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至6月,是石斛花盛開的時節!此時的龍陵一片生機勃勃,各種各樣的石斛花在林間悄然綻放。
龍陵被稱為“滇西雨屏”,年均降雨量2112.6毫米,森林覆蓋率70.08%,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石斛生長創造了“天然居室”。
一大早,龍陵縣龍山鎮尹兆場村的王順席夫婦已經穿梭在林間,採摘清麗的石斛花。林間光影斑駁,只見開得挨挨擠擠的玫瑰石斛不負盛名,紫色的花朵在綠樹叢中格外養眼;黃豔豔的鼓槌石斛開得大氣磅礴,金燦燦、黃盈盈的花朵賽過驕陽;紫皮石斛花一串串、一條條倒垂下來,恍若花之暖流在流淌......這些石斛花於清純中見嫵媚,於淡雅中嗅幽香,滿滿當當的情意在茂盛的林間盪漾開來。
石斛是中草藥種類中的稀有珍品,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作為“中國紫皮石斛之鄉”,在雲南現有的46種石斛品種中,龍陵就有42種。面對如此優越的自然條件,龍陵縣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石斛的生態綠色發展之路。
龍山鎮尹兆場村是龍陵縣發展石斛產業最早的村,目前全村種植面積660多畝,年產石斛鮮條170噸,收入470萬元,人均收入1.2萬元。王順席一家,是村裡較早種植石斛的人家之一,回憶石斛發展路,他感慨地說:“村裡大山多,深山箐林里長有野生石斛,花朵好看、成串成條,那些年大家都管它們叫吊蘭花、黃草。村民們將它們採摘回家做盆景,並用石斛的莖杆烀雞、花兒燉蛋、葉子做茶。現在隨著技術研究的推廣,寨子裡好多人家都種植仿野生石斛,幾年下來,一些‘斛友’都因石斛改變了生活,大家住進了新房子、開上了新車子。”
在龍陵,像王順席一樣的人家很多,大家一邊欣賞著石斛花的美麗,一邊藉助石斛發家致富。龍江鄉的斛農黃正連栽種仿野生石斛已經6年,目前共有50畝。之前主要銷售石斛鮮條、石斛楓鬥,每年約有100多萬元的收入。近年來,石斛花有了市場,黃正連將石斛花采摘下來烤乾出售,每年所產出的石斛花茶可以為他帶來10萬元左右的收入。
石斛花除了可以吃,龍陵縣還在“賞”字上做文章。本地斛農培育的石斛盆景從一開始的40多個品種已發展到如今的150多個品種,採取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進行銷售,每年的銷售量從當初的2萬多盆發展到瞭如今的10萬多盆,石斛盆景年收入從當初的50多萬元發展到了現在的500多萬元,石斛花贏得了全國各地許多愛花人士的親睞。
在培育壯大縣域產業過程中,龍陵縣圍繞“綠色、生態、安全、健康”的發展目標,通過採取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完善制度、技術研究推廣、保障產品質量、開發綠色生態產品等措施,著力做大做強石斛綠色生態品牌,有效實現了全縣石斛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截至2019年末,龍陵全縣石斛淨栽培面積達900萬平方米,紫皮石斛佔全國種植面積和產量的70%以上、佔全省的80%以上,實現石斛鮮條產量3600噸,農業產值5.1億元。培育規上企業8家,專業合作社37戶,共有1.2萬戶、4.4萬人從事石斛種植、楓鬥加工及銷售,佔全縣農業人口的五分之一,帶動了4.8萬人脫貧致富。
(文:徐靜 圖:徐靜、侯雲鵬、尹磊、趙菊潤、陳仟山)
責編:蔣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