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孩子,從自己開始

改變孩子,從自己開始


關於子女教育的問題,大部分的家長們都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把孩子改變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總是想要求得一個方法,一個讓孩子立馬變成自己心目中樣子的方法。



的確,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我也不例外。但是,在希望孩子變好的同時,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教育孩子就像治病,需要對症下藥。所話說,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如若我們不知道孩子出現問題的癥結所在,即使用再多的良藥也無濟於事。孩子是我們生的我們養的,出現問題,我們更多的應該是找自己身上的問題,而不是找孩子身上的問題。



改變孩子,從自己開始


  • 自信心過強,不懂變通教育。


很多父母會用經驗主義來說事,原先一些父母喂孩子吃飯時總會把飯咀嚼一遍再喂他們,這樣既不衛生也不利於孩子對的口腔發育。對此,很多兒媳婦會跟婆婆在關於孩子餵飯上鬧矛盾。兒媳婦會覺得婆婆老傳統,還在用過去傳統的不科學的舊方法。婆婆則認為,自己過的橋比兒媳婦走的路還多,兒媳婦的丈夫還是她這樣帶大的。對此兩個人就像有著深仇大恨一樣,你看我不爽,我看你不悅。大家都深愛著懷中的寶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那是因為觀念不一樣,都各自奉信著自己的行為標準。



那現在反觀一下你自己,你何曾又不像你的婆婆那樣,用你的觀念左右著你的孩子呢?你想跟婆婆一爭高低,你想戰勝婆婆,你想讓婆婆難堪,難道你的孩子都不想戰勝你麼?



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自信是好的,有豐富經驗也是好的,但是要隨著社會的變化去學習更為科學的教育方式。這樣才不會在經驗主義的道路栽跟頭,把自己碰的鼻青臉腫。



改變孩子,從自己開始


  • 控制慾過強,想要改變世界。


兩個人在一起談戀愛時,覺得對方啥都好,就算看到彼此身上的缺點,也感覺不是什麼大問題,可以接受。但是結婚後,就會發現自己忍受不了對方身上的那些缺點,感覺看哪兒都覺得不是很舒服,以至於我們想要改變對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們會發現,寶寶剛降臨的時候舉家歡慶,但是寶寶哭鬧不止時我們的情緒就會變得異常煩躁。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按照我們想象的樣子發展啊!於是我們會想方設法,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思去成長。當孩子沒有足夠力量反抗時,或許會按照我們的意思來。但當他有一天覺得自己有能力反抗時,就會像夏天的雷雨天氣——雷電交加並伴著狂風暴雨。



狂風暴雨之後,不是你被他戰勝,就是他被你戰勝。但不管誰被誰戰勝,都是表面上的,心理誰也不服誰。



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你以為你是掏心掏肺的對他好,他卻覺得你是用盡各種辦法束縛他。你爭我鬥,誰也沒能成功改變誰,到頭來弄得彼此遍體鱗傷。



改變孩子,從自己開始


  • 關注度過強,把控孩子全局。


現實中有很多父母過度關注孩子,把孩子的一切都包辦代替,單親家庭尤其嚴重。離異或喪偶後的一方,會覺得對不起孩子,想要通過各種形式的照顧來彌補缺失的另一半愛。初心是好的,但是沒有過多考慮孩子需不需要。過度的關注與愛,反而成了孩子成長中的絆腳石。北大才子吳謝宇為“愛”殺母,神童魏永康因生活無法自理被中科院勸退,這些都是轟動全國的活生生案例。還有好多孩子在父母的過度包辦下,取得了很高的學歷,貌似很成功。但孩子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工作需要徵求父母的意見,戀愛需要取得父母的幫助。三十幾歲的人,如若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規劃都沒有,以後如何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立足?試問,你能照顧他一時,能照顧他一世嗎?



放手吧,學會放手,學會“狠心”,孩子才會長得更加結實,才會練就一身本領,才會憑藉自己的本事立足於這個社會,才會讓你晚年享受天倫之樂。



改變孩子,從自己開始


孩子健康與否,跟我們當父母的有很大關係。你幫他撐起了一片藍天,他從此就看不到天空的顏色;你幫他遮擋了風雨,他從此便不知何為風雨;你幫他汲取養分,他從此便不知何為紮根。愛,沒有錯,錯的是表達愛的方式。如若因為愛,而使用了不恰當的、不科學的教育方式,愛就不是愛了,而是礙了。



教育孩子本應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如若當你發現處處充滿苦惱時,請記得停下腳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想改變孩子,請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改變孩子,從自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