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川西大頭羊

#無條件寫作日·愛地球專場#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大學畢業後進入甘孜州工作,二年之後,即1992年我便跟隨我的分管領導——彭基泰先生(也是我今後走上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引路人),開始“不務正業”(當時沒有專門的科室負責)的、時斷時續的、被動的開展野生動物調查等相關工作。在到縣出差工作期間,經常有人提起“我們這裡盤羊很多”, 就這樣,在很長的時間我都認為甘孜州盤羊很多,甚至認為在野外很容易見到。記得彭先生把雙手放在耳朵旁開始向後繞一弧形再轉回來,向我比劃盤羊的角是怎麼長的。當時沒有網絡,也沒見過實物,反正雲裡霧裡的,每次彭先生比劃,我都點頭示意說“知道了”。又過了幾年,到1999年,四川省衛生防疫站王酉之先生和四川師範學院胡錦矗先生主編出版了《四川獸類原色圖鑑》一書,書中介紹盤羊“分佈於省內石渠、德格、巴塘等縣”,也看到了盤羊和岩羊的插圖明顯不同。2006年初到了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在環貢嘎山工作時,周圍鄉村還有人介紹說“盤羊隨處可見”。後來通過數碼相機,終於拍到了他們傳說中的“盤羊”,對照書上方知他們所說的“盤羊”就是岩羊(甘孜州絕大多數人都稱雄岩羊叫盤羊)。

尋找川西大頭羊

(貢嘎山保護區紅外相機拍攝岩羊)

科學分類所稱盤羊也叫大頭羊,是中亞特產動物,分佈於阿富汗、中國、印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尼泊爾、巴基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國內分佈於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西藏等省。對盤羊亞種分化的研究討論一直在延續,直到2005年比較接受的認為有中亞分佈的盤羊有9個亞種。到了2015年8月,中科院蔣志剛研究員等人編輯出版了《中國哺乳動物多樣性及地理分佈》,書中將中國中國分佈的盤羊亞種分別提升為5個種並分別定名為:戈壁盤羊(新疆、內蒙古、甘肅;蒙古國)、西藏盤羊(西藏、青海、新疆、甘肅)、雅布賴盤羊(內蒙古)、天山盤羊(新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帕米爾盤羊(新疆),而在2017年發表在《生物多樣性》上的《中國哺乳動物多樣性》第二版中,採用了最新研究,增加了阿爾泰盤羊和哈薩克盤羊。我國現有分佈7種盤羊。

在崇山峻嶺、人跡罕至的貢嘎山地區都沒盤羊,那盤羊在石渠、德格和巴塘真的有嗎?到底是哪種盤羊。因四川盤羊情況不清,《中國哺乳動物多樣性及地理分佈》一書中都沒有提到四川有盤羊分佈。2013年-2017年貢嘎山保護區管理局由我主持啟動了甘孜州盤羊調查。2018年起到現在,我調到甘孜州林科所,繼續申請項目開展補充調查。今天四川的盤羊分佈區域及種群調查仍在繼續。

尋找川西大頭羊

不過,現在對四川省分佈的盤羊也終於有了初步的肯定答案:有,是西藏盤羊,保守估計100只左右,僅分佈於四川西部的甘孜州。

回想當初,盤羊調查之路曲折艱辛。

訪問拉開調查序幕。2013年初,拿著網上搜來的盤羊和岩羊彩色圖片,利用召開年度林業工作會空閒機會,請各縣林業局長辨識甚至當場電話聯繫以前認識的老獵人(狩獵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前都是合法的),初步劃定在道孚、爐霍、新龍、理塘、巴塘、稻城、白玉、德格、色達、甘孜、石渠等11縣開展預調查。

尋找川西大頭羊

(上圖來自網絡)

實地調查縮小範圍。2013年至2014年,通過深入牧區訪問牧民調查,甚至走訪六七十歲以上的老獵人,當然還得趟深水、爬高山、啃乾糧,夏天早上5點出發、晚上10點甚至11點返回鄉鎮或住宿點。牧民和老獵人一次一次的搖頭,一顆滾燙的心幾近冰涼;“前兩年見過一兩隻”這樣偶爾確定的話語竟然成了我們的奢侈品。

在失望和希望交織中,我們寄託於德格、石渠的深度調查。之後德格的調查結果追述到30年前有分佈,難怪胡錦矗先生曾在德格野外調查時撿拾過一塊盤羊頭骨。

尋找川西大頭羊

(牧民在野外撿拾的盤羊頭骨)

太陽部落得見真身。2014年8月中旬我們在太陽部落石渠縣西區開展調查。頭一天一位牧民說:前段時間看到過一群“年”(石渠牧區藏語稱盤羊為nian)。第二天一早,天氣晴好。

尋找川西大頭羊

準備了各自一瓶水、每人幾顆大白兔奶糖、人均六張烙餅,四人四馬從4350米的海拔踏上尋找大頭羊之路。下午三點四十分,我們一行在4800多米海拔的緩坡遭遇了冰雹,噼噼啪啪打得頭頂直響,騎在馬上,遮陽帽早已溼透,冰雹化水和著汗水順著頭皮往脖子裡流;沒有雪套,褲腿兒也好像變短了,不停的冷風將冰雹往鞋裡吹,不斷融化、不斷變冷;戴著線手套緊握韁繩的手早在零度左右的寒風中變得麻木。

尋找川西大頭羊

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我們都經歷了一場風雪的洗禮,最慘的莫過於馬的主人,不像我們還有點防護衣褲和鞋,他身上唯一可以抵擋風雪的只有羽絨服和氈帽,沒辦法我們只帶了攝像器材和乾糧。五上高山五下溝谷,緩坡騎行,向上的陡坡和下坡牽馬步行,不斷的翻山越嶺,騾馬幾身汗,騎手神恍惚,剛開始的興奮激動早已被身體極度睏乏、寒冷和臀部磨破帶來的刺痛所替代。

下午到達住在溝尾4750米海拔的一戶牧民家已是下午8點左右。太陽部落扎溪卡(石渠)的8月,晚上8點20點左右太陽才落山。

尋找川西大頭羊

這戶牧民是馬主人的親戚。我們都圍坐在燒著牛糞的鋼爐旁,將烙餅放在爐面上不停翻轉加熱,一邊嚼著烙餅,一邊喝著牧主給我們的奶茶,石渠縣林業局的松吉副局長用藏語與主人交談,瞭解盤羊和其他動物的情況……

這一天見過3只狼,一隻獨狼,兩隻守候在牧戶拴犛牛的不遠處,也許他們也想尋找機會獵捕一隻小牛犢去餵養食量大增的小狼,可4只牧羊犬鎮守牛群,看來今天狼的日子也不好過。途中通過單筒望遠鏡看到了在5100米左右的高山岩石上有岩羊群活動,奇怪的是看到兩隻牧羊犬在尾隨岩羊,估計他們也是白費力氣,權當夏季的開心追逐遊戲。盤羊不見蹤影。

晚上躺在稍有些傾斜的泡沫墊上(實際牧區很難找到一塊完全平整的地面,牧民也不會將草地刨平破壞草甸層),眼睛酸澀,腦袋昏沉,牧羊犬、犛牛不時發出聲音,身體疲憊卻難以入眠。我還是野外第一次住在這樣高海拔的牧區。心裡計算著除去中途休息的半小時和駐足觀察累計1小時,今天連續騎馬、步行近14個小時,以騎馬和步行平均時速5公里計算,今天完成了60公里的調查線路(回單位在谷歌地圖上也證實了數據的準確性)。

似睡非睡、迷迷糊糊地醒來已是早上六點過,太陽普照大地,女主人正在擠犛牛奶。昨天的冰雹還覆蓋著草地。天氣晴朗。

尋找川西大頭羊

牧主人說盤羊可能在山的另一面,於是我們七點過轉戰另一個鄉開展調查。就這樣反反覆覆跑了多少次,每一次都是“盤羊前幾天還在”,結果讓人有些沮喪。

到了2014年11月初,我們再次來到村民特別肯定有盤羊的區域展開調查。剛到的那天傍晚,當地的嚮導用我們的單筒看到2公里以外的山坡上好像有幾隻母盤羊在活動。第二天我們沒等天亮,就從海拔4270米的地方開始騎馬,9點半左右臨近在4800米的小埡口,嚮導叫我們稍等一下,他先走上去匍匐在埡口的位置用望遠鏡掃描下面溝谷的情況。一會兒他退縮回來,說在不到1公里遠處的溝谷有幾隻盤羊躺在有點積雪的草地上。我和隊友各自拿著望遠鏡在他的帶領下,採用臥姿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在斑駁的草地上搜索,3只、6只,也許有十多隻,都躺著沐浴清晨的陽光。

尋找川西大頭羊

我迫不及待拿出相機架在三腳架上站在埡口上拍攝,我們的行動引起了一隻母羊的注意,站了起來,另有幾隻也開始警覺。我們時走時停時拍,擔心這群盤羊跑了。嚮導說最近幾十年這裡沒有人打盤羊,牠們不怎麼怕人。我們之間的最近距離縮減到100米左右。總共12只的雌幼群,有7只成年母羊,5只1-2齡的小羊,小羊裡有2只雄羊,一隻是去年夏季出生的公羊,與母羊成體的大小相仿。

尋找川西大頭羊

之後的幾年,我們看到了最多40多隻一群的雌幼群,15只一群的雄羊群。最近距離50米左右。無論是漫長的冬季還是短暫的夏季,太陽部落的盤羊與犛牛群共享高寒丘原區的草場,是悲哀還是驚喜……

尋找川西大頭羊


尋找川西大頭羊

直到今天四川的盤羊種群數量也未完全調查清楚。目前調查結果顯示:棲息地破碎!分佈片段化!四川的西藏盤羊未來還好嗎?期待政府更多的保護措施和社會更多的關注,盤羊的明天會更好!

點擊下方阿拉善SEE“守護瀕危物種的家園”公益鏈接,查看並支持,我們一起保護野生動物,守護自然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