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足球教練

足球教練應該具備包括教師、領導者、將軍、新聞發言人等多種角色。你看,成為一個優秀的教練是不是比成為頂級球星還難。一支球隊裡往往起碼有三、五個球星,而主教練只能有一個。從比例來看,能成為優秀教練的更是鳳毛麟角。

不過,從球員成長經歷來看,對應不同成長階段的教練,教練所需要的角色側重也有所不同。

啟蒙階段:孩子王

這一階段指的是從孩子第一次接觸足球到進入職業梯隊。這個階段的教練最重要任務就是啟蒙,讓孩子認識足球,喜歡足球,而教練的角色則是孩子王。在國外,有些孩子在5歲,甚至更早就開始接觸足球了。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接觸到很多項目,體育、遊戲、唱歌、畫畫……這段時間對孩子們來說,實際上是不同項目對孩子注意力和興趣的爭奪,因此,吸引孩子注意力至關重要。一個孩子可能同時對多個項目感興趣,但最終堅持下來的一般不會超過兩三個,而孩子選擇哪個項目,放棄哪個項目的決定因素,主要取決於這些項目的教練的課程安排和上課水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並讓孩子持續保持高度興趣。

筆者見到國內一些開展幼兒足球培訓機構的訓練,使用的教法和學校正規體育課堂差不多——講解、示範、練習、比賽。整堂課有起碼一半的時間花費在講解、示範、整頓紀律和撿球上。其實,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還沒達到聽講解,看懂示範動作要領的年齡,注意力也不集中,不懂得紀律。示範、講解和管理紀律,只能降低孩子們對足球的興趣。

所以,啟蒙時期足球教練的任務就是當一個孩子王,帶著孩子們玩足球。讓他們多接觸足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足球的魅力,鼓勵他們自己大膽探索與足球的關係,隨著控制球能力的不斷提高,逐步感受到用腳控制足球的快樂。

青訓階段:師父

到小學畢業或初中階段,一直堅持下來並在足球方面的顯示出一定天賦的孩子會進入職業梯隊開始接受正規嚴格的足球青訓,為進入職業隊做準備。這個階段教練的任務是把孩子培養成職業球員甚至球星,他的工作重點是對隊員精雕細琢,反覆打磨。這個過程更像是師父帶徒弟,手把手教出來,需要的是耐心。

徐根寶在崇明島臥薪嚐膽十年,帶出了武磊這批隊員。而馬林、唐堯東那批獲得十連冠的遼寧隊,則是由倪繼德一手帶大的。

這裡有兩個值得注意問題。

一,一批孩子由一個教練從小帶到大好,還是不同年齡段由不同教練來帶?前邊說的徐根寶和倪繼德都是一直帶下來的。但筆者也聽說克魯伊夫在去世前幾年回到阿賈克斯重塑青訓的時候,就定下來每個年齡段的教練是固定的。具體的道理,筆者還不清楚,希望能與知情者討論。

二,在孩子進入或即將進入成年隊的時候,師徒關係容易產生破裂。主要原因是孩子接近成年,開始考慮自己的利益和出路,隨著經紀人和女友走入他們的生活,他們可以向尋求建議的人除了父母之外,從教練擴大到經紀人和女友。這個時候,教練如果還停留在過去的那種我是你的師父,我說啥你都得聽、你的事都是我說了算的關係裡,就容易出現問題,導致師徒反目。

進入職業隊:導師

進入職業隊的隊員,都會被當做成年人來看待,儘管有些人還沒成年。職業隊實行的是走訓制,除了訓練,其餘大部分時間歸球員自己管理。教練在這個時候就不再是事事都要管理的“保姆”,其角色從師父轉變成導師。

在訓練場上,教練員依然是嚴格苛刻的訓練師,但之外的事,比如隊員的生活習慣、成立家庭、換經紀人、參加商業活動,這些事教練都不會也不該直接插手了。球員能否在職業足球階段順利發展、甚至延長運動壽命,取決於自律、取勝心態和生活方式。教練員在這個時候應該發揮導師的作用,為球員提供指導和建議。當然,像伊卡爾迪那樣的球員成為妻子兼經紀人的木偶,實在是不幸。相信他的耳朵裡除了他老婆的話,其他人的話都進不去了。

像瓜迪奧拉這樣的頂尖教練,還有一個本事,就是他能讓一個本來就是世界級別的球員,再提高一步——這可是足球世界裡最難的課題之一。克羅斯曾對媒體說過自己在瓜迪奧拉手下如何從一個只能踢30分鐘的球員便成為一個可以撐起全場的球員。而轉到皇馬後,他感到自己的能力有所下降。

這就是導師的典範,不論是在巴薩還是拜仁,那些上進的隊員都覺得能從他身上學到足球知識。這些隊員是幸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