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喝水的誤區你中招了嗎?

網上有個“多喝熱水”的梗:

”.....大姨媽來了,多喝熱水......頭疼,多喝熱水......吃壞東西拉肚子,多喝熱水......玩累了,多喝熱水......皮膚病,多喝熱水......你當我水桶嗎?”

女朋友因此怪男友敷衍。

這個男友真冤啊,多喝水還真有很多好處。

另一男友也說了自己的經歷:女友痛經疼得厲害,我讓她多喝點熱水,她說我不愛她了。於是我帶她去醫院,掛號,排隊會診,折騰了一下午。最後醫生告訴她,讓她回去多喝點熱水。

這幾個喝水的誤區你中招了嗎?


所以,廣大女友也需要了解一下喝水的好處了。

我自己則深受不喝水的危害。

前幾年,有一次發現小便帶血。急得我馬上趕到醫院,B超檢查完,結果是腎結晶。醫生看了報告,告訴我:“回去多喝水。”

我每天坐著辦公,又常感覺不到口渴,就以為身體不缺水,也想不起來喝水。喝水少加運動少,是造成結晶和結石和原因之一。幸好,我還沒達到結石和地步,於是,從此以後,我天天喝水,不敢怠慢。

婆婆給我家先生起了個外號叫“幹先生”,為什麼?因為他喝水少,有時候一個上午也不上一次廁所。經過我的勸說,他開始喝茶了,而且是超濃的茶,這又不對了。

所以,在喝水上,我們有著相當多的誤區,該改改了。

先來看看身體失水的危害。

身體缺水佔體重的2%,人明顯感到口渴,尿量減少,

失水佔體重的10%,人全身無力,食慾不振,體溫升高,血壓下降,皮膚失去彈性,

失水15—20%,生命危險,引起死亡。

所以:不要等到餓了才吃飯,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

人體的皮膚是排毒器官,每小時蒸發水分37克。

我們身體有個“口渴中樞”,當感覺口渴時,身體已經是明顯缺水了。

這幾個喝水的誤區你中招了嗎?


水對人體有哪些作用呢?

俗話說:體表顏如玉,體內清如水。欲得長壽,腸中長清,欲得不死,腸中無屎。

水是最好的排毒媒介。本草綱目記載“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

水的作用:

1,構成體液和組織。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上最早的生命就是誕生於水中。水是除了氧氣之外,人體需要的物質。

剛出生一天的新生兒含水量78%,中年人水的比重約佔 60% ,老年佔 50%。可見,人衰老的過程,也是水分流失的過程。

成人一天要分泌1.5升唾液,2.5升胃液,0.5升膽汁,才能滿足身體需要,這些體液部分消耗掉了,部分重被身體回收,如果不喝水,這些體液怎麼製造出來?

水在血液裡的佔 83% ,腦組織裡佔 74.8% ,肌肉裡佔 75% ,骨骼裡佔 22%。

這幾個喝水的誤區你中招了嗎?


2,運輸養料,參與新陳代謝。

食物要在水中才能消化吸收,消化後的廢物需要水才能排出體外。

此外,水還有維持體溫,潤滑眼睛、關節腔隙等作用。

人在不吃飯不喝水的情況下,可以存活極限是7天,在不吃飯只喝水的情況下,可以存活2周。說明水能延長人的生命。


到底怎麼喝水才正確?

喝水的五要:

第一,要達到最低1500毫升。

我們一天大概需要2400毫升的水,包括食物中的湯和水分,每個人需要的量不同,1500毫升是去掉了食物中的水的平均值。

怎樣判斷喝水量夠不夠呢?

一看尿液顏色,如果是琥珀色,一定喝水少了,正常的是淡黃色。

二看小便次數,少於四次即是少了,最好五次以上。

第二,要喝白開水,白開水是最好的水。

有些人擔心喝純淨水,會沒有營養,其實我們從水中攝取礦物質很少,大多數是從食物中獲取的,不用害怕。當然,能喝白開水最好,經濟實惠。

第三,早晚要喝一杯水,是救命水。

早上,人體代謝一晚的廢物需要排出,血液循環一夜,水分隱形蒸發,血液濃稠,需要補充水分,這時的水,可以排廢物,稀釋血液。對於心血管病人,尤其重要。

晚上,當人熟睡時,由於出汗,身體內的水分丟失,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如果在睡前喝上一杯水的話,可以減低血液的黏稠度,減少心臟病突發的危險。因此睡前的一杯水,可是一杯救命水呀!

晚餐後,可以喝一些檸檬溫水,因為檸檬有助於解毒,它能夠刺激肝臟排毒,提供維生素C的保護,有美容養顏作用。

第四,要隨時補充水,不要一次性補充大量的水。

隨時補充少量多次,身體細胞才能充分吸收,一次大量喝水,身體來不及吸收,就變成了尿液排出。

第五,喝茶要淡,不要喝太濃的茶。

濃茶中的鞣酸過多,會阻礙鈣和鐵的吸收,而淡茶中茶多酚、咖啡鹼、茶多糖有利於預防疾病。

喝水五不要:

第一,不要等渴了才喝水,

第二,不喝千滾水,

第三,不喝燙水,

最好的水溫是比體溫高一兩度的水,也就是和洗澡水差不多的溫度。“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超過60度的水和飯,有燙傷食管,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第四,不喝冰水,

第五,不要一次過量,容易水中毒。

一次過量喝水,比如3升,會大量排尿,引起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引起腦水腫。

所以我們要多喝水,會喝水,多排毒,最好的飲料就是白開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