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朱之文為什麼不從村子裡搬走?

“大衣哥”朱之文被踹門風波之後,引起了媒體和網友的廣泛關注。網友不禁提出了靈魂之問:大衣哥為什麼不從村子裡搬走?


“大衣哥”朱之文為什麼不從村子裡搬走?


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其實不是朱之文的角度,完全是城裡人的視角,或者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新城裡人的視角,因此充滿了疑惑。


他們想當然的認為,人一旦實現了階級跨越,就應該理所應當地爭取配得上他的環境。


最基本的,他們認同一條,既然和村民有那麼多矛盾,既然不喜歡那麼多拜訪者侵犯他的生活隱私,打擾了正常的居家生活,朱之文也有條件搬離,可為什麼不搬家呢?為什麼要那麼窩囊,為什麼要千般的忍受和遷就?這難道就是國人的鄉土觀念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生得意須盡歡,何不痛痛快快地割席,就像很多鳳凰男、鳳凰女迫不及待所做的一樣。


而從這個視角,我們更多地看到城鄉之間觀念的割裂,哪怕從農村走出來的年輕人也無法容忍農村觀念。國人其實越來越不瞭解農村,對農村的印象越來越刻板,對農民的印象也越來越刻板。


回到朱之文身上,他的選擇難道真的難以理解麼?


要我說,朱之文絕對要比大多數網友來得聰明,人貴自知啊。多少人紅了,然後泯然眾人,可朱之文看著似乎近況不佳,但大眾依然記得他!


首先,朱之文身上最顯眼的標籤是農民歌手,草根歌手,那麼請問如果朱之文一夜爆紅之後搬進了城裡的別墅區,出入眾星捧月,寶馬香車,衣著光鮮亮麗,那會怎樣?恐怕馬上他就要面對媒體的口誅筆伐,之後便形象一落千丈,如同流星一般消逝在人們的眼中。


“大衣哥”朱之文為什麼不從村子裡搬走?


從往昔的報道來看,朱之文不是沒飄過,但他剋制住了財富和名望帶來的種種誘惑,這是很了不起的。而這種了不起歸功於他清醒的頭腦,更要歸功於他背後的團隊。


其次,窮兒乍富之後,如何融入城市環境,如何跟城裡人打交道,如何應對他們的歧視,如何建立自己的交際圈,如何發展自己的事業,如何安排家裡人……這都是擺在面前的一座座大山,遠不如在本鄉本土如魚得水,人離鄉賤,物離鄉貴。一個是我求人,一個是人求我,還用得著選擇麼?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朱之文儘管爆紅之後自身也有很大改變,但和許多因為教育因素跳出農村紮根城市的年輕人不同,在觀念之上他不可能脫胎換骨。


再次,在事業上的可持續發展也要求朱之文紮根農村。其實誰都知道,朱之文不可能靠著農民歌手、星光大道年度決賽第五名的招牌一招鮮,吃遍天。本身沒有創作能力,歌唱天賦又不是真的驚天地泣鬼神,而另一方面,綜藝節目挖掘的後起之秀又如過江之鯽,那麼如何保持熱度就成了當務之急。


然而立足於農村卻可以打開一片新天地,這一點大家只要看看走三農路線的主播有多受歡迎就知道了。城裡人不滿足於農家樂的淺嘗即止,他們想了解農民的方方面面,包括怎麼幹農活,豐收的喜悅,三餐的烹製,農村的廣闊天地,等等等等。明星出鏡、模式化的《嚮往的生活》都能看得津津有味,何況這是原汁原味的農家生活。


“大衣哥”朱之文為什麼不從村子裡搬走?


看看朱之文幾年來一直在網上更新的短視頻,顯然在這方面他幹得不錯,這一點也要歸功於他背後的團隊。


最後,重點來了,既然打定主意紮根農村,那麼和村民之間的關係如何調整就成了非常考較情商的難題,恰恰在這方面,朱之文做得並不怎麼樣。


事先聲明,我絕不相信一個村的人,乃至一個鄉的人,就出了朱之文一朵白蓮花,其他人個個都是貪婪無恥不知感恩之輩。任何媒體的報道,只要主角渾身沒有絲毫缺點,光偉正得像一個聖人,善良到整天做善事,卻總是受鄉鄰壓榨欺負,只能忍氣吞聲,那就是假新聞,背後難說有沒有人為操縱的痕跡。因為這既不符合我們的認知,也不符合常理。將一部分人的所作所為,背鍋到整個群體身上,尤其這個群體的聲音遠不如朱之文響亮,這是不道德的。


要知道,朱之文成名之後,他的鄉鄰也受到了莫大沖擊,無論是價值觀上,還是彼此關係調整上的心理建設,更別說從此自己的清淨生活一去不復返。朱之文有資本可以選擇搬不搬遷,他可以隔三差五地向媒體述苦,可村民卻無從選擇。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生活在聚光燈下的,也不是每個人都習慣於被瘋魔一般的網絡主播整日打擾,朱之文說他不喜歡,可村民個個都喜歡嗎?有誰會為他們著想麼,並沒有。


“大衣哥”朱之文為什麼不從村子裡搬走?


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村民會說,朱之文不就會唱歌麼,不就是修了點路麼……


我敢肯定,說這話的人,並非全是佔朱之文便宜的人,也並非全是羨慕嫉妒恨的人,他們也會在心裡衡量自己的得到和失去。其實這些也不重要,但有一點更加無法忽視,每天都有大小主播牛鬼蛇神上演大戲,這孩子恐怕是教不好了……


只要稍稍留意一下關於朱之文的短視頻,我們很容易發現有好些孩子也舉著手機,擠在大人群裡拍攝著朱之文的舉止言行。因為孩子們也知道,只要拍到朱之文的視頻,不論好歹,上傳了就有流量,就有粉絲,就有不菲的收入。要說孩子們的家長會對朱之文沒意見,怎麼可能?


說真的,這樣的生活環境,待一天我都會瘋掉。


絮絮叨叨說到這裡,很清楚了,人與人之間,永遠不可能只出點錢、做一個樂善好施的鄉紳就能擺平所有問題,朱之文在這方面上做差了。


我們永遠只能在媒體上看到朱之文像祥林嫂一樣的在述苦,從來聽不到他說一句村民的好話,矛盾怎麼可能不越來越激烈?無從揣測,這到底是不是他背後團隊的主意,有沒有更深層次彼此紅白臉配合的合作,但用醜聞來維持熱度,危害極大。


“大衣哥”朱之文為什麼不從村子裡搬走?


相反,我們看到,對於那些不遠千里、打著粉絲的旗號上門來蹭熱度的大小主播,朱之文背轉身就深惡痛絕的群體,他從來都是笑顏相待,不出惡言。為什麼?因為他們是共生體,他們早就形成了朱之文、部分村民、主播彼此共存的生態圈,哪有那麼容易割席,恐怕也不願割席。


由此我們也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和鄰里的關係處不好,朱之文哪怕不去城裡,另搬到其他鄉村也是類似的結局。


很多時候,不是別人的手段有多麼高明,只是我們只看到我們願意看到的,只相信我們願意相信的,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