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春天之後 採摘的人終於來了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 攝影 王穎)4月28日,北京平谷區大興莊鎮大興莊村,連綿的溫室大棚坐落在村外的田地中,大棚中的櫻桃樹上,鮮紅的櫻桃掛滿了枝頭。這裡是北京櫻桃成熟最早的地方之一,每年4月中旬,這裡的大棚櫻桃、油桃就開始成熟,供人們採摘。但今年的櫻桃採摘季,卻顯得有些安靜,沒了往來不息的車輛和人潮。不過,這個五一假期,錯過了整個春天之後的京郊果農和菜農,終於等到了採摘的人,儘管還是比往年少,但綿延的大棚裡,至少有了採摘人的身影。

安靜的春天之後 採摘的人終於來了

大棚裡終於迎來了採摘人。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路邊的水果攤

平谷多山,9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三分之二是山區和半山區,僅有中南部小部分是沖積平原,大興莊鎮就處在這片山區中的小平原上。相對山區,這裡的氣候更溫暖一點兒,大棚水果成熟的也更早一點兒。

4月28日中午,大興莊鎮大興莊村外的大棚區,薛桂華夫妻坐在田間道路的路邊,面前擺著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幾個小塑料盆,盆裡是裝好的櫻桃和油桃。

薛桂華有兩棚櫻桃,100多棵樹,她是大興莊最早種大棚櫻桃的人之一,也是一年中最早開啟水果採摘的人之一。她告訴記者,價格好的時候,最早成熟的一批櫻桃,採摘價格可以達到150元每斤。

“這100多棵樹,可以採摘一個月左右”,在櫻桃大棚裡,薛桂華指著她的櫻桃樹對記者說。和露地上的樹不同,大棚裡的櫻桃樹是斜著長的,它們的主幹從小就被繩子拉斜。這樣的樹,不會長得太高,可以儘可能地節省空間。


即便如此,溫室大棚也加高過一次,記者看到,溫室大棚的後牆明顯地分為上下兩段,下段是土坯,上段是磚牆。“以前我們主要種菜,不需要那麼高,後來改種樹了,高度不夠了,就又加高了一段”。

安靜的春天之後 採摘的人終於來了

可以看出大棚加高過一次。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薛桂華還有兩棚油桃、兩棚草莓,油桃也已經成熟,和櫻桃幾乎同期。


記者看到,大棚裡的油桃和露地桃樹的差異同樣很大,幾乎沒有樹冠,一根筆直的樹幹上,長滿了短短的樹枝,樹枝上掛滿了黃的、紅的油桃。

安靜的春天之後 採摘的人終於來了

樹枝上已經掛滿了油桃。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一張凍害清單

相比露地櫻桃,大棚裡的櫻桃產量不高,儘管價格很高,但總體收入沒有想象的那麼多,薛桂華告訴記者,去年是價格最好的一年,她的100多棵櫻桃樹,總共收入14萬。

因為疫情的關係,今年的情況顯然要差了不少,“我們估算了一下,兩棚櫻桃今年的收入,能到8萬就不錯了”,薛桂華說。已經過了採摘季的草莓同樣如此,收入不到去年的一半,“主要是採摘的人太少了”。

每年京郊的採摘,在春節前後就已經開始了,最初是大棚草莓,然後是大棚櫻桃、香瓜、西瓜、桃、杏等,然後是露地的水果蔬菜,一直延續到入冬的蘋果。

安靜的春天之後 採摘的人終於來了

大棚櫻桃。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薛桂華的草莓和水果,整個上半年都可供人們採摘,但今年的情況顯然不樂觀。疫情緩解、警戒等級下調之後,每天來採摘的人,也不足往年的一半。“你看這路上,往年車來人往,今年半天也看不到個人”,她說。

大棚水果價低難銷,但至少還能保證產量,即便只有往年一般的價格,也能保證他們不會賠本。相對大棚水果,露地上的水果可能更麻煩。

就在4月下旬,北京遭遇大風降溫,京郊許多農作物都因此受損,這可能直接影響京郊農民今年的收入。

就在路邊的水果攤後面,薛桂華的丈夫羅相全坐在另一張桌子前,正在記錄著村裡各家露地水果的受災情況。

這張表上顯示,受災程度最高的品種,達到70%左右,最低的也在20%左右。“凍害發生的時候,很多品種的果樹正在花期,或者剛剛坐果,溫度一降,開花的可能不坐果了,坐果的也可能脫落,那些沒脫落的,也有可能凍壞,很難長成了”,他說。

有蟲子的蔬菜

“今年確實比較難”,同是大興莊村村民的楊軍對記者說。

楊軍不種果樹,他的大棚裡種的是各種各樣的蔬菜,菜花、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等。

安靜的春天之後 採摘的人終於來了

楊軍大棚裡種了各種蔬菜。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楊軍告訴記者,他有20多個大棚,分別在兩個地方,參加了兩個合作社,他的大棚蔬菜,也主要通過採摘的方式銷售,“往年這個時候,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採摘,忙不過來。最多的時候,一天能來十個大巴的人,但今年,這路上哪兒有車?”他說。

採摘的人少,但菜不等人,楊軍每天都會給市區各個市場、超市、菜店送菜,而在以往,則是菜店、超市的人來地頭拉,“以前我們不太願意賣給蔬菜店和超市的人,因為價格低。但今年,想賣他們也不來”,楊軍說,“其實我們也不敢讓他們來,市區流動人口多,感染的幾率更大,與其讓他們來,還不如我送過去”。

楊軍的大棚邊上,同樣也擺著一個小小的蔬菜攤位,上面放著幾顆已經有些發蔫的生菜、菜花等,氣溫很高,放在外面的蔬菜很快會脫水。楊軍表示,這些擺出來的只是樣品,真買菜的人,要麼自己去棚裡採摘,要麼他們摘好了再賣。

和超市、菜店的蔬菜比,楊軍的大棚菜很便宜,大部分品種的價格都在3元至4元之間。但也有特別貴的,楊軍告訴記者,最貴的是一種西紅柿,每斤30元。


“這種西紅柿是特殊的品種,就是那種小時候味道的,而且完全是綠色種植,不用化肥和農藥,因此產量很低,一般西紅柿畝產在萬斤以上,這種只有5000斤左右,所以價格比較高”。

在記者探訪的時候,也遇到了幾位來買菜的人,楊軍會向每一個人解釋,他的蔬菜,全部都是綠色食品,不用化肥農藥。

因為是綠色種植,所以有時候菜上難免會發現蟲子,這會讓買菜的人卻步,也讓楊軍無奈,“其實蟲子都是挑好的吃,有蟲子的才是最好的,而且有蟲子,意味著沒有農藥。”他說。

被拒絕的大巴

五一假期,在錯過了整個春天的採摘之後,大興莊村終於等到了來採摘的人們,草莓早已經過季,大棚裡的櫻桃也到了掃尾的時節,但油桃採摘正在旺季。

難得的五天長假前,應急響應級別下調,更多的人開始走出家門,來到郊外,享受遲來的休閒。薛桂華的大棚裡,每天都能賣出數百斤油桃,楊軍整天忙的沒工夫吃飯。


安靜的春天之後 採摘的人終於來了

楊軍在大棚裡挑菜。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不過,採摘的人,仍不如往年那麼多,5月4日,記者再次聯繫楊軍,他告訴記者,假期中來採摘的人確實多了不少,但總體人數不算多,20多個大棚的蔬菜,還有一部分要靠他往各個銷售點送,“現在主要是三個渠道,採摘、電商,還有一部分則送到各個菜店”。

往年川流不息的大巴,五一期間也終究還是沒來,不是大巴不來,而是楊軍不讓來。他告訴記者,大巴一般都是旅遊公司組織的,五一前也有熟悉的旅遊公司和他聯繫,但他拒絕了,“雖然疫情緩解了,但還沒解除,人太多的話,很難保證不出問題,所以就拒絕了。我們辛苦一點兒,少賣一點兒沒問題,保證安全是最重要的。”他說。

其實在假期之前,就有人聯繫過楊軍,甚至希望楊軍安排遊客吃飯,但他當時就拒絕了,“我們賣菜的,當然希望大家都來買,但在這個時期,還是小心一點兒好。”他說。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影 王穎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世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