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原”連接者,仍然是戴“高帽”的“明星空氣幣”(中)

解決問題

當前背景

“比特工具”時代:比特作為一種輔助性提高效率的產物,例如:excel表格、 email郵箱,其他網絡工具都可以通過Appstoer等軟件商店進行購買。

“比特貨幣”時代:比特形式存在、沒有物理載體及介質對應的價值符號例如:比特幣、以太幣以及各種公有鏈、聯盟鏈代幣,可以通過各交易所進行交易。

比原鏈的願景就是試圖將信息革命引入到“比特資產”時代。

其試圖解決的問題如下:

1、如何通過區塊鏈技術,讓比特資產實現原子資產的不可複製性?

2、如何建立原子資產與比特資產的映射關係,並解決合規性問題?

3、如何打破原子世界與比特世界的鴻溝,促進資產在鏈上鍊下的高效流通?

作為國內的知名公鏈項目,我是不想“懟”的,但是,看了一遍白皮書後,我覺得,比原有唱高調的嫌疑。

上面列舉的幾個問題,是比原鏈要解決的問題,乍一看很“高大上”,但是仔細想的話,這些問題或許並不是比原鏈能解決。我們一條條來看一下。

問題1:如果原子資產上鍊成功的話,只要遵循區塊鏈的特性,那自然是不可篡改不可複製的,原子只是運用了區塊鏈技術的一個項目,而解決“不可複製性”問題的“功臣”是區塊鏈技術而並非比原。比原在給自己戴“高帽”。

問題2:原子資產映射為比特資產,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做到合法合規,這中間的法律、財務及後期管理等問題如果疏通開來也是一個漫長而持續的過程,相應的法律問題都尚且還是空白,比原鏈也是不可能在在法律的前面的。所以說,做“比”和“原”的“媒人”真的是很難很難,想想當下大家討論比較多的STO就知道。前一段時間通過DRC社區瞭解的大量關於資產上鍊的專家觀點,原子資產上鍊到比特資產,沒有相關政策的出臺,永遠只能是“空氣”。並且還是“非法的空氣”。

問題3:“我們的任務是連通比特世界與原子世界,建造起一個多元化資產的登記、流通 的去中心化網絡”。這個問題含蓄的說出了比原要產生自己的價值,不過,很遺憾,整個白皮書裡沒有發現有效的應用場景。

之前分享的STO平臺polymath,其做的是代幣化證券的發起和發⾏區塊鏈協議,白皮書裡面也有各個參與角色關於平臺幣POLY流通設計,而BTM並沒有相應的代幣流通場景設計,僅有的流通也只是基於技術設計的偽需求,生態流通設計沒有體現。

BTM的主要創新

白皮書中列舉了8個創新之處,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資產命名採用ODIN標識和人工智能ASIC芯片友好型POW算法。

ODIN標識利用區塊鏈透明可信、不可篡改特性,保障資產的全網、全鏈唯一性。ODIN標識基於比特幣區塊鏈,支持擴展多級標識引入其它區塊鏈(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不是以搶注字符串的方式,而是用區塊記錄位置作為標識名稱。

BTM的特有的POW算法在挖礦的哈希過程中引入矩陣運算與卷積運算,使得礦機對人工智能ASIC相對於GPU、CPU更友好,這樣,一方面,礦機市場回刺激人工智能市場,擴大對深度學習ASIC芯片的需求,另一方面,被淘汰或閒置的礦機可應用於Al硬件加速服務,節省挖礦成本,形成雙贏局面。

比原鏈的主控程序包含三個部分,分別是1、負責資產的發行;2、負責資產的花費、交換等操作;3、複製判別哪些新的區塊可以被納入比原鏈中。

比原鏈上運行兩類資產:比原幣與資產

比原幣作為流通代幣,其主要用途有:1資產交易手續費2收益權資產的分紅3資產發行的佣金。

鏈上資產可以有三種類型1、收益類資產2、股權類資產3、證券化資產。

其中證券化資產類似於目前的STO,技術方面不是重點,法律法律及相應的政策允許和相關部門的審批才是最關鍵的。這一個方面就是具有相當難度的,比原鏈大概是沒有真心去做。只是埋頭搞技術。況且目前國內的環境也不允許比原鏈在此方面有大的推進。

在最後,列舉了三個應用場景,場景二非上市公司股權管理和場景三證券化資產管理在技術面前顯得非常蒼白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