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寶爸寶媽:被疫情耽誤的疫苗接種要怎麼補回來?

“孩子什麼時候接種疫苗?要接種哪些疫苗?恨不得有個‘速成班’教我們家長怎麼做。”

疫苗,這個“熟悉的陌生人”,是讓不少家長為之頭疼的事。從孩子呱呱落地那天起,不少家長已經開始焦慮孩子接種疫苗的事情。

今天(4月25日)是第34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趁著這個好機會,當然要好好聊聊兒童接種疫苗那些事。

01如何為寶寶安排疫苗接種?

與健康成人不同,5歲以下兒童的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免疫力低下。尤其是6個月齡以內的寶寶,其免疫力主要依靠出生時從媽媽身體獲得的母傳抗體,而母傳抗體水平會隨著寶寶成長逐步下降,在6月齡時降至最低。此時便需要接種疫苗,以增強對特定疾病的免疫力,起到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作用。

但這就讓很多新手家長開始煩惱:寶寶要接種哪些疫苗?如何為寶寶安排預防接種的時間?

其實,國家已經為各位新手家長“安排”好了。在寶寶出生一個月內,家長可以到附近的社會衛生服務中心或縣鎮醫院領取寶寶的“預防接種證”,寶寶應該在什麼時候接種哪種疫苗,都被詳細地記錄在這個小本本上,家長“按本子辦事”即可。每次寶寶接種疫苗時,家長也別忘了要帶上“預防接種證”,方便醫生登記寶寶的接種信息。

目前,我國的兒童疫苗可以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兩類。二者區別主要在於一類疫苗是政府免費為孩子提供的,按規定必須接種,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等;而二類疫苗則由家長自願選擇,需自掏腰包為孩子接種,比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

在這裡,家長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的是,接種一類疫苗與孩子的就學掛鉤。因為一類疫苗是強制接種,外來兒童和本地兒童享有同樣的接種權利,只要沒有禁忌症,都應該及時給孩子接種。如果寶寶沒有接種,入園、入學時就無法提供相應證明,會被幼兒園和學校拒之門外。並且,接種一類疫苗是有時間限制的,從寶寶出生到六週歲,需要不同種類的一類疫苗。

專家提倡有條件的家庭應該也為孩子接種二類疫苗。其中,一般提倡給寶寶接種以下兩種二類疫苗:一是水痘疫苗,有條件的話,最好在寶寶上幼兒園前接種;二是流感疫苗,在流感大面積爆發季節,可以給孩子接種流感疫苗。

接種疫苗之後,家長和寶寶應該在接種門診留觀30分鐘,因為寶寶接種疫苗之後有可能產生過敏反應,應該儘量停留在醫護人員的監護範圍內。回家後,家長要注意保持寶寶接種部位的清潔,若寶寶出現持續長時間發熱、接種部位紅腫等情況,就應該及時就診並報告接種單位。

02溼疹寶寶接種疫苗要多留個“心眼”

寶寶臉上經常有紅色小疙瘩、丘皰疹,或苔蘚樣變,時輕時重、反覆發作,醫生稱之為溼疹。不少新手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寶寶容易長溼疹,這種情況下還可以接種疫苗嗎?

對此,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歐陽穎副教授表示,溼疹患兒是可以接種疫苗的,接種後不會加重溼疹疾病症狀。在澳大利亞開展的調查顯示,中重度溼疹患兒在接種水痘疫苗後發生的皰疹和局部反應,與未患溼疹兒童相比無明顯增加,且在接種後42天內沒有加重溼疹的嚴重程度。

不過,與沒得溼疹的寶寶相比,得了溼疹的寶寶還是要得到更多關照。

溼疹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多認為是多種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免疫性機制如過敏反應,和非免疫性機制如皮膚刺激,均參與發病過程。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些過敏反應也會隨之消失。

歐陽穎副教授還強調,在接種時,家長應提醒接種醫生注意避開寶寶的溼疹發生部位。對於嚴重的溼疹患兒,在接種疫苗前可以進行過敏原測試,以明確寶寶是否有蛋清過敏。儘管雞蛋過敏未被作為接種流感疫苗的禁忌症,但蛋清過敏的寶寶應在醫療機構的監護下接種。嚴重的溼疹患兒在注射疫苗後,應該在預防接種機構觀察2-4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卡介疫苗說明書上羅列的接種禁忌人群中包括患溼疹者或其他皮膚病患者,所以患溼疹的寶寶應該等溼疹痊癒後再接受卡介疫苗接種。

當需要推遲為寶寶接種疫苗時,家長也不必焦慮,一般來說,醫生會仔細囑咐下一次接種的時間,及時補上就好,合理推遲接種並不會影響接種效果。接種程序通常以年齡形式描述,如果某疫苗規定2月齡接種,那麼在3月齡之前接種都是正常接種。

03被疫情推遲的疫苗接種怎麼補回來?

疫情期間,疫苗接種計劃也不得不按下暫停鍵。據新京報報道,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醫師余文周表示,跟往年相比,最近兩個月部分疫苗的接種劑次下降了30%-40%。

推遲接種是否會影響接種效果?尤其是之前已接種了部分劑次、未完成整個接種程序的疫苗,要怎麼補回來?余文周表示,短時間推遲接種一般不會影響疫苗接種效果,“如果疫苗的第一劑次沒有接種,以後按照正常的程序接種,不會影響疫苗最終在人體內產生抗體。如果之前已經完成部分劑次接種,推遲之後的劑次不會影響接種結果。因為根據免疫程序,接種間隔時間一般不少於28天,對於上限間隔時間沒有硬性要求。而且在接種部分劑次後,人體已經有了一些免疫記憶,也會激發部分免疫反應。”

余文周同時表示,疫苗接種不宜延遲太長時間,“沒有及時接種某種疫苗的兒童,體內就沒有抗體,會增加疾病暴露的風險和發疾的可能性。”此外,接種部分劑次後,人體內的保護性抗體產生不充分,也有可能導致感染疾病的風險。

那麼,在遲種補種方案工作中,家長又該優先選擇哪些疫苗進行接種?

余文周建議,可以分三類情況考慮:對於一類疫苗,要優先進行補種,尤其是一些傳染效率和基礎傳播係數較高的疾病,相應疫苗要儘快補種,如百日咳、麻疹等;部分重點傳染病疫苗,如脊灰、乙肝等,以及一些呼吸道傳染病的相關疫苗,也應儘快補種。此外,“補種期間,可能一些孩子即將超過疫苗接種年齡上限,這也是需要優先補種的。”

一歲前兒童相對特殊,本身需要接種的疫苗就多,推遲兩三個月後,如何更“高效”地為這部分孩子完成補種工作?余文周建議,“如果孩子需要接種疫苗過多,安排不過來,可以選擇聯合疫苗。五聯疫苗現在用得比較多,包含百白破疫苗、脊灰滅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疫苗,全程需要接種4次,如果分開接種的話,需要接種12劑次,採用聯合疫苗就可以減少接種次數,提升補種效率。”

本文首發於21新健康(21Healthnews)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