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馬關縣大慄樹鄉大倮者村在脫貧攻堅行動中,在產業發展上狠下功夫,堅持示範帶動,力求規模發展,充分發揮山地特色和傳統農產品優勢,探索“壩區撒菜子、山地種藥子、樹上結果子、塘邊養鵝子、簷下養蜂子”的“五子登科”產業扶貧模式,努力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助力脫貧攻堅。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壩區撒菜子

在大倮者小寨村小組的小蔥種植基地裡,十幾個農民正忙著撥蔥、洗蔥,前來收購的商販與農民有說有笑,小蔥基地老闆李興柱看著一茬茬賣出的小蔥高興得合不攏嘴。“我這基地已經賣出了兩季小蔥,平均畝產2.5噸,主要銷往文山、馬關兩地,銷售價格隨行就市,價格在1.8—2.6元/斤,每季的總產值3萬餘元。”李興柱說。

李興柱先後投入6萬餘元小寨、巖峰腳、水頭寨帶動建起了一個達60畝規模的小蔥試種基地,每天都有相對固定的12人在基地裡做工,其中有6人為建檔立卡戶勞動力,巖峰腳村的徐開英就是其中之一。徐開英高興地說:“我在小寨幫李老闆洗蔥,一天可以掙60元。這裡離家近,活計也不累,每天做到下午就可以回家了。”李洪富、李洪祥、楊高香等在小蔥基地打工的農民都說,自從有了小蔥基地,每天都能拿工資了,在家門口就可以上班。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長勢良好的小蔥基地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村民家門口就可以打工

在大倮者村,不僅僅建立了小蔥基地,在發展蔬菜種植之初,駐村工作隊帶著村委會幹部到木廠、夾寒箐、天用公司等地考察,籌建了馬關縣潤禾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帶頭髮展蔬菜產業,目前全村規模發展蔬菜種植100餘畝。馬關縣潤禾種植專業合作社還與馬關金鑫配送公司簽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產品銷路難題;引導種植能人帶動,合理利用社會資本,流轉土地,示範帶動,引導種植能手種植早熟玉米、辣椒等50畝,為脫貧致富撐起了“半邊天”。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帶領村幹部到木廠考察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疫情期間,駐村工作隊積極為蔬菜找銷路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合作社幅射帶動村民發展豇豆、辣椒等蔬菜50餘畝


山地種藥子

大倮者村自古就有種植藥材和挖野生藥材售賣的傳統,近年來,隨著各種地產藥材價格的不斷攀升,大倮者村積極引導群眾發展地產藥材種植,積極促使夾寒箐鎮壩腳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與潤禾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攜手聯姻,推廣發展苦參種植,全村168戶種苦參112100株,種植面積59畝,每畝預計收益15000元。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村民許金富家種植的苦參

大膽闖、大膽試,重樓種植來增致富路。金廠壩村民江才明種了4畝左右的重樓,今年僅出售了1畝左右的重樓,賣價為160元一公斤,收入達10多萬元。家住小倮者下寨的貧困戶胡云成,2019年種了2畝山島,今年山島價格攀升,2畝山島就賣了7000多元,胡云成說:“山島收購標準不像20年前需要剪齊、扎把,現在從地裡撥回來,曬乾就賣,省工又省力,老闆直接到寨子裡來收,有多少收多少,方便得很。今年,我還要種幾畝,爭取賣個好價錢。”見胡云成家去年種山島賺了錢,好多群眾都要種山島。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大倮者村委會發展山島800餘畝,種植重樓100餘畝。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村民江才明家種植的重樓


樹上結果子

大倮者百香果基地,由當地致富帶頭人夏代君、夏代賢、馬正能、羅開春、羅朝貴等六戶以入股的方式,於2019年8月籌建、當年12月底建成。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科技”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流轉土地60餘畝種植臺農1號百香果60餘畝,並與文山綠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將百香果銷往東部省市。同時為提高土地利用率,還採取套種的方式兼顧發展京白菜、土白菜、蘭溪蘿蔔、辣子等不超過0.8米高的中矮科農作物。基地的建設就近就地解決30餘人務工問題,帶動2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流轉土地和務工。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剛發展起來的百香果基地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工人正在為百香果修枝整形

同時,大倮者村充分利用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優勢,積極發展種植刺梨741畝、李子620畝,涉及451戶。其中:檔卡戶245戶,種植刺梨453畝、李子261畝。目前,李子、刺種植也與馬關縣拓達種植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實現農民脫貧致富、穩定增收。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刺梨中耕管理培訓


塘邊養鵝子

“鵝子峰前波色清,劉郎看山無俗情”。在大倮者境內有一條大倮者河,由於河上游坡陡谷深,水土流失嚴重,大倮者壩區河堤低矮,且注入地下暗河通道的洩洪能力較弱,每到雨季,河流兩岸的大倮者壩區2600多畝農田的2/3面積便遭到洪水淹蓋,群眾損失嚴重。甚至有的地塊夾雜了大量鵝卵石,只能種些玉米,種稻谷很是不理想的。雖然多次進行治理,但水患不斷,暫時沒有有效的排洪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大倮者河如遇洪災氾濫,嚴重影響了村民的脫貧致富,生產生活受到嚴重製約。如何把劣勢變優勢?大倮者村充分利用大倮者壩區水資源豐富優勢,積極引進馬關縣沃土振村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水產養殖業,目前,合作社已經流轉土地25畝,開挖魚塘,蓄水養魚,塘邊養鵝子。按合作社的規劃,他們將建成一個集釣魚、養鵝、划船等休閒、養殖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發展基地,待基地建成,打牢基礎,塘中荷花開,水中魚在飆,岸上白鵝跑的田園之景即將在大倮者湧現。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大倮者河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正在發放養鵝基地土地流轉金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養鵝基地開工建設


簷下養蜂子

大倮者金廠壩村民江洪在屋簷下養蜜蜂,今年僅蜂蜜就賣 6500元,群眾看到江洪養蜂賺錢,都紛紛來向他學習養蜂技術,他不僅免費教群眾技術,還帶領養蜂。姚自先、雷興發、胡應陸等檔卡貧困戶,都養有4箱、5箱不等的蜜蜂。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小寨村蜜蜂養殖基地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大倮者蜂蜜

大倮者村駐村第一書記胡江順說:“在選擇發展脫貧攻堅產業時,一定要考慮長短結合,以短養長,才能增加產出效益。養蜂產業是見效最快的產業之一,選擇在屋簷下、林下養蜂,不僅合理利用了資源,還增加了收入。”目前,全村共發放蜜蜂200箱。另外,也有村民在人工養殖大黑蜂方面悄然進行,如小寨楊高友就養殖了80窩大黑蜂,目前已經賣了60多窩,產值達10萬元。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村民楊高友家大黑蜂養殖基地一角

如今,大倮者的產業發展逐步走入正軌,每天看著小蔥基地的澆水設施轉起來,百香果園花香滿園,蔬菜基地的菜源源送出,等養鵝基地建起來,塘裡的荷花種起來,大倮者將走出一條產業發展與鄉村旅遊相結合的路子來。


馬關: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充滿希望的大倮者

來源:馬關文藝

原標題:大倮者村“五子登科”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湯維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