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在困境中奮勇前行

前言: 土地流轉,是近年在我國出現的新型的土地耕作模式,可以整合土地進行集約化生產,能夠使用大型農業機械,可降低和減少勞動力,節省農資產品,抵抗自然災害的發生同時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土地流轉在困境中奮勇前行我 、一個標準的七零後農村青年,(注:二十年以前),經歷了農村承包土地責任到戶的年代,毋庸置疑,想當年我們的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這一決策是正確的,是英明的,受到了廣大勞動人民得擁護,就是當年他的這一項決定解決了廣大百姓餓肚子的問題。

土地流轉在困境中奮勇前行

隨著國內經濟日新月異的大發展 ,農村的農業經濟在大部分地區卻裹足不前,發展緩慢。到底是什麼制約了農業經濟發展的速度呢,作為一個在農資行業從事二十多年的老農資人來說,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了我很久。最近幾年,有很多地區土地流轉開展的如火如荼,熱鬧過後,卻鮮有大面積流轉成功的先例,在我們當地甚至都有以政府為主導,財團投資的兩萬畝土地流轉項目,最終連土地都沒有收上來的例子。經過認真分析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一、建國初期,農村市場經濟主要以小農經濟為主,這就給小農思想提供了沃土,農民的經濟來源,吃喝用度都是來自土地,經過了這麼多年,人們在心裡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也擁有了難以割捨的感情,沒有土地在手就沒有安全感,致使農民不願土地流轉出去。

二、土地承包者給出的承包標的和百姓預期的有差距。就那我們這個地方來說,個人小面積承包一點土地來搞種植,便宜一點的三百斤麥子一畝地,貴一點的五百元也能拿下,一旦大面積承包的話這個價格基本上拿不下,一般都得到一千一百斤到一千三百斤小麥左右吧,但這個價位的話,承包商表示我無法承受,卻實在我們這就有承包商慘敗的經歷。



土地流轉在困境中奮勇前行​三、農村老人。年輕人是土地流轉的支持者,(此處省略一萬字),但有相當一部分農村老人一生忙碌在這片土地上,年齡大了在外邊找不到工作,土地流轉出去以後無所事事,難道自己在家坐吃等死嗎,這是大部分有種植能力的老人所想的。

土地流轉在困境中奮勇前行​四、我還沒想好............

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誰也阻擋不了這一劃時代的浪潮,雖然現在行進的腳步艱難,但總有一天會圓滿完成的,到底哪一天才能完成,這也需 .要等到上一代老去以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