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以為長春卡倫湖以前叫東湖呢?看了這個才漲知識

九臺各個鄉鎮名稱的由來,轉載自吉林家譜

還以為長春卡倫湖以前叫東湖呢?看了這個才漲知識

清康熙九年至二十年(1670-1681年)在吉林省境內修築柳條邊(俗稱邊牆),防止漢人和蒙古人進入,並在境內設有四個邊門,沿邊牆四個邊門,共置二十八個邊臺,今九臺縣就是這二十八個邊臺之一,是北數第九臺。九臺分上九臺、下九臺。縣城設在下九臺,後改為九臺。成為縣名。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吉林省行政規劃的批覆,九臺市撤銷縣級市改為長春市市轄區,命名為長春市九臺區。

2014年12月20日,九臺撤市設區揭牌大會成功舉行。撤市設區,標誌著九臺結束了82年的建縣歷史。

上河灣鎮

傳說有位獵人在河灣子裡打傷一隻老虎,便叫此地為傷虎灣,後譯音為上河灣。王氏祖先王民於清康熙十八年從山東遷至此地,在吉林省城北永智社九甲落戶。

城子街鎮

因街南有遼金時古城址得名。1949年為德惠縣城子街區,1950年為第四區,1955年為城子街區,1956年為城子街鄉,1957年劃歸九臺縣管轄。

土們嶺鎮

土們嶺開發比較早,青銅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現存2處古遺址,即李家村王家屯遺址和山嘴村劉家皮鋪遺址。遼金時期古遺址7處,即二道溝屯、荒山、西山、石龍、金家屯、二道溝嶺東、李家屯等。康熙年間住戶增加,劉氏祖先於乾隆元年(1736年)從山東來此地定居,屯東南部有並列山峰,形若駱峰,故得滿語地名--土們嶺。

葦子溝鎮

清初設牧場時,從察哈爾遣調來的牧民戴姓落居本境的三道溝,後定居岔山稿、土城子,至今戴氏還有多戶居住,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年代本境的浩力堡是蒙古牧民“那達慕”娛樂場地,清末為東鄉所轄。民國時期屬第二區。偽滿洲國時為富貴村,國民黨統治時期為富貴鄉。1947年末彰武縣全境解放後為第二區所轄。1956年劃為葦子溝鄉,因雙徐河溝墉中生出茂盛蘆葦得名。

沐石河鎮

沐石河鎮環境優美,景色如畫,是吉林省級生態示範之一的鄉鎮。明代女貞族滿語為穆蘇石河,沿用之諧音為沐石河。

其塔木鎮

明永樂六年設奴爾十部溝管理護衛此地三條河,其塔木河是其中一條,當時叫奇塔穆;三下江南戰役首戰發生於此。

興隆鎮

興隆鎮位於九臺市西北部,面積為208平方公里,東隔飲馬河與德惠市大青咀鄉相望,北於德惠市昇陽鄉和布海鄉接壤,西南與東南分別與紀家、龍家堡、葦子溝相連,大部分為漢族,還有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交錯分佈,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團結合作,齊心協力,為建設家鄉做出了貢獻。

紀家鎮

因姓氏得名。1949年設紀家區,1956年置紀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1.7萬,鄉政府駐青雲堂,轄盛水泉、二十家子、陶家、腰窩堡、紀家、永增福、姜家、分水、大榆、腰房10個村委會。2000年底撤銷紀家鄉、雞鳴山鄉,設立紀家鎮。

卡倫鎮

卡倫鎮,就是由康熙年間設的卡倫(哨所)而得名,嘉慶二年設鎮,此地原為蒙古族村落,開發較晚,康熙年設卡,嘉慶年先後建立了不少屯落,隨之發展成九臺至長春之間的重要集市,於延續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這裡曾是朝鮮金日成主席進行革命活動的地方,70年代,朝鮮勞動黨派代表團在卡倫拍過金日成主席在此活動過的外景場面;這裡也是國民黨第39集團軍總司令石友三的出生地。

龍嘉鎮

因有人在此搭窩棚居住得名龍家窩棚,民國時改名為龍家堡。解放前為長春縣卡倫八區,解放後為九臺縣第十六區。1956年置龍家堡[Longjiapu]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位於九臺市西南部,距市區18千米。1997年,面積140平方千米,人口3.6萬,鎮政府駐龍家堡,轄龍家堡、雙陽、水鄉、吉祥、楊樹溝、袁家、泉眼溝、翻身、二道河子、腰屯、和平、草城、四家子、南泉、新民、臨河16個村委會和龍家堡居委會。2001年初原飲馬河鎮撤銷併入。2006年劃歸長春市二道區管轄,更名為龍嘉鎮。

東湖鎮

1913年民國制定行政區,歸長春縣第一區卡倫湖管轄。1932年偽滿時期歸雙陽縣第五區新安堡管轄。1949年為放牛溝區,1956年設放牛溝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建鎮。位於九臺市西南部,距市區27千米。1996年,面積115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鎮政府駐放牛溝,轄放牛溝、五一、羊草溝、腰站、甘家嶺、小嶺、荊家溝、團山子、黑林子、雙山、新盛11個村委會和放牛溝1個居委會。2000年放牛溝鎮更名為東湖鎮。因鎮西北有卡倫湖,東有石頭口門水庫得名。

西營城鎮

因遼金時代在此做過兵營,因當時地處九臺市南,為南營城子,解放後為區別於東營城煤礦,改名為西營城。

波泥河鎮

波泥河鎮,因河而得名,波泥、滿語為馬的意思,因境內的這條河水流湍急,大有萬馬奔騰之勢,所以叫波泥(馬)河。關於波泥河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說呢!

胡家回族鄉

胡家回族鄉歷史悠久,是吉林省回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曾是清朝打勝烏拉總管衙門,設由韓大將軍統領的回族“蜂蜜營”是專為清皇宮養蜂進貢的蜜場所在地。鄉內的蜂蜜村有建於清康熙年間的百年清真古寺,建築雄偉壯觀,展示百年民族風韻,是一覽民族習俗的好場所。回族鄉始建於1964年5月14日,以回族為代表的民俗文化,風情濃厚。

莽卡滿族鄉

莽卡滿族鄉因莽卡屯而得名。而莽卡在滿語中是沙丘的意思。莽卡屯地處松花江西岸,隔江與舒蘭相望,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舟楫往來水路交通便利,可以說依山傍水,江山如畫。據《九臺文史資料》介紹,莽卡屯,明代屬扈倫女真烏拉部。早在滿清年間(公元1650年)即有滿族正白旗佟姓大戶人家“隨龍征討”,首先來此開荒佔草。接著又有滿族楊、石兩姓人家相繼來此開荒種地,慘淡經營。到了乾隆年間(公元1730年)又有旗人韓姓人家來此落戶,這樣,此屯逐漸形成了。後來,人們便把先來此地的佟、楊、石、韓四姓稱為“四大家族”,其中楊姓居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