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出土文物----漢代關內侯金印

泌陽出土文物----漢代關內侯金印

泌陽出土漢代關內侯金印

泌陽出土文物----漢代關內侯金印

泌陽出土漢代關內侯金印

據 《中原文物》1980年04期 李芳芝

1979年夏季,泌陽縣板橋公社關劉莊大隊盆窯生產隊社員,在田間鋤地時,揀到一方關內侯金質印章,現保存在泌陽縣文化館。 據調查這方印章,不是墓中隨葬文物,而是在田間耕土層中發現的。此印製作精工,造型古雅,方座龜紐,龜頸前伸,龜頭微揚伸出方座之外;龜背後部凸起,.四肢作爬行狀。龜背豎鑄七行龜甲紋,並在l龜背的邊緣,亦鑄鑲有一週龜甲紋,在每個龜}‘甲紋的中間,都鑄有一個圓圈紋,並在腹、腿、黔足、頸亦鑄有排列有序的圓圈紋。紐座均為黃金鑄成,經銀行測定含金成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重一百零三克,印高0.9、通高2.1、長2.35、寬2.39釐米,印面陽文篆刻“關內侯印”四字,從該印字體和形制來看,當是東漢時期遺物。

關內侯是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僅低於徹侯(即列侯,亦稱通侯)。有其號,但無封國。一般乃對立有軍功將領的獎勵,封有食邑數戶,有按規定戶數徵收租稅之權。

自魏晉以後,逐漸實行虛封,關內侯與其他爵位一樣,僅是爵位名稱。為關內侯者,一般稱“君”,如褒成君等,亦有稱侯者,如劉敬所封建信侯。

商鞅變法,實行20等二十制。漢承秦制,亦為二十等爵。分別為:

一,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歷史上有名的關內侯:

1.衛青

漢武帝時期,後來的大將軍衛青第一次領兵與匈奴作戰,武帝派出的四路大軍唯獨衛青部到達龍城斬首數百,皇上為此十分高興,遂賜封衛青為關內侯。

2.蘇武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回到了長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謀反,蘇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來關係很好,加上他的兒子也參與其中,蘇武被罷官。昭帝死後,蘇武因為參與了擁立漢宣帝,被賜爵關內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