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紅色家庭

我出生在一個紅色家庭,一個軍人世家,軍人氣節時刻薰染著我,紅色傳承始終在延續…

我的父親母親

我的紅色家庭

我的父親王進,原名王翰林。父親少年從軍,我曾多次聽爸爸說,他當兵時,首次體檢因為體重偏輕被淘汰了,爸爸不服氣也不認命,第二天跑去繼續報名參檢,還理直氣壯地告訴體檢的人,“我的體重你們弄錯了,不信你們稱…”結果二次體檢還真就合格了。我曾追問過爸爸,為什麼頭天體重輕,第二天就不輕了呢?爸爸總是神秘地笑而不語,直到有一次爸爸和先生喝酒時才破了這個謎——原來當時由於生活條件差,二次體檢前,爸爸在小河邊喝足了水,挺著圓鼓鼓的小肚子去稱體重,這樣才圓了爸爸的從軍夢。

懷著這樣一份矢志不渝、對黨忠誠、建設國家的信仰和信念,爸爸踏上了愛國從軍路。他和戰友們,一起坐著悶罐火車一路北行到了內蒙古,從此成了鐵道兵十一師89355部隊的一員,為國家工程建設事業奉獻青春。此後不到兩年,爸爸因著他的寫作功底深、辦事能力強,再加上爸爸生性豪爽大氣,樂於助人,在團機關工作影響好,很快就引起領導的重視被提了幹,時任司令部參謀。

其間,爸爸立功無數,也是當時的雷鋒式戰士,多次作為標兵參加各類紀念活動,更令人自豪的是,爸爸曾被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接見過。很快,爸爸就認識了在同一部隊的媽媽。沿著曾外公和外公熱血報國的紅色路線,我的母親馬惠文女士巾幗不讓鬚眉,攜筆從戎,以醫務工作者身份進入部隊參軍入伍救死扶傷。

爸爸和媽媽結婚不久,就遭遇了舉世震驚的唐山大地震,那是真正的天災,當時部隊仍住在灤平縣山區,營房不遠山頂一水庫因天天遭大雨襲擊,水庫倒堤,洪水兇猛衝下山直衝營房,媽媽說,當時突然感覺房子在搖晃,感覺像在船上,沒過多久,外面就沸騰了,“地震啦…”“發水啦…”緊接著,司令部收發員就來接媽媽,但是已經來不及了,洪水瞬間而至,收發員拉著媽媽就跑。他們隨著人流奔跑,面對突然而來的災難,人們的求生意志之強。媽媽說,地震洪水來的突然,當時的人都亂套了,遇樹上樹,有房爬房,媽媽也在收發員和當地群眾的幫助下爬上了房頂,一目望去,很多不高的樹木和房子都已被淹沒,水上漂浮了很多鍋碗瓢盆,更有很多孩童坐在澡盆裡漂浮不定…而當時正在司令部值班室值班的爸爸不顧一切,拿著警報器跑步向值班參謀長彙報。及時拉響警報,減少了損失,沒有人員傷亡,最後部隊給爸爸全團通報嘉獎!後隨部隊趕往唐山參加抗震救災。 我的軍醫媽媽,也一直髮揚著醫者精神,治病救人,助人為樂。

現如今,我的父親母親也都七十高齡,但每每回憶當年,他們的眼神還是那麼清亮犀利…

我的先生

我的紅色家庭

沿襲著從小即被種下的紅色基因,我選擇了我的先生。

先生是現役軍官,2002年高考進入素有“軍中清華”稱號的國防科技大學成為一名懂技術會管理能指揮的複合型軍官苗子,因學習成績突出、專業能力拔尖,被學校推薦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免試碩士研究生,參軍近二十年,先生先後多次參加過地方抗洪、抗雪救災任務,這也是每年的必備科目。

2008年年初,我們國家春節前後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冰凍災害,剛分配到部隊任職準備和戰士們歡度春節的時候,先生就接到了奔赴江西抗冰救災的命令。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先生到連隊還沒來得及喝口熱水,毅然把剛放下的行軍背囊又重新扛上肩膀,和大部隊驅車千里走進贛北救災現場,硬是用血肉之軀,在滿是泥濘和荊棘的山裡,把百噸鐵塔扛上山頂,為了就是讓百姓們能在年前用上電,過上一個溫馨祥和喜慶的春節。因急難險重任務時衝鋒在前,江西日報頭版專題報道過先生先進事蹟。多年來,先生時刻牢記“國家使命重於泰山、百姓生命高過頭頂”信條,一直奮戰在基層一線,因工作實績突出,多次受到部隊各級獎勵表彰。

而在前兩天,颱風“利奇馬”喧囂而來,氣勢洶洶地直撲浙江沿海一帶,並於10日01時45分在浙江省溫嶺市城南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6級(52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30百帕,而我的先生就駐守在溫嶺。關鍵時刻,先生和他的戰友們再次衝在了險情第一線——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徹夜不眠,聞令應戰,把雨水當警報,把汛情當命令,火速奔赴防颱一線,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因大水堵塞交通,先生和戰友們徒步趕往救援區域,面對颱風來臨前的十幾米高的巨浪,面對颱風登陸後的海水氾濫、山體滑坡山洪暴發、道路損毀電力中斷,面對嚴峻的雨情、汛情和緊迫的防颱形勢,先生和戰友們無所畏懼,迎難而上,他們涉深水,用身體丈量水深;爬高樹,用脊樑抵擋斷枝;扶纜線,用肉軀保障一方…一批又一批的災民被營救,一車又一車的物資被運送,排洪澇,清淤障,沒有時間休息的他們都是盤地而憩,閉目片刻…

我的紅色家庭

“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紅色家風得以傳承,我很自豪,也很驕傲,我的姐夫,仙女鎮人武部長張祖峰,一直默默的努力工作,高標準地完成各項任務,在平凡的崗位上鐫刻著忠誠,為軍隊後備力量建設和戰備工作、兵役及動員工作做貢獻!

我們要銘記英雄,不忘歷史,我們在傳承父輩的紅色使命的同時,我們的後代也將繼續接力這紅色傳承,乃至子子孫孫,始終如一,不忘歷史,銘記英雄,矢志報國,不負初心!

注:①有文專述我的曾外公李蘭池將軍生平和我的外公馬樹芬的英雄事蹟。

②江西報社記者梁振堂於2008年2月14日就我的先生在抗災過程中的突出表現做過採訪並出專版。

③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