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山做活“山水文章”靠山吃山“吃”出新滋味

湯山龍尚村放棄採石做活“山水文章”

靠山吃山,“吃”出新滋味

湯山做活“山水文章”靠山吃山“吃”出新滋味

江寧湯山龍尚村呈現出一幅“家在青山綠水間,人行詩情畫意中”的美麗鄉村圖景。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攝

這個五一小長假,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打卡網紅“小川藏線”,在體驗幾十個連續彎道的驚險刺激後,“藏”在青龍山下的江寧湯山龍尚村美得令人驚豔——陽光照射下,龍尚水庫波光粼粼,或粉或白的桃花、櫻花肆意綻放,民宿、農家樂“鑲嵌”其中,呈現出一幅“家在青山綠水間,人行詩情畫意中”的美麗鄉村圖景。

4年前,龍尚村曾因“窮”而為人知曉,被列為“市級經濟欠發達村”,如今,這裡已是南京近郊休閒旅遊勝地,先後榮獲江蘇省休閒農業精品村、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村、江蘇省文明村等20餘項榮譽。成功“摘帽”背後,龍尚村走出了怎樣一條脫貧路?

精準施策,專業規劃助力脫貧

龍尚村位於南京東郊、湯山西南側,被青龍山、大龍山三面環繞,龍尚湖、扇子埝、龍泉三個水庫分佈其間,獨特的自然條件賦予了龍尚優越的山水資源,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封閉落後。

“2014年我擔任村主任時,村民來村委會反映最多的不是在路上摔倒了,就是門口的水塘又被淹了。”龍尚村黨支部書記孔石峰迴憶,那時村裡沒有主導產業,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打工,留下的村民一部分以種田為生,另一部分則依賴於“靠山吃山”,採石、開挖陶土,產出低下還汙染環境。

經濟落後也導致龍尚村在各類考核中常態化倒數,在街道對村年度考核中,龍尚村連續15年排名倒數第一,2016年被列為“南京市欠發達村”。

為精準施策,著力提升村莊“造血”功能和自身發展能力,幫扶單位江寧區紀委專門邀請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三所所長張川為龍尚村未來發展做專業規劃。經實地考察,張川決定做活龍尚村“山水文章”,充分對接湯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消費需求,走農旅融合之路。歷經10個多月反覆論證,江寧第一個以村為主體的發展規劃——“龍尚漫谷”發展規劃順利“出爐”。

生態優先,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據介紹,“龍尚漫谷”發展規劃以特色農業、鄉村休旅為主題,將建設以農業種植、農趣體驗、濱湖休閒、浪漫度假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型社區,主打葡萄產業與種植,突出“山谷—水系—田園”特色景觀風貌,形成“吃、住、行、遊、購、娛”一體發展的鄉村旅遊產業體系。

方向有了,路徑自然清晰。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龍尚村先後關閉4家陶土企業、2家採石場和2家磚瓦廠,全力恢復生態環境。同時梳理出3098畝耕地、1800畝山林和1000畝水面,悉數流轉後,再轉租給種植大戶,每年光租金就近100萬元。

土地連成片後,規模效應也逐步顯現,通過“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龍尚村集葡萄、草莓等種植、銷售、採摘、加工等為一體的休閒農業產業不斷壯大,成功帶動200多個村民家門口就業。

與此同時,龍尚村先後完成長2.7公里寬9米的“龍尚大道”、橫穿青龍山的“板湯線”提檔升級,成功將龍尚與江寧其他美麗鄉村串聯成線,打通了制約龍尚發展的“任督二脈”。2018年,龍尚村整體推進尚莊、孫家邊美麗鄉村建設改造,並啟動龐家邊特色田園鄉村、澗南環境整治等項目。

擦亮“顏值”後,曾經偏僻落後的小村莊逐漸有了人氣,每逢節假日,不少遊客專程自駕前來遊山玩水,成為當地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2018年底,全村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

持續造血,村集體收入明年衝刺千萬

為了進一步打響“龍尚漫谷”品牌,壯大村集體經濟,龍尚村決定向項目要可持續發展。於是,近年來,葡萄主題酒店、親子樂園、龍尚湖漂流、民俗酒店等優質項目接二連三落地。去年7月份試營業的“壹畝方塘”溫泉民宿是龍尚村首家民宿,因地理位置優越、設計理念獨特而備受遊客喜愛,每逢節假日,不少人專程前來泡溫泉、看星空,22套客房間間爆滿。

在龐家邊自然村,特色民俗商業街區目前也已進入施工階段,未來這裡將變成集酒店、餐飲、零售、養老公寓於一體的特色街區。“同樣是小山村,可景色變了,鄉親們的日子也變了。”眼看著家鄉從貧困落後的小山村蛻變成集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秀美村莊,龐家邊村民劉必根感慨萬千。和劉必根一樣,越來越多的村民覺得“日子有了盼頭”。據統計,目前龍尚村人均年收入超3.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近50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支持龍頭項目做大做強,同時積極引導村民通過開辦農家樂等形式參與鄉村發展,力爭在明年成為湯山街道第一個經營性年收入達1000萬元的村。”望著眼前的綠水青山,孔石峰信心滿懷。

南報融媒體記者 杜瑩 通訊員 郭明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