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有沒有 來過台州?翻開歷史黃卷,聆聽鄉土傳說,窺探“社鼓賽王維”的隱逸傳奇

王維有沒有 來過台州?翻開歷史黃卷,聆聽鄉土傳說,窺探“社鼓賽王維”的隱逸傳奇

黃岩靈順廟

唐代詩人王維在上元二年(761)逝世,四十餘年後被台州民眾立廟祭祀,千年香火綿延至今。

華夏獨此一隅的王維廟為何而建?

王維曾否為官黃岩?

“天下文宗”的精神引領對於當地的興文起到過哪些積極作用?翻開歷史黃卷,聆聽鄉土傳說,窺探“社鼓賽王維”的隱逸傳奇。

王維廟稱為福祐廟

原址在黃岩

王維廟稱為福祐廟,又名西園廟,其原址在黃岩縣治西北角的王道街。據父輩回憶,福祐廟為平屋,坐東朝西,位於原黃岩縣政府大會堂西面,現在的區文體中心門前廣場位置。

該廟興廢在近代變化較大,清咸豐辛酉(1861)毀於太平天國戰亂,同治年間重建後殿,光緒元年(1875)建正殿五楹。1943年10月10日,縣政府在西園廟建忠烈祠,安奉為抗日英烈陳安寶將軍。新中國成立初期尚存舊殿五間。原址後被圍進縣政府內。1965年,王維塑像被五洞橋大隊社員藏於大隊穀倉閣樓。上世紀80年代後期,五洞橋畔顯應廟恢復,遂將神像請出來,於殿東頭安奉。雖為三楹小廟但香火從未斷絕。

王維廟現有最早的文獻記錄是明萬曆《黃岩縣誌》,其卷七之“福祐廟”條載:

在縣治西北,神號王總帥,即唐尚書右丞王維也。元和三年,婺源令陳英夫奉神香火道經永寧縣,值江溢舟覆,賴神拯捄得全,英夫遂籍於茲,塑神像立廟祀之。元至正間,本州王仲祥以樞密院都事運糧赴京,海道遇颶風,危甚,仲祥號於神,獲濟。具奏,賜額敕封護國忠烈顯應侯。皇明嘉靖壬子,廟延毀於倭,忽一人如狂,赴烈焰中負神像出,士民異之,遂於舊址建廟,及翊贊玄功。唐世忠英二門,凡災疫水旱,有禱輒應。時降筆賦詩,多麗句,闔郡士大夫鹹有贈章。

立廟祭祀王維始於唐代

根據縣誌所載,立廟祭祀王維,始於唐代元和三年(808),距王維謝世47年,香火延綿至今有了1212年。立廟的原因是婺源縣令陳英夫奉王維香火途經黃岩,在永寧江遇險得救,於是他入籍黃岩,並塑像立廟祭祀王維。後來出現一些靈異傳說,獲得朝廷封侯,受到黃岩士大夫們的賦詩禮讚。

盛唐文豪立廟受祀黃岩,除了民間信仰場所功能,也成為了一座士大夫昂首仰望的文化殿堂。

黃岩文史及傳說中尚有一些細節,說婺源縣令陳英夫是王維的門生,一年夏天,奉皇上之命到雁蕩山為一座新建寺院禮佛。從臨海至黃岩換乘船隻,永寧江面忽起大風巨浪,船隻傾覆沉沒。陳英夫在江濤中恍惚感到被王維幻化之神推之上岸,僅其一人獲救,隨行官員全部遇難。遇險逢生的陳英夫為感師恩,便辭官出家入寺修行,塑像立廟供奉王維。後來,陳英夫到黃岩東海岸的洪家靈濟(現屬椒江區)小廟精修,祀王維。

邑祖廟和靈順廟兼祀王維

除了福祐廟祀王維之外,舊時黃岩縣城中的邑祖廟和靈順廟也兼祀王維。清姜丹書所著《城中十廟考》,記載二廟兼祀王維。福祐廟和邑

祖廟、靈順廟都為黃岩古城的十廟之列,邑祖廟則為十廟之首。

邑祖廟原在寺後巷尾的前殿後巷,始建於宋紹聖年間。目前三廟合一,邑祖廟主、仁風鄉主、太婆娘娘等一起受供於金帶河南岸的雲龍宮,已經沒有了王維的尊位。

靈順廟原在城北倉頭街,舊名江亭廟,俗稱江靈廟,始建於唐鹹通年間。該廟數次搬移,於2002年移至東城城隍廟旁。王總帥等塑像由今年70歲的陶姓師父親手搬來,敬奉於此。

原福祐廟王維像,現在受供於西城五洞橋邊的顯應廟,位於東龕中位,紅臉紅袍的造型。顯應廟有600多年的歷史,過去此地為西出黃岩城的交通要道,香火十分旺盛。元代,王維被敕封護國忠烈顯應侯,顯應廟之名與此有無關聯,還有待考證。

椒江洪家將軍廟也祭王維

廟後建有王維紀念館

椒江區洪家街道擋港橋村的將軍廟(王維廟)自古主祀陳英夫和王維,現在廟後還建有王維紀念館。祭祀王維並建廟黃岩的“始作俑者”——陳英夫於唐代入籍當地並終老歸葬於此,其墓冢建在將軍廟內。

相傳婺源縣令陳英夫奉旨到雁蕩山參加一座佛殿架樑典禮,由黃岩縣城下船出海前往,於柵浦三山舟覆遇險。昏死中的陳英夫漂至靈濟(現在的擋港橋村),被當地曬鹽作業的王姓兄弟倆救起,其隨行一行人等全部遇難。為了感恩,陳英夫辭官辦私塾於此,並將其師王維立像奉祀於靈政廟。期間,夫人兩度前來勸其返鄉,陳英夫始終不渝,止於終老。鄉民念其至誠之心,將他葬於廟牆內,塑其像,尊其為廟主。之後,民眾認其為佑護一方的大將軍,尊稱其為陳大將軍,“將軍廟”由此得名。陳英夫辭官辦學,將感恩之地止於終老的故事,被當地王氏宗譜所記載,鄉民們代代傳頌並千年延續自覺成為陳英夫的守墓人,以及他和王維精神的守望者。王維廟已被設為文物保護點。

今年65歲的王秩洪就是拯救陳英夫的王氏後人,他於30年前就致力於蒐集有關陳英夫和王維的故事及詩文,於上世紀末就張羅建起了王維詩文碑廊,現為文化禮堂的管理員。擋港橋村黨支部書記林彥斌告訴筆者,將軍廟、王維紀念館、王維詩畫長廊及文化禮堂已建成2萬平方米的文化單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遊覽。

以特定的節日熱祭王維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黃宗羲寓居黃岩時,曾目睹祭祀王維的情景,寫下一首《寓黃岩》,其詩云:

臨海饒風物,旅情亦漸移。朱欒山客餉,方石野僧遺。村酒成紅曲,山餚脯柿狸(李)。

明朝直令節,社鼓賽王維。

詩的末句注有:“縣有王維廟。”

“社鼓賽王維”,“縣有王維廟”的兩個重要信息,確證了明末黃岩縣王維廟以特定的節日來熱熱鬧鬧地祭祀王維的史實。

有學者根據黃宗羲詩中提到的“朱欒”和“柿”,判定這個“令節”是重陽節。又根據萬曆、光緒期間的《黃岩縣誌》皆記黃岩人“登高飲茱萸酒”,有重視重陽之俗,認為如果一年中有一個“令節”“賽王維”的話,無疑是重陽節最相宜。

而《黃宗羲與台州》(作者:顯周、祖麟)一文則認為是元宵節。《寓黃岩》是黃宗羲作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冬開始南遊天台雁蕩途中。自遊天台、臨海之後,黃宗羲寓居黃岩一段時間。文中所述黃宗羲是在元宵前,看到滿城張燈結綵,熱鬧非凡,有感而發作下“社鼓賽王維”的一個深刻印象。

另《黃岩歷代柑橘詩輯錄》中載有:“其詩應寫在次年(1641)二月初一日。”

筆者認為,詩中的“朱欒”、“柿”雖是秋熟之物,但朱欒,黃岩話就叫作“欒”,即柚子,其保存期特別長,年後一兩個月還可以食用。而“脯柿”則是曬制而成的果脯,黃岩稱之為“柿餅”,其保存期更長。光憑這兩種果實很難用來判斷確切的節令。可供參考的,倒是當地農村習慣釀造紅曲酒的時間選在立冬至清明,以室溫20攝氏度左右為最佳。

黃岩西部鄉鎮自古有傳統的“二月二”重大節日,但該節日的由來和習俗,尚未發現跟王維有什麼關係。

黃岩民間社戲賽神沿襲的是以所祀廟主生辰來定日子,被稱作“老爺壽日”。據西城顯應廟的管理員林良明介紹,每年四月廿八,都要提前一天舉行社戲為四侯尊王慶生。王總帥的誕辰則是二月初二,常有周邊信眾前來祭拜。2020年3月29日筆者探訪靈順廟時,正在廟旁唸誦“福壽紙”(紙錢)的毛雲青老人告訴說:“王總帥的壽辰是二月二,我們常常用‘四盤頭’,‘八碗’供奉他。”

黃岩戲曲家章甫秋在《逢場雜記——黃岩戲曲活動史料》之“黃岩城關的廟臺”裡載有:“西園廟二月初二日神誕演劇。”是上世紀80年代,縣文化館演員王良忠實地調查黃岩古城各廟神誕演劇日期而編入。

實地考證,椒江洪家將軍廟所祀陳英夫的誕辰為三月十三,王維誕辰則是八月初二。

關於王維的誕辰時間在學界有不同說法,較多的認為是701年2月28日,即農曆正月十六,與李白同年同生日。

王維有沒有 來過台州?翻開歷史黃卷,聆聽鄉土傳說,窺探“社鼓賽王維”的隱逸傳奇

王維紀念館內的王維像


王維有沒有 來過台州?翻開歷史黃卷,聆聽鄉土傳說,窺探“社鼓賽王維”的隱逸傳奇

椒江王維紀念館


王維有沒有 來過台州?翻開歷史黃卷,聆聽鄉土傳說,窺探“社鼓賽王維”的隱逸傳奇

將軍廟的王維詩歌碑廊


黃岩椒江兩地人祭祀這位大詩人,至今有1212年

王維曾否到過台州?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價值的問題。在王維一生的宦歷中,曾有“轉官吳越”,但這是少為研究者所注意的一次任職行為。譚優學先生《王維生平事蹟再探》中,探王維曾有吳越之行,“似乎他從濟州曾轉官吳越,末秩下吏,故有‘窮邊徇微祿’之嘆”。譚先生推測王維“曾遠官浙東某州縣下吏”。

王輝斌教授在其《王維轉官吳越考略》論文中提出,開元十八年(730)秋,王維《宿鄭州》一詩中所達的“窮邊”即台州,並任職於黃岩。

學者主要從王維的履歷、行跡、詩作以及黃岩立廟祀王維的幾點線索來考證。


到紹興後 詩人有否繼續南行至台州

王維仕途的開始是在唐開元九年(721),他21歲的時候“擢進士第,解褐為太樂丞”。同年,“尋坐累,謫濟州司倉參軍,是秋離京之任。”

開元二十二年(734),仍閒居長安。隱於嵩山。張九齡為中書令,擢拔王維為右拾遺,此後,王維終身為官,行事曆歷可述。

王維年譜中,為官、隱居行跡不太明確的是開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之間,史傳記載或《王右丞集箋註》暫付闕如。

開元十七年(729),是冬,孟浩然還襄陽,行前,有詩贈維(《留別王維》),維亦有詩送之(《送孟六歸襄陽》)。王輝斌教授認為應是開元十八年的秋天,王維作別孟浩然之後不久,開始“轉官吳越”。

行程從長安,經洛陽、鄭州,順運河而下,抵京口,至會稽,達台州,任職黃岩。

途中經過鄭州時,寫下著名的《宿鄭州》詩:

朝與周人辭,暮投鄭人宿。他鄉絕儔侶,孤客親僮僕。宛洛望不見,秋霖晦平陸。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主人東皋上,時稼繞茅屋。蟲思機杼悲,雀喧禾黍熟。明當渡京水,昨晚猶金谷。此去欲何言,窮邊徇微祿。

之後,王維經淮陰、潤州至會稽,並於沿途寫下《淮陰夜宿二首》《下京口埭夜行》《夜到潤州》等詩篇。

學者王輝斌對王維此行赴任於何地,有著獨到的視角。據南宋鄧牧《伯牙琴》記載,王維此行到過會稽。其雲:“涉溪水,是亭榜曰云門山……王維、孟浩然、李白、孟郊來遊,悉有題句。”雲門山在會稽南三十里。王維到會稽以後,再至何地,無從查考。但會稽當非王維此行“轉官吳越”的終點站。這是因為,王維在《宿鄭州》一詩中,明確寫明他此行南下是“窮邊徇微祿”,而會稽即今浙江紹興,無論古今均非“窮邊”之地。再往南行,就是台州和溫州。台州,三面環山一面瀕海,古代是貶官流放的邊隅之地。

一學者說,那年春天王維離開黃岩北返

根據明黃岩縣令袁應祺《重建福祐廟記》載:“黃岩縣治西,古有福祐廟,祀唐右丞尚書王侯。侯諱維,號摩詰,長安藍田人也,登開元進士第。”文中較為確切記載,黃岩縣以廟祀王維者,乃始於唐元和年間,時距王維去世僅40餘年。又,《黃岩縣誌》錄黃宗羲《宿黃岩》詩云:“明朝直令節,社鼓賽王維。”王輝斌教授認為這一文一詩,所表明的是王維當曾到過黃岩無疑。黃岩縣即唐初永寧縣,武則天天授元年改是名。以此合勘王維《宿鄭州》詩中的“窮邊徇微祿”之所云,可知王維此行“徇微祿”的“窮邊”之地,是非今浙江台州之黃岩莫屬。大約在開元十九年的春天,王維便離開黃岩而北返。

筆者認為,王輝斌教授“王維任職黃岩”的考論是研究王維生平的一大貢獻。

可惜歷代《台州府志》《黃岩縣誌》均沒有王維“轉官吳越”的記載,其原因可能是王維所受微祿,屬於被貶謫“窮邊”的對象,官職沒有達到縣令這個級別。根據北返之後受張九齡提拔為右拾遺,由此可知,即使在黃岩任職也不會高於“從八品上”的官職。

開元十八年,王維年已三十,雖其“天下文宗”的地位尚未確立,但他少年成名,17歲就寫下著名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個知名度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學之星的客居任職,當地一邑必然會重視。

目前,沒有更有力的材料證明王維曾到過黃岩。清光緒《黃岩縣誌》中載有:“右丞足跡未至臺,而黃岩西城祀之……”王維“轉官吳越”究竟於何地?還值得進一步研究。

祭祀王維習俗逾千年

黃岩王維廟的存在,祭祀王維習俗至今長達1212年,其文化現象值得研究。寧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李亮偉對黃岩人祀王維的原因,作了調查和思考,並撰有《浙江黃岩王維廟考辨》。

他在論述中認為,黃岩人把王維當作神來供祀,有始出迷信、繼入傳統的“神道設教”軌範和地方政府“因勢利導”以“輔治成化”的因素。黃岩地處江南越境,信鬼神好淫祀,故其俗然哉。

記錄在《縣誌》裡的故事,使王維成為人們水行的保護神。“濟”人要有極大的本領,所以王維由“文”官變成了“武”帥,人稱“王總帥”。有關王維之神的靈異,自然屬於迷信的渲染,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民眾的願望。

王維“以文學取高第”,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被譽為“天下文宗”。李亮偉還認為,黃岩人長期供奉王維,有崇拜他才情的原因;甚至借重他的名譽為文學雅事,起到了興文的作用。

王維廟落籍黃岩,實一方幸事。黃岩人具備易於開啟的詩心詩情,在有了王維廟之後,他們對於王維的接受,就不會僅僅侷限在王維顯靈濟人的迷信上。王維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內蘊的歷史人物,他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唐以後,黃岩文風敦盛,以致“其民秀而敏,人人殊異,皆以文藝相應,有鄒魯風”。

明萬曆《黃岩縣誌》卷七稱王維之神“時降筆賦詩,多麗句,闔郡士大夫鹹有贈章”;《黃岩歷代柑橘詩輯錄》載:“廟會時,演戲敬神,並有詩畫掛展。”這說明黃岩文人在王維廟裡有過不少文學活動。

黃岩自古好學崇文,從來不缺詩人,歷代出現過謝伋、嚴蕊、杜範、陶宗儀、戴復古、黃綰、黃舟瑤、王棻等詩人、學家。當代黃岩也是詩人輩出,在浙江詩壇佔有一席之地,這些應該得益於地方文化的滋養。

王維能夠在黃岩受祀千年,筆者認為還有一個獨特的原因,那就是王維“詩佛”這個稱謂特點。盛唐時,王維與李白、杜甫並提,分別被譽為“詩佛”、“詩仙”、“詩聖”。“詩佛”這個稱譽不僅是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更表達了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他的宗教傾向。“兩唐書”均在《王維傳》中對王維的奉佛有明確記載,提到王維長齋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不衣文彩,喪妻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

後人對王維詩作的禪意都以般若空觀、色空相寂的佛家觀來評價。如清人牟原相說:“王摩詰詩如初祖達摩過江說法,又如翠竹得風,天然而笑。”徐增《而庵說唐詩》:“摩詰精大雄氏之學,句句皆合聖教。”王漁洋《蠶尾續文》:“王裴輞川絕句,字字入禪。”等等。

王維的詩作中多有“詩中有畫,融禪入詩”的意境。如《中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深春山空”;《過香積寺》“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等等。王維的詩充滿了禪悟之美,達到了中國古典禪詩的巔峰,對後來文學和文人畫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自然也因此為黃岩的信眾所崇敬信奉。

>>>作者手記

黃岩椒江兩地人為何如此崇拜王維

王維廟民俗文化是以王維崇拜為載體的黃岩地方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每逢王維誕辰“二月二”,或重陽節,黃岩人都會舉行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戲廟會等活動,世代相沿。直至現在,黃岩各地還流傳著一些與王維有關的傳奇故事,並保留著與王維相關的廟宇,如福祐廟、靈順廟、顯應廟、將軍廟(即王維廟,現屬椒江區)等,這些都是寶貴的民俗文化資源。王維廟民俗文化與中國其他民俗事象相比,它是由歷代黃岩人參與創造和世代傳承的生活文化,具有濃郁的黃岩地方特色。

中國歷史上,一些地方民俗的建構往往跟名人的出生地、祖籍、客居、寢地及文化創作相關。如柳宗元之與柳州、范仲淹之與岳陽、謝靈運之與永嘉等等。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崇拜王維幾乎是唐宋以來中國曆代文人士子的共同心理。

筆者認為,黃岩人崇拜王維,並非僅僅是“名人效應”那樣簡單。王維民間崇拜信仰成為黃岩民俗事象完全屬於一個另類。既沒有棠陰於此,甚至沒有到過黃岩,也沒有為黃岩寫過詩篇,可以說王維生前跟黃岩沒有任何關係。但相對而言,在全國範圍內,恐怕很少有一個地方的群體像黃岩椒江人那樣崇敬王維、神化王維,以致民俗生活與群體心理都為之受到了深刻而又深遠的影響。因此,黃岩王維廟的存在是獨一無二的。

歷史上的王維廟已經為黃岩增添了許多文化內涵。當代城市文化逐漸成為了城市建設的核心,在此視域下,更應重視王維民俗文化這一高顏值的元素,著力做好王維廟歷史文化的呈現,守正創新,厚植本土文化提升城市魅力。


台州晚報 □張良 文/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