鋪設和附屬設施施工。

”塔山南路上跨藍煙鐵路立交橋現場施工負責人張程說。

煙臺城建首座!塔山南路12000噸大橋凌晨轉體成功

施工人員在設備上塗抹黃油幫助潤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