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種智慧:少言為貴,沉默是金



人生有種智慧:少言為貴,沉默是金

人有一張嘴巴用來吃飯和講話,人需要講話,可講話又不能太多,話說多了會適得其反,講話要點到為止,抓住重點,不要哆嗦,把握好度,以防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古人有一種智慧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沉默是金出自《論語》,同時也是漢語成語,沉默是金,其意是指不常說話的人容易取得人生。

沉默是金也是表達做人需要的一種行為和處事方式,也就是說能夠做到安靜的為人處世難能可貴,沉默是金是做人一種淡泊,做人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寧靜致遠。沉默就需要寧靜。人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大多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有的人最喜歡的就是說話,喜歡錶白自己,喜歡張揚自己的個性,有了如此性格,往往遇事容易激動和衝動,喜歡感情用事,這樣往往說話很多,說一些過頭話,如此就會禍出口出。


人生有種智慧:少言為貴,沉默是金

孔子云:“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就是說做人做事需要勤奮敏捷,說話卻要謹慎。現實有些人恰恰相反,說得多,做得少,喜歡動口,不喜歡動手,以為自己不說,別人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以講話來展示自己,這不是智慧,這是一種急功近利之舉。做人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的水,沒有認真思考的話,話說錯了,話說出去了已經在別人腦子裡了,讓別人忘記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又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可見,要做君子就要慎言,說話要謹慎,要思考,不能張口就來,不動腦子。

從古人的沉默是金,又使我想到《小窗幽記》中的幾句佳話,“少言語以當貴,多著述以當富,載清名以當車,咀英華以當肉“。就是說把少說話作為貴,把多著書立說作為富有,把好的名聲當作車,把品讀好文章當作吃肉。少說話在古人眼中是多麼重要,也是多麼享受,做人要謹言,要少說話,多做事,這樣才能使自己內心強大。


人生有種智慧:少言為貴,沉默是金

還有像《圍爐夜話》中也有這樣的佳句:“神傳於目,而目則有胞,閉之可以養神也。禍出於口,而口則有唇,闔之可以防禍也。”看來古人的智慧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要少說多思,要少說多做。這是人生的一種品質和修養,也是人生的一種福分。要想做人有福氣,就要從少說多做開始,管住嘴巴。

人是感情動物,有思想、有思維、有情感,有時人一旦打開了話匣子,就有說不完的話,止不住自己的嘴巴。酒桌上,酒逢知已千杯少,不是嗎?有的人就是在酒桌上話說多了,弄成了禍出口出,這也是一個教訓,應當吸取。

有人說,現在是商品經濟社會,競爭激烈,要在競爭中取勝就要表白自己,就要敢於展示自己的個性,不然,別人怎麼知道你的才華和能力呢?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天下誰人不識君。”只要是真正的”君子“,只有是真正有才華的人總是能夠得到別人認可和讚譽的。是金子總會發光,做人不要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就會使人浮躁。

人生有種智慧:少言為貴,沉默是金

沉默並不是等於就是無言,而是說一個人說話需要進行思考,需要謹慎,不能張口就來,胡說亂說,不講口德,要讓人別人說話,多當聽眾,這也是做人的一種德行。做人只有少說了,才能從積蓄中、從醞釀中,增強自己的智慧,使自己說話更能有分量,做人有了獨特的思考,說話就更有道理,更有意義。就像有的人寫文章一樣,為了急於發文,不認真思考,不認真收集資料,不認真修改,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會很單薄和空洞,如果認真思考,認真修改這樣的文章就會寫得更加精彩,說話就是如此,說前要多思考,要謹慎,這樣對人有好處。

沉默並不意味著一個人思考的停滯,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個性,沉默而是立求有新的表達,有新的思想,少說就是多思,講話沒有獨立的思想,見到就說,急於表白,如此就會誇誇其談,這不是成熟的人,一個人喜歡講了,也就不喜歡做了,只動嘴,不動手,時間長了,就會成為一個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生活中像這樣的人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